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發起的「百萬人倒扁運動」,得到島內民眾的熱烈響應。至昨日下午,共收到匯款一億零三百二十六萬元新台幣,捐款人數也已達到一百萬人,完全達至施明德自訂的招募目標。為此,「倒扁總部」正在考慮提前啟動靜坐活動。
台灣各界民眾熱烈響應「百萬人倒扁運動」,引發了陳水扁集團的極大恐慌,緊急部署反制行動,甚至還計劃出動針對恐怖分子的「利刃拒馬」。「總統府」則劃出「紅線」,並發出「恐嚇宣言」:凡是跨越重慶南路並攻擊「總統府」的,負責保衛陳水扁的軍警憲,一定會出面捍衛。陳水扁家鄉的民進黨人則揚言,為了保衛陳水扁,他們將不惜流血反制。也有民進黨人表示擔心將會演變成「二•二八事件」,似是已「洞悉」了陳水扁集團將會進行血醒鎮壓的「先機」。
這些,都嚇不倒曾被前國民黨政權判處死刑的施明德。他大義凜然地宣佈,將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也要堅持靜坐到陳水扁下台為止。而部份「倒扁」人士則對「倒扁運動」的前景表示樂觀,張亞中教授甚至還預測陳水扁在群眾壓力之下,將會藉「出訪」名義進行逃亡,甚至是在飛經關島時,就已被美國人勸阻,要他就地留下「休息」,不要回台灣了。
正是張亞中的這番話,折射了這次「百萬人倒扁運動」是否能獲得成功的「玄機」:要看美國人的態度如何。因為這次「百萬人倒扁運動」,無論是從性質上,還是從形式上,都與所謂的「顏色革命」頗為相似。而眾所周知,凸顯美國戰略變化的「顏色革命」,都有著美國背後支持的背景。因此,如果美國也支持「百萬人倒扁運動」,即使陳水扁再喊一千次一萬次「絕不屈服」、「一直任職到二00八年五月十九日」,也將逃不出被迫下台、在關島流亡的命運。然而,從美國並不支持「罷免案」的「前例」看,似是陳水扁已從各種渠道得知了美國人對「倒扁運動」的態度,因而才那麼斗膽喊出「決不下台」的話來。
實際上,盡管美國人很熱衷於對一些正在轉型的「部份民主」國家推動「顏色革命」,但台灣地區目前的形勢,與這些「部份民主」國家有著很大的不同:一、按照美國國會在《二00五民主主義推進法草案》中將世界各國各地區分為「完全民主」、「部份民主」和「非民主」三種類型的標準看,台灣地區的政治制度及現狀雖然尚未稱得上是「完全民主」,但也已脫離了「部份民主」的範疇,因而台灣地區並非是美國人實施其「輸出美式民主」戰略中,要推動「顏色革命」的對象。二、「顏色革命」的實施方式,主要是利用選舉,支持反對派奪取政權。而施明德發起的「倒扁運動」,並非是在選舉期間的反對派奪權運動。而前一段時間美國人不支持「罷免案」,就正是以「讓民選領導人做完任期」的所謂「尊重民主選舉機制」的理論為藉口(其實美國人的論據存在盲點,「罷免」也是民主選舉機制的逆向運用,故台灣地區的《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是把規範「選舉」和「罷免」活動的行為,歸納於同一個法律之內的)。這一次,美國人可能就更是將會以「倒扁運動」不符體制為由,不予支持。
但是,如果「倒扁運動」確實是形成了極大的政治壓力,甚至連「政府」公務員以至軍人也熱烈響應,滿口「民主」仁義道德的美國人,也將不得不重視台灣地區人民的這股強大民主意志,同意讓得不到人民支持的陳水扁下台「休息」。但前提條件是,必須維持選舉結果。而台灣地區的「憲政體制」設計卻又正好是「總統」的下台,並不等於是經選舉而上台的執政黨拱手讓出政權,而是將由同黨的「副總統」繼位,這就使到美國人無「不尊重民主選舉制度」之憂。因此,也不排除會發生早就對誠信淪喪,因而成為中美關係以至美國全球戰略「麻煩製造者」的陳水扁不滿的美國人,重視和尊重台灣地區的主流民意,讓其下台,但前提是贏得選舉的民進黨繼續完成其執政任期。
「百萬人倒扁運動」或許會導致發生類似「顏色革命」的後果,固然是「倒扁運動」的一個可能前景。但與此同時,如果「倒扁行動」出現失誤,部份參加靜坐的群眾不聽指揮,衝擊「總統府」,或是擅於耍弄權謀的「國安會」高層,安排「臥底」人員混進靜坐隊伍,煽動因不是政黨動員而沒有紀律約束的靜坐群眾,與維持秩序的警察或「挺扁」群眾發生肢體衝突,甚至釀發暴動,就可能會導致走向其反面,爆發「流血革命」。這樣,陳水扁就完全有藉口發佈「緊急命令」,宣佈「戒嚴」,停止各項選舉,凍結部份保護人權的法律,另行頒佈一些旨在鎮壓「反扁」以至「反獨」力量的臨時法律條款,就將會釀成第二次「二•二八事件」,島內泛藍「反獨」力量嚴重受挫。而民進黨人也可藉著「停止選舉」,間接延任,進而達致「長期執政」之目標。
因此,千萬不要輕忽某些民進黨政客發出的「將會再次發生『二•二八事件』」的預言。說不定,他們已從當局的軍警憲部門中,獲悉了某些訊息,而「大咀巴」式地提前泄漏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