「陸委會」副主委黃偉峰在九月份將借調期滿,「行政院」日前已經核定,將由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教授童振源接任。由於童振源曾任「台獨教父」彭明敏的新聞秘書,故他將接任「陸委會」副主委的消息傳出後,曾使人產生此人事安排能否使「蘇修路線」得以貫徹執行的疑慮。不過,也有人認為,其實童振源本人的政治色彩只是淺綠,而且對大陸地區的政治、經濟事務有較深認識,一些有關這方面的專著、論文也頗為中肯、持平,他的接任「陸委會」副主委,未必會成為貫徹落實「蘇修路線」的絆腳石。
據資料顯示,童振源是台灣省嘉義縣人,一九六九年出生,今年三十七歲。早在台北市建國中學就讀高中時,童振源就已參與學運,擔任建中青年社長兼《建中青年》總編輯。考入台灣大學後,又擔任《台大法言》文藝版主編。在「野百合學運」期閶,擔任台灣大學「台風俱樂部」創社社長,後接任《台大政治論壇》召集人,並先後出任兩屆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所學生論文研討會籌備委員會召集人。台大政治研究所碩士畢業(與「美女間諜」程念慈、陳水扁辦公室主任林德訓、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特助陳建仲、國民黨青年團發起人之一賴昱安等人同期)後,任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即現中國事務部)專案研究員,民進黨施明德主席助理及隨身機要秘書,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彭明敏新聞秘書。後赴美讀書,先後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SAIS)的碩士及國際事務博士學位。專長為兩岸經貿關係,中國經濟發展,中、美、台三方關係,及國際經濟等領域。著有《胡錦濤時代的挑戰》中的專章,《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中的專案、《人民幣匯率:經濟與戰略分析》、《國際人道法之研究》等,並發表了數量不少的學術論文。
童振源返台後,曾先後任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三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兼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諮詢委員,台北大學經濟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政治大學中山所助理研究員等。社團職務有: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顧問,遠景基金會兼任副研究員及「中國經濟分析計劃」主持人,台灣經濟學會、台灣政治學會及中國留美經濟學會的會員,及美國華盛頓華人專家學者協會理事。
童振源對「九二共識」的見解是,主張以「未來一個中國」來「各自表述一個中國」。他曾建議在大陸東南沿海覓地成立一個「台灣海峽經濟區」,由兩岸共同成立機構,開發管理。他認為,兩岸經貿全球化是互蒙其利,只有認清兩岸經貿是全球生產鏈的一環,台灣才能有自信地展開兩岸的經貿整合。「一方面,兩岸經貿整合將會提升台灣競爭力,促進台灣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兩岸經貿全球化將使國際社會對兩岸經貿往來擁有重大利益,以及台商在全球經貿版圖的重要樞杻地位,都將遏阻中國破壞兩岸的穩定與和平」。他還認為,「兩岸的經貿仍是互補有利的。台灣未來的出路不一定在中國,但是中國的發展確實提供台灣一個絕佳的發展機會」。他將兩岸「三通」視為兩岸在短中期內互動與協商的焦點,有可能是改善兩岸關係互動的觸媒與機制。為此,他主張兩岸應通過直航談判建立經濟協商機制,然後再形成經濟關係正常化,建立經濟伙伴關係。
本來,在蘇貞昌今年二月出任「行政院長」,尤其是在六月間推出「蘇修路線」之後,人們都期待著,他會讓曾在「陸委會」副主委任內,成功推動兩岸春節台商包機,並提出了「倘是有心讓它成事,再大的問題也不是問題;倘若是有意阻攔,再小的事情也將會是大問題」名言的邱太三,回鍋擔任「陸委會」副主委,以協助他與蔡英文、襄助吳釗燮貫徹落實「蘇修路線」。但有可能是顧忌到邱太三的「新潮流系」派系背景(蘇貞昌早已與「新潮流系」結盟,但卻因此而遭到黨內其他派系的猜忌和攻擊,因而他在公開場合力圖撇清與「新潮流系」的關係,並公開表示「我不是新潮流」),也有可能是邱太三原來擔任的是部長級的特任副主委,而現任特任副主委的陳水扁嫡系游盈隆又無意「讓賢」,邱太三不可能降級出任副部長級的副主委,故邱太三自去年底落選台中縣長選舉後,一直未能重返「陸委會」。僅就此而言,人們就並不看好「蘇修路線」的前景。因為在「陸委會」沒有一個既熟悉兩岸事務尤其是大陸台商處境,又能敢於擔當、作風決斷乾脆的主事者,要使「蘇修路線」得到具體落實,又談何容易?!
童振源當然是熟悉台海事務尤其是兩岸經貿關係以至大陸經濟情況。但他的認識只是在於學術研究的層次,而並非是長期與台商打交道並親到上海實地考察當地台商處境的邱太三的實務層面。何況,童振源可能是「陸委會」排名最末的副主委,而且分管的又可能是港澳、聯絡事務,並未直接掌管兩岸經貿及「三通」等議題。何況,他既然號稱「最年輕的副主任」,且學術味較濃,抗壓性看來不會太強。故他能為「蘇修路線」幫上多少忙?疑問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