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流動電話覆蓋率幾達百分之百嗎? CTM流動電話覆蓋率幾達百分之百嗎?

月前,澳門電訊公司(CTM)發出新聞稿,稱該公司已在全澳門建立了超過一百二十個無線電基地站,使流動電話的有效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室內是百分之九十九),可媲美世界任何大城市。該新聞稿又聲稱,增強流動電話網絡的穩定性和保障較高的通話素質,對無線電通訊都具有決定性影響。該公司幾年來投資四億元澳門幣加強流動電話網絡建設,務使用戶在澳門的任何地點都能享用到網絡覆蓋和高質量的通話。該公司每年都要進行兩次大規模的網絡素質審查,其方式是在超過三百多個室內外測試點進行覆蓋及質量測試,同時還在既定的行車路線上不停地進行系統監測。

澳門電訊公司在流動電話服務方面的發展,確是值得一讚。當然,這個發展成果的獲得,除了是「CTM」內部進取意識的激勵所致之外,相信也與「和記」、「數碼通」、「廣星」等外部競爭的威脅密切相關。如果澳門政府不是決定開放流動電話業務,引進外來投資者,可能其業務進展就會相對滯後。但不管怎樣,「CTM」仍能佔據澳門流動電話市場的大半壁江山,並能很有自信地宣佈其室外有效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

然而,「CTM」似是仍留有百分之零點零一的餘地,不敢將話說「死」。畢竟,澳門地區雖然都市化程度較高,但仍有郊野存在。如路環的山頭,仍存在一些平時人跡鮮到的地方。既然是人跡鮮到,即使是安裝了基地站,或是附近的基地站的電波能夠覆蓋於此,也是處於利用率極低狀況。在此情況下,路環山頭的偏僻之處,未必是「CTM」流動電話電波覆蓋工程的重點,甚至在客觀上形成放棄,因而留有「空白」、「盲點」。或許,這就是「CTM」對其流動電話覆蓋率不敢打「百分百」的保票,因而留下百分之零點零一「空白」的主要原因。

即使如此,筆者仍認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這支「歌仔」,如今已經唱不響了。其原因,是內地「中國聯通」等流動電話公司的電話網絡,因為功率強大,已經「入侵」澳門,因而經常干擾及以「喧實奪主」的姿態,「搶奪」以至「取代」包括「CTM」在內的各家澳門流動電話供應商的網絡。

實際上,在早幾年,「CTM」等澳門流動電話供應量的網絡覆蓋面積,是較廣的。經常往來拱北一帶的澳門居民都知道,他們在進入拱北市區之後,所攜帶的流動電話的顯示屏仍然標示著「CTM」等澳門供應商的標誌。但在最近,這一態勢發生逆轉,內地幾家流動電話供應商尤其是「中國聯通」在拱北地區架設了功率強大的發射站,致使澳門居民所攜帶的流動電話,不但是甫進入拱北就立即被切換網絡,接上了內地流動電話供應商的網絡,使到澳門居民不能再享受在拱北打澳門電話的便利,而且還令人苦惱的是,當他們返回澳門後,由於「中國聯通」等內地供應商所發射的功率遠大於「CTM」等澳門供應商,故在進入澳門地界之後,所攜手機的顯示屏,仍未能切換到澳門供應商的網絡。也就是說,雖然所持的是澳門的流動電話,也雖然是人已返回澳門境內,但如要致電澳門的電話號碼,就得被迫選用內地的「長途電話漫遊」服務。一來一回之間,打了兩趟長途電話,造成額外支出損失。

這種被迫使用內地長途電話「漫遊」服務的情況,在本澳居民從拱北駕車返回澳門時,尤為嚴重。--當行駛完整條馬場北大馬路,進入友誼橋大馬路及東北大馬路、勞動節大馬路、友誼大馬路,直到港澳碼頭之後,所攜手機仍是被「中國聯通」所「佔領」,亦即是澳門的流動電話供應商網絡仍是處於「舉手投降」狀態。也就是說,包括「CTM」在內的澳門流動電話供應商的發射功率,頗為虛弱,以致被內地流動電話的電波「殺」個丟盔棄,敗退半個澳門(按:以南北距離來說,港澳碼頭已幾近澳門半島的中位點)。

倘若說,在馬場北馬路一帶,由於是海岸線,「CTM」等本澳流動電話供應商的網絡功率力有不逮,而被內地流動電話網絡發射電波所「侵佔」,還是可以理解的話(其實嚴格來說,已屬情無可諒),那麼,直到港澳碼頭仍處於「彼強我弱」狀態,使到從拱北駕車返澳居民的手機仍不能切換回澳門流動電話網絡,那就完全說不過去了。就此而言,所謂「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之說,就含有很大的水分。從關閘到港澳碼頭這一大片區域,怎麼計算,其面積也不止「百分之零點零一」 吧?

由於「CTM」網絡因功率低而導致的「不作為」,而導致了內地流動電話網絡的「濫作為」。實際上,包括敝社所在的工業大廈在內,本澳北區許多高層樓宇,都可以使用內地門號的手機,直接與內地電話號碼通話,而無須經過國際長途電話轉換台。正因為如此,才衍生了「 地下長途電話站」這門新興生意。--一些內地勞工光顧這些使用內地手機門號而非法開設的「地下電話站」,致電返家鄉,就可節省一筆國際長途電話費用,而非法業者當然也可從中賺取「服務費」或差價。這種情況,當然不是澳門流動電話供應商之「罪」,但也值得其警惕:自己在北區的發射功率,確實不如內地流動電話供應商的「跨境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