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零零四年「總統」選舉中,陳水扁搞了個「公投綁大選」。其競選總部為了在藍軍的堅決反對聲中為「公投」護航,並吸引更多的選民參加「公投」,開動了所有宣傳機器。在眾多的宣傳口號中,有一句是「台灣第一次,世界都在看」,力圖將「公投」的重要性抬升至具有「國際級意義」。
在兩年多之後,亦即陳水扁當選連任後的一半任期之時,陳水扁因其家人及親信捲入系列弊案,而陳水扁本人也有涉及「國務機要費」弊案的嫌疑之際,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發動了「百萬人反貪腐/倒扁」運動。該運動在「總統府」前呈現的盛況,及其背後蘊涵的重大政治意義,都成了全球媒體報導的重點,也應了「世界都在看」這句話。這對率先使用「世界都在看」這句宣傳語的陳水扁來說,不啻是絕大的諷刺。
實際上,這幾天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上開展的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倒扁」運動,都成了世界各國主流媒體的頭版頭條,因而是真正地「世界都在看」。從本月九日的「倒扁」行動一開始,聚集的數十萬「紅衫軍」,就已吸引了國際媒體的目光,成為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和英國「BBC」等媒體的頭條,完整地呈現了台灣的「倒扁」行動,並形象地形容民眾的紅上衣就是台灣民眾對陳水扁的怒吼。「CNN」在晚上八時兩次以主播唸稿方式,播報台灣的「倒扁」示威。至於美國平面媒體也都以顯著的標題報導台灣有數以萬計的抗議民眾強烈要求陳水扁下台。日本的《讀賣新聞》以《要求陳水扁辭職,九萬民眾靜坐》為標題,描述台灣的「倒扁」行動與以前的政治集會不同,超越黨派和個人利害關係,以紅衣表示對腐敗的怒吼,要求陳水扁下台。新加坡的電視台也將台灣的「倒扁」行動安排為晚間新聞的頭條,新加坡新視台的主播報導說,突然的大雨消去夏暑,不過沒有澆熄向陳的抗議遊行,他們多半穿紅衣來表達他們的「憤怒」。阿拉伯世界規模最大的半島電視台也報導了台灣的「倒扁」行動。國際通訊社法新社也沒有缺席,連日報導了這場「倒扁」行動。因此,說這場「倒扁」行動是「世界都在看」,一點也不誇張。
由於在前一段時間,西亞、中歐的一些國家發生了以顏色命名及以和平、非暴力方式進行的政權變更的「顏色革命」,而「倒扁」運動的特徵之一又是大多數參與者都穿上了紅上衣,這除了是成為各國媒體報導的重點--「以紅衣表達對腐敗的憤怒」之外,也提出了一個思考問題:這場「倒扁」運動,是否是「顏色革命」的一部份--「紅色革命」?是否將會催發政權更迭、「政黨輪替」?
所謂「顏色革命」,指的是通過非暴力的柔性政變奪取政權。鮮花、美麗的色彩與天鵝絨一樣,都暗示著組織者試圖讓「革命」以盡可能「優雅」的方式進行。因此,「顏色革命」最大的賣點就是「街頭非暴力革命」,它迎合了所在國一些老百姓「求變」而又害怕大亂的心理特點,同時符合西方政治文化中強調走程序的傳統。這樣它就在西方與「革命」所在國/地區之間形成了一種共識。而致使爆發「顏色革命」的原因,都是因為選舉不公引發的,但實質上沒有把國內經濟搞上去及領導人貪腐,才是政權更迭的最重要原因。
現在台灣進行的這輪公民運動,具備了「顏色革命」的許多要素--不單止是在「顏色」方面,還因為致發「顏色革命」的選舉不公、經濟低迷及領導人貪腐等,台灣地區也同樣存在,而且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許多人都認為,陳水扁的當選,與「兩顆子彈」密切相關,因而這場選舉並非是公平的選舉;陳水扁上台後,台灣地區同樣也是經濟低迷,百姓生活困苦;陳水扁及其家人以至親信,都捲入了貪腐弊案。因此,這場以紅色為特徵的公民運動,也應被視為「顏色革命」。
然而,「倒扁」運動在實質上又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顏色革命」。其一、「倒扁」運動並非是要透過選舉的正常程序將陳水扁趕下台,而是程序外的群眾集會方式。其二、「顏色革命」一般上都有美國支持的政治背景,並收受了美國的金錢援助,而目前並未發現有美國介入並支持「倒扁」運動的跡象。
實際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主任楊甦棣近日在會見王金平等人時就表示,美國政府雖公開表示對「倒扁」運動關心、不介入的立場,美國也不會干預台灣體內的「倒扁」運動,但將反對使用非「憲政」手段「倒扁」的立場,也不會支持只用暴力及罷工等體制外的運動。
按照楊甦棣的說法,由於「倒扁」運動並非是透過選舉程序和「憲政」體制進行,故不予支持,這與西方政治文化中強調走程序的傳統較為一致。當然,這還是表面上的理由。美國不插入干預「倒扁」運動,可能還有著出於「功利」方面的考量。首先,是陳水扁下台,將會使「軍購案」更難通過。其次,擔心陳水扁提前下台,將會引發台灣地區以至民進黨內部發生紛亂,目前正為「反恐」和「朝核」問題焦頭爛額的美國人,不願在東亞再開多一個「火頭」。其三、陳水扁下台後,按「憲法」規定將由呂秀蓮繼任,華盛頓對呂秀蓮更不放心。
當然,在美國人的眼中,陳水扁也並非是那麼容易合作的人,並曾給華府帶來許多麻煩,包括「一邊一國論」、「公投制憲」、「終統」等,險些把美國也拖下水。但畢竟美國人已較為熟悉陳水扁的風格及手段,而且陳水扁在「終統風波」後也對華盛頓作了幾點保證,故在「兩害取其輕」之下,民進黨當局是不願意充滿不確定性的呂秀蓮上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