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有湊巧,也可能是「人心回歸」問題已成為當前港澳事務的焦點問題,本欄剛於前(二十)日以《透過各種形式加大進行人心回歸工程力度》為題,指出雖然香港、澳門已經回歸了,但香港、澳門的人心回歸尚未完全完成,仍有艱苦的工作要做,在昨日(二十一)日上午的中華文化學院第三期澳門地區政協委員讀書班中,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教授李小寧主講的《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和作用--學習第二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精神》一課,在談到「正確認識和處理大陸同胞和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的關係,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一節,就著重談了「人心回歸」的問題。
李小寧教授指出,港澳問題的核心是人心回歸。「一國兩制」是一項開創性的事業,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穩定是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嶄新課題。要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內地同香港、澳門和諧相處、共同發展。要全面認識和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處理好「不干預」和「有所為」的關係,嚴格按照憲法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切實用好屬於中央行使的權力,根據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推進香港、澳門政治體制發展,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香港、澳門事務。要重視和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加強內地與香港的關係更加緊密、更加融洽。要增強廣大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增進香港、澳門各界促進發展、保持和諧的共識,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力量,實現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李小寧教授在這段講義中,有幾個詞句是應當重視及注意的。其一是「港澳問題的核心是「人心回歸」,其二是「
要全面認識和把握『一國兩制』的關係,處理好『不干預』和『有所作為』的關係」,其三是「根據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推進香港、澳門政治體制發展,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香港、澳門事務」,其四是「使內地和香港、澳門的關係更加密切、更加融洽」,其五是「要增強廣大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國家觀念和民眾意識」。
實際上,「人心尚未完全回歸」,有多種形式表現。既有錯誤理解「一國」與「兩制」關係,將「兩制」凌駕於「一國」之上 ,甚至是將「兩制」與「一國」割隔開來,凡是以「澳門」為中心思考的認識問題,也有出於各種意識形態,甚至是受到外部勢力影響以至操控,進行背離基本法活動的立場問題。對前者主要是在於加強教育,尤其是要把基本法中「一國兩制」的原則精神,及「一國」與「兩制」的關係講深講透;對後者則要進行抵御、反對。
實際上,香港、澳門的「兩制」,是建基於「一國」的前提之上的。如果沒有「一國」這個基礎,「兩制」就如堆砌在沙灘上的「沙雕」,極為脆弱,遇風即倒,遇雨即塌。不要說,依照基本法規定必須由中央主管的特區國防及涉外事務,是屬於「一國」的範疇,就是特區的高度自治權,也是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不是「與生俱來」。因此,抽離「一國」來談「兩制」,是很錯誤的。回歸初期,為了增強港澳居民對「保持原有制度不變」及「高度自治」的信心,較為強調「兩制」,這可以理解。但在相關政策已經深入人心之後,就更應強調「一國」是「兩制」的前提與基礎了。否則,「人心回歸工程」的進展,將會遇到許多困難。
本欄前日曾談及,人心回歸的問題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與有關部門錯誤理解「不干預特區內部事務」政策有關。而李小寧教授所說的「要處理好『不干預』與和『有所為』的關係」,則更是直接向有關部門敲響了警鐘。有關部門確是應以唯物辯證法中對立統一規律的精神,正確處理好這對矛盾。在不干預港澳內部事務的同時,對於法律許可及職責範圍內的事務,就應積極去做並有所作為。尤其是在幫港澳居民增強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促進港澳居民愛國大團結,鼓勵港澳居民支持特首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維護和發展港澳繁榮穩定方面,還要繼續加大力度。未來幾年,香港、澳門都將有新一屆特首,立法會選舉,這一工程的複雜性和艱巨程度,就更為突出,更應在「不干預」的前提下做到有所作為,以發展和壯大愛國愛(港)澳力量,鞏固和發展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使「一國兩制」事業保持健康發展,絲毫不走樣。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