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思考讓更多年青人參加政協工作的問題 應思考讓更多年青人參加政協工作的問題

最近以來,內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第一、二把手進行巷「大執位」,一些年齡「過線」的負責人退了下來,從外地調來相對年輕的官員填補其空缺。為此,人們都將之視作是為中共「十七大」作組織準備。此一分析有其道理,因為按照慣例,各省、區、市的第一、二把手,應具有中共中央委員的身份。如果年齡「過線」者不及時退下來,在「十七大」選舉中央委員時,就難以處理。同樣,如果未能在「十七大」之前將年齡相對年輕者安排到第一、二把手的位置上,待到「十七大」之後才作調整,由於這些「接棒人」錯過了「十七大」選舉中央委員的機會,也將會出現第一、二把手不是中央委員的「缺位」情況,對開展工作不利。因此,在「十七大」前對各省、區、市的黨政領導班子進行調整,是正常的組織工作內容。

其實,由於全國人大、政協,及各地省、區、市一級的政協的換屆,也將在二00八年初進行,因而有關新一屆全國人大澳門區代表及新一屆全國和各地省級政協澳門委員的換屆調整問題,也正悄悄地擺上議事日程。其中,全國人大澳門區代表的選舉,按規定必須在二00八年一月前進行。因此,有志參選者,已是到了開始進行準備及部署工作的時候了。當然,由於「習慣收視率」的慣性原因,現任者爭取連任佔有優勢。而有關全國人大澳門區代表的「選舉辦法」,又未對代表的年齡上限作出規定,故估計十二名現任代表包括其中個別年齡已屬「古來稀」者,留任的意願較高,這就將導致新人要爭取「上位」,並不容易。但相信仍會有有心一試,並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者。既然如此,提前作好參選準備及部署,現在就是此其時矣。

在全國政協澳門區委員方面,其實已經浮現了「調整」跡象。--早前中聯辦發出「新聞稿」,宣佈宣傳文體部長孔繁壯和協調部長白捷卸任並調返內地,就是一例。因為其中的白捷,年齡尚未「到線」,他來澳門任職的時間又不是太長,實際上據說他調回內地後,仍將會返回其原單位--宋慶齡基金會任職,而不是象孔繁壯那樣是退休,故他的「提前卸任」,就極有可能是與全國政協澳門區委員的調整有關。實際上,按慣例,中聯辦協調部長是「當然」的全國政協委員(相對地,協調部一位副部長也是「當然」的廣東省政協常委,如現任的羅香珠)。如果白捷是在澳門留任到年齡「達線」才卸任的話,在安排新一屆全國政協澳門區委員名單時,他仍會因其職務而再次獲邀請出任委員。但不旋踵就到齡退休。而按內部規定,委員不會在一個屆期內因年齡及退休、職務調動問題而退位,這就將導致「佔了一個位置」,而使新接任者因受名額限制而未能出任政協委員,不利於開展為澳門區委員服務及協調的工作。因此,白捷提前卸任,就為接任者許爽在全國政協換屆時獲邀請出任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內地,政協委員的任職年齡,是有嚴格限制的。港澳委員也有任職年齡上限,但實施起來就不是那麼嚴格,往往會因各種原因而有所「照顧」。因此,就第十屆全國政協而言,除年過八十的馬萬祺是屬於特殊個案繼續留任副主席,尚屬正常情況之外,有兩位年過七十五的常委也繼續留任,則使人感到並不那麼「順眼」。估計,在二00八年三月換屆時,是應當「退」下來了。不過,由於對退下來的委員有一個「父職子承」的補償優惠待遇,故估計其委員空缺,將會安排其子女或親信接任,但就不可能連其常委職務也一併接替下來。馬萬祺是否會在全國政協換屆時退位讓賢?從情理上說,屆時他已八十八歲,是到了該退下來的時候了。但在情勢上,澳門地區目前沒有什麼人可以挑得起「國家領導人」的重擔(按:全國政協副主席進入「黨和國家領導人」序列),而且馬老的身體尚可,看來還須繼續「鞠躬盡瘁」。不過,到了二0一0年三月的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第三次會議召開時,何厚鏵已經卸任行政長官,應當為他安排政治出路。而比照董建華,最適當的安排就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但澳門只是一個小地方,又可能安排兩位副主席。或許,屆時就是已經九十歲的馬萬祺「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為了加強港澳居民的國家意識,並讓他們有機會參加國家或家鄉事務的工作,也是為了愛國愛澳事業能夠薪火相傳,在二00八年全國和各地省級政協換屆時,似是應當向港澳居民安排更多的名額。而在澳門,則宜就此而安排更多的年青人出任政協委員。其中一個重要來源,就是將在下月十五日成立的「澳門青聯」領導架構的成員。其實,其中已有若干人獲邀請出任全國或各省級政協的委員,但看來仍不足夠,還未能完全適應形勢的需要。有必要通過在「澳門青聯」未來一年多的活動中,進一步發現和考察人才,並及時將之委以全國或各省級政協委員的重任,使他們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及得到更好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