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有必要加強對旅遊業的監管清理

海峽兩岸的相關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前昨兩日「隔空」交手。但今次並非是象以往那樣互相指責,而是在「各自表述」中擁有「共同語言」--兩岸都急切期盼大陸居民赴台旅遊能盡快成事。然而,兩岸對此議題都具有共識,而且也已在法規、指定受委托談判團體等方面作了必要的準備,但卻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個中原因,頗為令人納悶。

這次兩岸「空中過招」,首先「發招」的是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他前日在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上指出,大陸的一貫政策是促進盡早實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前不久,大陸遊客在台灣南投發生了車禍,有人員傷亡,兩岸有關方面對此非常關注,積極進行救助。台灣民眾、台灣有關方面也及時採取了有效措施,進行了相應的救助。這件事情對於如何進一步加強做好各方面相關工作,使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實現之後,保證旅遊品質、安全等是一個契機。李維一的這番話,盡管並無直接敦促台灣當局盡早派員談判的意思,但他的那句「大陸的一貫政策是促早實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卻已表明了大陸方面是樂見大陸居民赴台旅遊能盡早實現的。

台灣方面「接招」的,是「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昨日他趁與島內外媒體茶敘時指出,「財團法人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已正式運作,大陸方面對此也掌握進度。他希望對岸回應的速度能快一些,盡速展開協商,讓全面開放大陸旅客到台旅遊早日實現。吳釗燮否定了南投車禍影響大陸當局對推動觀光議題的態度的說法,認為可能是大陸內部須走完一定的行政程序所致,因而不夠快。因此,目前大陸方面還未對台灣先前提出的協商要求有所回應,包括談判的人員、地點、議題等事項,都還在聯繫當中。

吳釗燮的這番話,頗有設身處地地「易位思考」的味道,把對方尚未回應的原因,歸咎為受到大陸的行政程序的限制,言下之意是排除了大陸當局「故意拖延」的可能。這與他最近在回答赴台採訪的外國記者的詢問時,斬釘截鐵地宣稱並未發現中國大陸插手干預「倒扁」運動的實事求是態度,一脈相承。

實際上,近一年來,吳釗燮的公開發言,是較為謹慎、冷靜了許多,盡量避免刺激大陸方面,甚至在關鍵時刻中,還為大陸方面「擋住」及澄清台灣政客所散佈的有損大陸形象的誤解以至謠言。他所言之鑿鑿地宣稱「未發現有大陸插手干預倒扁運動」,是為一例。而他昨日以「大陸內部須走完一定行政程序」,以致使對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一事「反應不夠快」,又是一例。這些表現,與他年前一談到大陸對涉台事務的態度時,就變成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們從中可以覺察到,其實台灣方面對於推動某些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議題,是具有一定的誠意,也是抱著焦急的心情的。如果說南頭車禍發生後,當地民眾自動自發地救助受傷大陸遊客,其動機是出於人道主義和同胞愛的話,那麼,「陸委會」、海基會及相關醫療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或是以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搶救,或是協調各相關部門處理好各種善後事務,那就是出於防避此事件可能會「搞砸」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談判落實的政治意圖。

而偏偏是台灣某些旅遊業者的服務品質,使到大陸方面對加快大陸居民赴台旅遊議題的審批程序,有所顧忌。實際上,據說南投車禍的主要肇因,就是因為一名大陸女遊客不滿台灣司機帶領大陸遊客到類似澳門「黑店」的商店購物,與之語言頂撞了起來,因而被「請」進了派出所,導致耽誤了行程時間,台灣司機為了搶回已失去的時間,在崎嶇山路開快車而致發生了重大車禍。

為此,大陸方面有必要進一步了解台灣旅遊行業對接待大陸居民是否能夠保持較高素質。這才有李維一在感念台灣民眾及有關方面積極搶救車禍受傷者的同時,又特別強調:南投車禍對如何進一步加強做好各方面相應工作,使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實現之後,保證旅遊品質、安全等,「是一個契機」了。

當然,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之所以未能盡早實施,並不單止是有關旅遊品質、安全的問題,可能還有其他更為重要的原因。但藉著「契機」之說,台灣有關方面也確是應當加強對旅遊業的監管、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