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思維來思考輕軌設計及營運等問題 以新思維來思考輕軌設計及營運等問題

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周前表示,「輕軌」可行性研究報告經過上一輪諮詢收集各界意見後,政府有關部門及專業顧問公司已深入整理分析,新修訂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最快月底推出,並隨即向社會全面諮詢。他還透露,新修訂方案既集合了上一輪諮詢過程中社會各界的不同訴求,又按照澳門的實際情況,以新思維進行修訂。

好一個以「新思維」進行修訂。實際上,上一輪諮詢工作是在去年二、三月間進行的。而在時隔一年半之後,與「輕軌」系統相關的澳門實際情況,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一、蒙澤中央政府對澳門特區的厚愛,「個人遊」政策已進一步推展到內地更多的省區、城市,平均每日有五萬名內地居民來澳旅遊,「逼爆澳門」,導致澳門截的士更難,旅遊巴士泊車也是更難。而且,今後還將有更多的省區、城市開放「個人遊」,預料日後每日還有更多的內地居民或是參團或是以「個人遊」形式旅遊澳門,對集體運輸工具服務的要求更殷,但的士、巴士服務已遠遠追不上實際要求。二、在今年內澳門半島有多家大型賭場酒店開業的基礎上,從明年起,離島的多家更大型的賭場酒店以至會展中心將陸續開業。由於這些賭場酒店距離市區較遠,其公共交通問題更形突出,現有的巴士、的士模式已難以完全滿足其引客需要,尤其是對「個人遊」遊客而言,有必要以軌道式集體運輸工具與之相連接。三、隨著博彩業從業人員大幅增加,「有車階級」將會進一步壯大,但澳門舊市區受各方面限制又不可能擴寬街道,車多路少的矛盾將更為尖銳,塞車現象將更形嚴重。不但是巴士運轉率將會降低,而且的士也不願去「逼埋一份」,這就將會導致舊市區的公共交通問題成為妨礙澳門居民提升生活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不受路況影響的脫離地面的軌道交通,就將是解決上述諸多問題的「靈丹妙藥」。以台北市近日的「天下圍攻」為例,當天「圍攻」區內的大街小巷」塞滿了「紅衫軍」,人頭湧湧。警方又在「圍攻」區的各出入口街道架設了鐵絲網拒馬,導致來往汽車嚴重擠塞。小半個台北市交通癱瘓,路面上行人也是「行不得也哥哥」。但幸有捷運(地鐵)仍在如常運行,市民和遊客們乘搭捷運,就絲毫不受地面交通堵塞的影響。筆者也是從就近的捷運站乘坐地鐵,才能順利返回酒店。由此推之,澳門如興建了脫離地面(不論是架空還是地下)的軌道交通,就可使遊客和市民不受地面交通擠塞的影響,暢行無阻。

鑑此,澳門「輕軌」除了是必須考慮到本文前述的幾個變化之外,還宜以如下的新思維來設計其定位:一、從過去的以接運本地居民為主,調整為以接運「個人遊」以至旅遊團遊客為主。因為倘若「輕軌」的車站是設在著名景點或賭場附近的話,就可使不熟悉澳門街道的「個人遊」遊客,循著「輕軌」路線沿線遊覽各景點或賭場。即使是旅遊團客,也可藉著乘搭「輕軌」遊覽各景點,減輕旅遊巴士泊車及地面塞車的壓力。

二、「輕軌」應以架空為主。這既是針對本澳地質複雜、街道狹窄,開挖地鐵並不容易,架設懸空軌道則相對便利,也是因為架空軌道便於遊客順途觀賞澳門景觀。實際上,世界上許多旅遊城市如悉尼等的景區軌道交通,都是以架空為主。

三、採取「官建民營」方式。由於「輕軌」投資費用巨大,而「輕軌」收費又不可能太高,可能會導致投資者回收成本困難。倘是由私人財團投資興建,其命運就將會如直到現在仍未能解決融資問題,扯皮不休的「港珠澳大橋」那樣,以致錯失興建最佳時機。為此,既然「輕軌」是有利於經濟發展、居民生活的公共建設事業,那就不妨象「西灣大橋」、「跨海隧道」那樣,由政府出資建設。反正,現在政府庫房豐裕,既然耗資不菲的「跨海隧道」都能承擔得起,相信「輕軌」同樣也可承擔起來。何況,在「輕軌」通車後,使到各賭場更是「客如輪轉」,政府在投資「輕軌」的付出,完全可在由此而增加的賭稅收入中彌補回來。但由於「輕軌」投入使用後,不象「西灣大橋」、「跨海隧道」那樣運行費用較低,而是需要支付龐大的電費、人員工資等運營成本,故又不可能象「西灣大橋」、「跨海隧道」那樣「免費使用」。因此,在「輕軌」建好後,經過投標交由民營公司自負營虧營業(須向政府繳交若干租賃費,就象公建停車場那樣)。這種「公建民營」方法,可能是政府、營運者和遊客市民「三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