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澳門航空市場頗為熱鬧,也頗為活躍。繼多家廉價航空公司相繼成立並已經執行廉價航班或正在進行開闢廉價航線的籌備工作之後,昨日海南航空又宣佈,將與澳門環宇集團合作,定於十月二十九日開通北京--澳門航線。另外,澳門民航局與日本、越南等國家的民航當局,也有積極的接觸,並在簽訂或修改航約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看來,這除了是要在國內外航空事業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之中,爭取多分一杯羹,並希望能進一步提高澳門國際機場的利用率的作為之外,也是要搶在兩岸包機常態化以至實現直航,及香港國際機場與珠海機場合作推出競爭措施之前,採取積極措施,避免「邊緣化」的預防性攻勢。
實際上,雖然目前澳門國際機場的客貨運量持續上升,一再打破紀錄,但在種種外在因素的影響(威脅)之下,這種「好景」很有可能會成為「衰落前的迴光反照」。其中最大的「威脅」,是兩岸直航遲早要實現。眾所周知,目前澳門機場的較佳業績,主要是來自澳台航線及與其對接的內地航線。但這是建基在兩岸尚未實現直航的政治現實之上的。如果二00八年三月台灣地區再次「政黨輪替」,執政的中國國民黨貫徹落實「胡連會五項共識」中的「促進兩岸展開全面的經濟合作,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放海空直航…」,以澳門為中軸的兩岸之間「一機到底」航線也就從現時的便利航線變成「費時失事航線」--繞經澳門多兜航程,及必須落機等候半至一個小時,當然不再會是往來兩岸旅客的「最愛」和「首選」,澳門機場的「主打客源」就必將會大量流失。
另外,香港國際機場與珠海機場合作後,據說其中一項「救場」措施就是開闢廉價航線。倘得以落實,即使珠海機場仍受中央政策及台海局勢所限,不能開闢國際航線和兩岸直航航線,但由珠海機場到國內各地機場的廉價航線,仍將不但會對澳門機場的內地客源發生「截流」作用,使澳門航空公司最近到內地推廣的內地居民票價優惠措施被廢「武功」,而且也有可能會把澳門旅客也給吸引過去。這一「截」一「吸」之間,也將使澳門國際機場流失部份國內航線的客源。
其實,即使是現在,就已有不少澳門居民是乘搭由深圳等內地機場起飛的內地航線的,尤其是以旅行團或某些社團、機構舉辦的參訪團而言。他們寧願要多花兩個多小時在路途之上,也不願被在澳門國際機場起飛的各航空公司「割一頸血」。尤其是那些首日行程並無什麼「趕時間」的安排,當日時間較為充裕的旅行團和參訪團而言。
既然如此,也既然「澳航」可以到珠海推銷自己的「內地居民折扣機票」,為何「澳航」等執行內地航線的航空公司,就不可以在廉價航空公司進場搶佔市場份額的「大戰」開打之前,搶先降低票價,以「先下手為強」的手法,力圖造成「習慣乘坐率」的效果,使到乘客即使是受到其他航空公司廉價機票的誘惑,也不會「移情別戀」,而是堅守對「澳航」的「感情」,以固住自己的客源基本盤呢?何況,「澳航」在到珠海推出「內地居民機票折扣」活動後,已在客觀上引發了「差別待遇」以至「地域歧視」的效果。--同樣的航程,同樣的服務,持內地身份證的內地居民,票價是港澳台居民的一半左右,這不但是分化了港澳台居民與內地居民的感情,而且也不符合「WTO」的「非歧視原則」,預後效果並不佳。
在這裡,還讓人看出了「貓膩」。--既然內地居民乘客折扣較大的機票價格,都可以使「澳航」的航班「封蝕本門」,也就可以想見,港澳台居民乘客的較高票價,其實是帶有「暴利」性質的。實際上,以澳門--北京航線來回機票三千多元為例,已差不多等於是航程遠得多的香港--悉尼航線的來回票價。而北京--紐約航線的票價,也只不過是比澳門--北京航線的票價多一倍左右而已。即使是撇除飛機在機場起落等各種費用佔全航程成本較大比例的因素,這種取價也是含有「暴利」性質的。何況,當今國際油價高企,較遠航程耗油量的成本,也未見得會低於機場使用費的成本。
這使人想到了目前內地媒體正在討論的壟斷性質的國有企業如供電、供油、電信…等行業的利潤「食水」很深的問題。為此,內地媒體呼籲,應對這些行業打破壟斷,開放民營企業或其他國有企業加入競爭,使之降低「暴利率」,亦即減輕人民的負擔。同樣道理,澳門特區政府也有必要考慮修改航約,打破某些特定航空公司對內地航線的「壟斷」,開放更多的民營企業和其他國有航空公司加入營運及競爭,讓澳門居民在乘搭內地航線時,免被當作是「水魚」任由宰割,得以享受合理價格,也消除「受歧視」、「差別待遇」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