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已成為中央推展和諧外交的前沿 澳門特區已成為中央推展和諧外交的前沿

本欄昨日述評「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所取得的成就時,指出它發揮了加強中國與葡語之間的經貿交流與合作,及澳門聯繫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之間的「平台」作用,促進中國內地、澳門特區與葡語系國家的共同發展。這個「平台」,不單只是中國對外經貿合作系列架構中的重要一環,並對中國對外經貿合作體系起補充作用,而且因為葡語國家大多是發展中發展中國家,而且除葡國外,大部份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全球化民族解放鬥爭中得獨立的國家,因而也是中國內地加強與新興的發展中國家進行經貿聯繫、合作的一座重要橋樑,具體地落實貫徹中央關於「和諧外交」的政策措施。因此,它也是中國外交大舞台中的一個重要角色。而由澳門特區來承擔這一重任,固然是得便於葡語也是澳門特區的官方語言,澳門與葡語系國家有著傳統聯繫之緣,更是得益於中央政府對葡語國家加強經貿合作關係的戰略政策。這是任何一個地區都不能替代的。

有讀者朋友致電說,他十分認同文中關於「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是中國內地加強與新興的發展中國家進行經貿聯繫、合作的一座重要橋樑,具體地落實貫徹中央關於「和諧外交」的政策措施的提法。實際上,上月中旬在北京舉行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就提出了「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和諧外交」新理念,指出要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利用經貿全球化和區域合作提供的各種有利條件,促進國家現代化建設。要把中國人民根本利益與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把我國的對外政策主張與各國人民的進步意願結合起來,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發展,以合作解爭端。而「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及其部長級會議先後通過的兩份《經貿合作行動綱領》的作為  ,就是完全符合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和諧外交」精神的。

「和諧外交」及「和諧世界」的概念,最早是由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成立六十周年的首腦會議上提出來的。今年六月間的「上海合作會議」和「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胡錦濤又分別提出了把「上合」地區建設成為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地區,以及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亞洲的主張。這是植根於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基礎,體現了中華民族在外交活動中「和為貴」、「和而不同」,協和萬邦的文化傳統,是新時期我國外交工作的指針和目標,是科學發展觀在外交領域的創新和發展。而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總結出的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雙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就是進行「和諧外交」、建設「和諧世界」的總綱領。

中國與葡語國家的關係,也是中國「和諧外交」戰略的構成部份,展現了「和平、合作、發展」的核心思想。強調「和諧」並非是漠視、忽視甚至是無視不同國家之間現實存在著的矛盾和衝突,而是強調要以合作與和平的方式對待、解決這些矛盾和衝突。因此,「和平外交」講求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種文明及謀求共同發展,使其他國家不覺得有壓力。「和諧外交」的背後是一個大國的崛起,並以平等、對話、合作、不干涉、和平、發展,來帶領葡語系各國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這有點類似鄧小平當年說過的一句話: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先富的應當幫助後富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今,中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奮鬥,正在和平崛起,可說是在一群「窮兄弟」中先富了起來。因此,中國就有責任扶助後富的葡語系國家,以求大家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當然,這種幫助,並非是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無償援助,而是「與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透過彼此間進行經貿合作,交流「先富起來」的經驗,讓這些葡語國家掌握到「富起來」的技巧。在共同奮鬥之下,共同富裕起來。

由此,中國澳門的這個聯繫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平台」,不單止是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發展,而且還是在中國與葡語國家關係上,具體落實和推動「和諧外交」的重要支點和動力。

澳門特區,不但是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垂範,而且還是中央推展「和諧外交」政策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