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的興衰成敗,成也阿扁敗也阿扁

創黨二十周年的民進黨,在昨日舉辦黨慶活動時,不但沒有認真反省檢討其從高峰跌落谷底的成因及找出止升回跌的辦法,相反還在美國已高度厭惡及不耐煩之下,任由陳水扁再次大肆放「獨」,肆無忌憚地鼓吹「兩國論」。由此看來,陳水扁是要以自己個人為了解脫困局而擁護深綠,而不顧將會把民進黨的前途拖下水。這就應了許多民進黨人私下場會常說的那句怨言:民進黨的興衰成敗,成也阿扁,敗也阿扁。

實際上,由於受到種種局限,民進黨成立以來的民意支持度基本盤,始終徘徊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因此,民進黨要在單一名額的公職選舉中獲勝,只能依靠兩個途徑:其一是寄望於對手分裂,扯薄選票,己方漁翁得利,這是被動的,自己作不了主。其最典型的事例,是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的黃大洲和新黨的趙少康瓜分泛藍陣營的票源,而使到陳水扁得以反敗為勝。其二是模糊其「台獨」黨綱訴求,爭取中間選民,以壯大自己的票源。這是主動的,亦即可由己方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二000年陳水扁之所以能在三組主要候選人中民調始終排在最末,而殺出一條血路,主要原因就是走新中間路線,爭取到許多痛恨國民黨貪腐的原本票投國民黨不甘心,改投民進黨也不放心的中間選民。當然,再加上國民黨分裂,連戰、宋楚瑜各自參選,扯薄了泛藍選票,而使本不被看好的陳水扁,得以提前執政。

這一成功經驗,本來可供民進黨反復覆製,在日後的各項公職選舉中繼續使用,令到對民進黨「台獨黨綱」存有疑慮的中間選民,放下心來,從而鞏固和壯大自己的民意基礎。具體做法,就是貫徹執行《台灣前途決議文》,擱置「台獨黨綱」,遵守向美國人作出的「四不一沒有」承諾,並繼續落實民進黨「黨綱」中具有積極因素的民主、民生部份內容,兌現反貪、改革、清流的承諾。

但是,具有濃烈投機意涵的「律師性格」的陳水扁,卻反其道而行之。每逢遇到政治壓力或危機,就拋棄新中間路線,擁抱深綠,以求解困。尤其是在二00四年的爭取連任中,面對標誌著泛藍大團結的「連宋配」,卻一反其四年前的「新中間路線」,大搞「公投綁大選」和「正名制憲」。只不過是因為「兩顆子彈」,逆轉選情而居然讓他也能險勝。這就使他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無須借助「新中間路線」,即使是堅持「台獨」黨綱,也能無往而不勝。但後來的「立委」選舉和「三合一」選舉,他重演故伎,卻遭受已經厭倦了操弄「統獨」議題及撕裂族群的選民的唾棄。而他的「終統」等「台獨」分裂言行,也受到美國人的高度關切及施加壓力,使他暫時如同尺蠖蟲般倦縮起來。如今,當主要是由中間選民參與的「倒扁」行動予他極大壓力時,為了解困,又再次暴露了其「台獨」真面目,連接拋出了「變更國土修憲」、「新兩國論」及「公投以台灣名義參加聯合國」。這種行為,等於是斬斷了民進黨的「後來人」的勝選之路。--已經不能再選的陳水扁,給還須參選的「後來人」製造極大困擾,正一是損人不利己。

持平地說,民進黨六年前之所以能在並不看好的情況下提前上台執政,除了是得益於國民黨分裂的客觀因素和民進黨提出「新中間路線」的主觀因素之外,陳水扁「懂得選舉」的個人因素,也很重要。至今仍有不少民進黨人認為,二000年民進黨倘是推出別的候選人參選,即使是具備了上述的兩大主客觀有利條件,也未必能贏。因此,這是「成也阿扁」。

然而,也正是這個陳水扁,卻拋棄了行之有效的「新中間路線」,重祭已被擱置的「台獨」黨綱,使民進黨流失了大量中間選民。尤其是他縱容其家人及身邊親信捲入各種弊案,使到本來是以其反貪腐訴求才吸引大量中間選民的改革清新民進黨,變成了貪腐黨,把民進黨先賢流血流汗才積累起來的政治資源,消費掉大半。不但是中間選民發起「倒扁」,部份泛綠支持者也對民進黨失望。以致造成民進黨在今年底北、高二市市長選舉,明年底「立委」選舉,以至後年初「總統」選舉,將會遭遇極大困難。因而是「敗也阿扁」。

「敗也阿扁」的一個最顯著現象,就是在二000年「總統」選舉時,青年選民是支持陳水扁的主力,「辣妹助選團」是民進黨的獨家專利。而六年後,已沒有多少年青人支持民進黨,倒是在「倒扁」靜坐場地,出現了大批自發而來的「辣妹」及中小學生。這個重大的易位轉變,意味著在今後的各種公職選舉中,民進黨將失去這些已經或將會獲得投票權的「新生選民」,陳水扁把民進黨「長期執政」的美夢,砸碎得「稀巴爛」。

嗚呼,民進黨的興衰成敗,果真是「成也阿扁,敗也阿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