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澳門特區將與胡志明市締結姊妹城市說起 從澳門特區將與胡志明市締結姊妹城市說起

特首何厚鏵訪問越南的最後一站--胡志明市,具有比此次外訪的經貿定位更高更廣的內容--除了是何厚鏵宣稱這次訪問為澳越雙方日後的全方位發展合作打下堅實基礎之外,何厚鏵和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主席黎皇軍都表達了澳門特區與胡志明市締結姊妹城市的共同意願,因而也就使此次越南的經貿之旅,增添了城市外交的色彩。

姊妹城市是地方外交及人民外交的一種形式,地方外交指的是一國各地的地方政府從事的官方對外活動。這種活動可以有三種情形:一是中央政府接待的外國國賓或其他外賓到達地方活動,地方政府當然必須按規格接待;二是一國某方同他國相應的地方開展地方對地方的官方交往;三是在某地方設有外國領館,地方政府同外國領館發生的種種交往或交涉關係。

屬於地方對對方的「地方外交」,最典型的表現方式應該說是不同國家的相應城市互相結為友好城市,或稱「姊妹城市」。這種「姊妹城市」反映兩個城市之間的關係,但首先反映的仍是國家關係。因為,只有當兩國國家關係是正常的,良好的,至少有相互建立良好關係的願望,才有兩國所屬的相應城市結為姊妹城市的可能。而姊妹城市的結成當然也反過來進一步促進整個國家關係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城市外交工作的推廣。經過多年的經營,內地三十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所屬的主要城市,幾乎都有與世界上的一些省(州、縣、大區)、市建立了姊妹城市關係。這些省級和市級地方行政區劃的地方外交活動,為我國外交工作的進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輔助和補充以至促進作用。

在歷史上,澳門也曾有過與外國城市締結姊妹城市的紀錄。澳門在回歸之前,澳門就曾先後與各國城市結成姊妹城市。--一九八二年五月二十日,前澳門市政廳主席崔樂其與葡國里斯本市政廳主席Nuno Krus Abecassis在里斯本簽署締結姊妹市議定書。根據該協議,兩地開展了一系列文化、社會、教育、資訊及旅遊方面的交流活動,如舉辦展覽、交換文件及接待受培訓的市政技術人員。

--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六日,澳門市政廳主席麥健智與葡國波爾圖市政廳主席Fernando Gomes在澳門簽署締結姊妹市議定書。有關協議加強了兩市政機構的人員及進業間的接觸,並通過了雙方的交沇及合作計劃,特別是文化、體育、環境及市政範疇的活動。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澳門市政廳主席麥健智與瑞典林徹平市市長Eva Joelson在澳門簽訂締結姊妹城議定書。該協議除加強了兩市的歷史連繫及增進彼此的友誼外,還紀念該市著名商人、瑞典駐華公使倫斯泰特於一八一五年至一八三五年在澳定居期間所作的貢獻。另外,澳門還與比利時布魯塞爾簽訂友好協約書。

--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三日,海島市政廳主席馬家傑與葡國科英布拉市政廳主席Manuel Machado簽署締結姊妹市議定書。該協議加強了雙方在文化、體育及經濟領域的交流。海島市政廳同時亦與該市市政培訓及研究中心簽署合作議定書,接待前往該中心進行職業培訓的海島市技術人員。海島市政廳亦與葡國科英布拉市簽署締結姊妹市議定及與該市市政塙訓及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協議書。

澳門和海島市是葡語都市聯盟的成員,該組織分別於一九九七年及二零零一年兩度在澳門舉行全體會員大會。

澳門回歸後,繼續進行城市外交活動。二零零零年六月十九日,臨時澳門市政局主席麥健智與巴西聖保羅市市長Celso Pitta在聖保羅市簽署締結姊妹市議定書。雙方承諾透過舉辦文化、經濟交流活動,交換文化、旅遊、體育、政治、社會活動的訊息,促進企業及機構間的接觸往來以及簽署雙邊協議來鞏固兩地的友好關係。

二零零二年一月一日民政總署正式成立,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委託,繼續執行前臨時市政機構的職責,當中包括與外地城市發展友好關係、簽定締結協議的職能。根據《民政總署章程》第二條第九項規定,民政總署具備「執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澳門與對外城市的交流和發展關係方面所訂定的政策,尤其是有關結盟的協定」的職能。但遺憾的是,雖然澳門與外國城市締結姊妹城市具有了清晰的法律依據,但在實踐上,似是並無實質性的進展。

這並不能將責任歸咎於民政總署。因為根據「澳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區並不享有對外事務的權力,澳門特區的外交事務是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當然,澳門特區可在中央政府的授權下,依法享有自行處理有關的對外事務的權力。因此,澳門特區政府適宜向中央人民政府申請授予自行處理城市外交的權力,進行推廣城市外交的工作。使到澳門特區在城市外交範疇內的對外事務,呈現出一派蓬勃發展的態勢,使「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煥發出更為璀燦的光彩。

中國澳門特區積極進行城市外交工作,還具有一個頗為特殊的作用,就是與台灣當局搶奪外交陣地。實際上,由於「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上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台灣當局在國際外交領域到處碰壁。在焦頭爛額之下,只好另覓它途。其中的一個方式,就是轉向政治敏感性較低的「城市外交」,由台北、高雄、台中等城市出面,與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城市,尤其是其國家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城市,尋求締結「姊妹城市」,以求由此而打開「外交缺口」。針對此種情況,中國澳門特區有必要加大與外國城市締結姊妹城市的力度,協助中央政府對台灣當局的「城市外交」進行「反包圍」。第一步,是與葡語系國家、拉丁語系國家的城市結盟;第二步,與著名的大城市締結妹城市;第三步,專門「進攻」與台灣當局「建交」的國家的城市,「抄後路」、「挖牆腳」。促使中國真正地融入國際社會,並且更好地被國際社會所接納,為我國的外交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