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呂秀蓮游錫(方方土)根在大陸都是中國人

民進黨主席游錫(方方土)在「九•一六挺扁大會」上一句「中國人糟蹋台灣人」,惹起多數台灣同胞義憤,紛紛予以質疑及抨擊。記者出身的新黨籍台北市議員李慶元,特地派人赴大陸,親訪游錫(方方土)在福建省詔安縣秀篆鎮的祖籍,發現游錫(方方土)在擔任宜蘭縣長時,曾捐款修建祖廟,並為祖廟題了詞。此外,游錫(方方土)還數度委托其母親和二弟返鄉省親祭祖。為此,李慶元召開記者會指出,其實游錫(方方土)早就「背地偷作中國人」。李慶元還攜帶當地名特產「秀篆餅」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送給游錫(方方土),要他記得祖先和家鄉的味道。

其實,李慶元抨擊游錫(方方土)「背地偷作中國人」,定位並不精確,因為台灣地區是中國的一部份,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因而游錫(方方土)本來就是中國人,又何來「偷作中國人」之說?而游錫(方方土)曾向大陸祖籍祖廟捐款及題詞,現在卻高呼「台灣國萬歲」及胡謅甚麼「中國人糟蹋台灣人」,確切地說,是數典忘祖、分裂國土的漢奸。他為了迎合、討好陳水扁的歡心和信任,爭取民進黨提名他作「總統」候選人,而不惜糟蹋自己炎黃子孫的血統,拋棄了自己過去尊祖愛鄉,並鮮有談論「本土」、「台獨」言論的正確立場,蛻變為「台獨」份子,那才是他本人的悲哀。

實際上,據台灣記者出身的台灣歷史學者徐宗懋實地考察,游錫(方方土)的原鄉是福建漳州市詔安縣秀篆鎮埔坪村,祖厝為東昇樓。受游錫(方方土)委托,他的母親和二弟游錫賢曾多次返回故里,重修祖祠,捐輸鄉梓,以回報祖上恩德。游錫(方方土)因出任公職而未能回去祭祖,但亦捐款尤其是在祖祠落成時,以「台灣子孫」名義獻上牌匾對聯,念祖至深。

據游氏族譜顯示,游氏開基二世有五大支系,大房即為東昇樓「錫祉堂」。到了十二世東山公渡海去台灣,在宜蘭定居開墾。游錫(方方土)、游錫賢等兄弟即為開基祖的第二十世孫,東山祖的第九世孫。一九九零年後,台灣游氏子孫開始到東昇樓尋根謁祖,接著雙方往來密切,並商量興建祖祠之事。游錫(方方土)的母親和二弟最早是一九九二年返回秀篆原鄉,一九九三年游錫賢夫婦再來。一九九七年,母、弟再返祖厝。二零零零年九月,游錫賢又來了一次,顯示宜蘭游氏宗親與原鄉族人感情純厚,經常往來。至於游錫(方方土)本人,在重建東昇樓祖厝時也捐了二萬元及祖厝管理會五千元。另外,還捐贈一塊親筆題詞「祖德流芳」的牌匾,署上「台灣宜蘭縣長,第二十代孫游錫(方方土)」之名。另一同樣輸捐的對聯則寫著:「東聳雲霄宮牆原綺樓,昇騰海嶠家道更豐融」。本來,游錫(方方土)曾打算,在做完宜蘭縣長後也返鄉祭祖,但後來卻因應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的邀請,在市政府任職,就未有實現夙願。後來,更因出任「總統府」秘書長、「行政院長」及民進黨主席,而難以動身了。

如果說,游錫(方方土)因出任公職而未能返鄉祭祖,是遺憾的事的話,那麼,呂秀蓮在當選「立委」之後,曾返鄉祭祖,則總算是還了心願。呂秀蓮的祖厝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田中村的龍潭樓。呂氏的祖先是由福建省永定遷到南靖的客家人。清朝康熙年間,施瑯擊敗鄭克塽後,台灣正式劃入中國版圖。閩人大量移入台灣,龍潭樓一共有二十四房派去了台灣,大多住在桃園一帶,其中呂傳勝、呂秀蓮兄妹就是去台第十一世延玉公的第六代孫。清朝時期,閩台兩地往來頻繁,桃園呂氏後人仍有返回祖地埋骨的。甚至到了日據時代,台灣方面仍有人返鄉,直到一九四九年後才完全斷絕。

開放探親後,一九八九年二月,呂氏後人呂錫松首度到龍潭樓尋根。兩個月後,他就帶了一個三十五人的謁祖團再臨龍潭樓,其中就包括了呂傳勝。一九九零年八月,呂秀蓮藉著走訪大陸之便,也前往南靖尋根謁祖,並與當地鄉親座談。她在參觀龍潭樓時,親手在古井吊了一桶水說,「這水真清,我一定要呷一口咀古井水」,大有「飲水思源」之意。隨後又到宗祠祭拜祖先。一九九九年八月,南靖族親把南靖與桃園呂氏族譜內容合在一起的《呂氏族譜》編撰完成,呂秀蓮還以桃園縣長的身份為《呂氏族譜》題詞:「呂氏族譜誌念:呂祖萬古流芳,我族日月增光」。呂秀蓮還以桃園縣政府信箋覆函南靖族親呂贊春:「由於數度易職遷居之故,您的來信輾轉到來,已延宕多時,又因公務繁冗,遲未能覆,至以為歉。遵囑,將所需之生平、照片與題詞等隨函附上,另寄一本《縱橫五十年》傳記存念。感謝您為宗親所作種種奉獻」。當時,呂秀蓮已是民進黨的「副總統」候選人熱門人選,此後不久她就被陳水扁邀請作「副總統」候選人搭檔,而呂秀蓮在「總統」大選情勢逐漸白熱化的關鍵時刻,仍為大陸祖祠題詞,與其「台獨」份子的公眾形象存在著強烈的落差。

前幾天還在叫嚷「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的陳水扁,其實此前也曾多次向大陸喊話,表示有意到福建尋根。他還公開稱自己的祖居地是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三都磁窯村,而且自己原是客家人。

實際上,陳水扁的祖籍地是福建漳州市詔安縣太平鎮白葉村星斗樓。陳水扁的遠祖是陳元光。唐高宗年間,皇帝命令陳政南下平定少數民族起事,陳政都以出征不利,於是重新整軍,帶著母親魏敬、兒子陳元光等家人與族人一道,由河南的固始大舉遷入閩南,準備長期開墾。陳政過世後,陳元光繼承父業,建漳州府,收入中原衣冠文化,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成為南方樂土。後人為陳元光建廟,尊稱為「開漳聖王」,實際上成為閩台陳氏的共同祖先。至於白葉村的陳氏族人,則始於陳元光以下第二十四世的陳天福,再從這裡算起到第十二世的陳烏渡海到台灣的台南,陳烏即為陳水扁的渡台開基祖。陳水扁是陳烏的第九世孫,也是白葉世系的第二十世孫,或者說是陳元光的第四十三世孫,屬於「恩」字輩。一九九一年七月,時任「立委」的陳水扁到大陸訪問時,因行程緊湊,沒有返鄉。一九九三年七月,他計劃再次訪問大陸,據說行程中有返鄉議題。但因他提出了過份的要求而未能成行,故而陳水扁的還鄉夢未能圓。

由此可見,陳水扁、呂秀蓮、游錫(方方土)這幾個表面上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獨」份子,其實還是有一點思鄉之情的。這就是他們的性格雙重之處,也是他們「誠信有問題」的其中一個折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