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聯辦人事調整提升本地幹部位階 澳門中聯辦人事調整提升本地幹部位階

澳門中聯辦宣傳文體部前日發出「新聞稿」,宣佈經國務院批准,高燕、陳啟明任澳門中聯辦副主任,何曉衛不再擔任澳門中聯辦副主任。根據有關規定,何曉衛將調回內地。

據資料顯示,高燕於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出生,四十八歲。籍貫河北郊河。一九八二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應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批大學生)。一九七七年三月參加工作(高中畢業後上山下鄉乎?)。一九八二年起在外經貿部工作,先後任外經貿部辦公廳副處長、處長,一九九五年六月任外經貿部辦公廳副主任,二00一年一月任外經貿部辦公廳主任、部新聞發言人。二00三年六月任商務部辦公廳主任、部新聞辦主任、部新聞發言人。二00三年八月起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際商會副會長,兼任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常務理事、省部級領導幹部國際經濟貿易知識專題研究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加入WTO知識讀本」系列叢書編委、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第九屆執行委員、中國--古巴雙邊企業家理事會中方主席、中國職工對外交流中心副會長、中國展覽組織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名譽主任、二0一0年上海世博會組織委員會委員。從高燕的履歷看,她與前澳門新華社社長郭東波的夫人、曾任外經貿部副部長的李國華有上下級關係。

而陳啟明則是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在澳門出生,五十三歲。籍貫廣東台山。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社會科學學士。曾任前澳門新華社社會工作部副部長、部長,原任澳門中聯辦社會工作部部長。澳門特區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屆澳門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

因此可以說,高燕、陳啟明都是榮升一級,亦即由司局級晉升為副省部級。

澳門中聯辦這次人事異動,除了是正常的人事調整(何曉衛一九四六年六月出生,年滿六十歲,已符副省部長級及以下級別官員退休年齡;但中聯辦「新聞稿」說他是「調回內地」,可能是尚未正式退休,將到對年齡限制相對不嚴的人民團體工作)。當然,可能也與中共「十七大」前夕的人事佈局有關,至少是與選舉產生「十七大」代表密切相關。因為在中共「十三大」時,前澳門新華社副秘書長、本地幹部區仲文當選為「十三大」代表;如果中共「十七大」代表中,也在澳門特區安排本地幹部名額的話,陳啟明當選的機會就甚高。實際上,除創辦人柯正平外,陳啟明是南光--新華社--中聯辦系統中,本地幹部中任職最高者,也是首位副省部級的本地幹部。顯示中共中央頗為重視中共澳門工委本地幹部的位階。

但這並不等於是人們常說的「本地化」。這是因為,澳門中聯辦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因而是「一國」的象徵,這與體現「兩制」,因而必須實現「本地化」的澳門特區政府有嚴格區別。不過,提高中聯辦本地幹部的位階,有利於開展工作,特別是密切聯繫本地區各界別群眾方面。但即使如此,陳啟明的身份,仍是中央派駐澳門特區工作人員的身份。而且,按照中共的組織制度,副省部級幹部是由中共中央組織部管理。

正因為陳啟明已從澳門中聯辦的一個部門負責人晉升為領導架構成員,他的位階及所負責的業務,也隨之「升格」。也就是說,他原任職的社會工作部,主要業務是負責聯絡基層團體。但升職為中聯辦副主任後,就要從「基層團體」中跳脫出來,面向澳門社會各階層了。而在社會各階層中,有些階層的利益訴求,如工商界、專業人士、中產階層等,與基層社團是有差異的。盡管兩者的主要目標--擁護「─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支持特首和特區政府依法治澳、依法施政、依法行政,參與澳門特區繁榮建設,是一致的,但在界別利益上,卻有著一定的差異。因此,陳啟明的角色轉移後,如何能從過往長期主管基層社團工作,因而思維定勢帶有「習慣成自然」的特點中,上升為顧及全面,均衡協調各界別利益,「求大同存小異」,就有許多學問,也是一大考驗。

高燕的升任及調任,顯然是接替調返內地的何曉衛。而且,由於何曉衛與高燕都是來自對外經濟貿易系統,故相信高燕不但是在人事上,而且在分管業務上,都具有「傳承」性質。不過,何曉衛是畢業於古巴哈瓦那大學,擁有西班牙文專長。這對於輔助「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的工作較為有利。而從高燕的履歷看,她也曾在中國--古巴雙邊企業家理事會中任職,可能也掌握西班牙文。但更重要的是,她具有「WTO」工作的專長,而「WTO」是國際性的,範圍比「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更廣,位階更高。這對於指導、輔助本身就以「中國澳門」名義作為「WTO」成員體的澳門特區的「WTO」業務來說,應具「加分」作用。尤其是在近年「WTO」框架下的貿易糾紛愈趨激烈,而「CEPA」又是主權國家內帶有「自由貿易區」性質的互惠協議,中國--東盟「一加十」自由貿易區即將建立的背景之下,「WTO」的工作經驗就更是大派用場。

澳門中聯辦經這一波領導機構成員調整後,可能還有一次調整,才大致穩定下來。那就是另一位副主任王今翔,是一九四四年出生(另一說是一九四六年出生),也已到了退休年齡。而且他是一九九三年調派來澳,在澳工作也已超過十年。目前他尚未辦理退休手續,可能是還須擔任「以老帶新」的角色,並盡量避免業務工作「斷層」。在這一任務完成後,就是離任之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