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前的今日,被喻為「澳門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澳門立法會副主席、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澳門大豐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何賢先生,帶著對這個美好世界的眷戀,帶著對未竟事業的遺憾,撒手塵寰。安葬在澳門舊西洋墳場的何賢先生墓瑩,其墓銘志上所鐫刻的銘文:「何賢先生為人簡樸謙遜純良,是葡國人的良友和偉大的愛國者以及模範市民,具有領導才能,對加強中葡數世紀的友誼所做貢獻,在最近幾十年來無出其右,成為人與人之間和平共處的傑出典範。何先生是一位有動力和勇敢的企業家,為其所愛護的澳門發展和繁榮鞠躬盡瘁。因此,在其如此辛勤和典型地服務的社會中,早年便公平地獲得大大的聲譽和人任的尊敬。」簡約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經歷和社會貢獻。這段「銘文」摘自澳門市政廳「為何賢升像的議決書」。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九日,即前澳督高斯達在宣佈為何賢先生逝世下半旗三天實施後的翌日,市政廳決定追認何賢先生為「澳門榮譽市民」,並舉行升像儀式。而在一九八五年以前的七十多年來,榮獲「澳門榮譽市民」稱號者,只有十八人。而在今日,國際天文學會批准編號五零四五號小行星命名為「何賢星」的命名儀式,將在中華總商會何賢紀念堂舉行。這是澳門開埠以來,其名字永耀星際蒼穹的第一人。
何賢先生逝世時,中葡官方的評價,除了前述「銘文」外,前澳葡政府新聞處專門發表的「公報」指出,「何賢的名字,已超越了本地區。何賢可說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物,人們很難找到他的接替人。特別是在澳門這個社會及政府實況很特殊的地方,人們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坦誠、堅定、果敢、正直、禮貌及修養的象徵。何賢永遠是澳門的一位大人物,值得人們的尊敬和懷念」。
澳葡方面對何賢先生的評語,尚且是如此地尊崇、誠摯,來自北京中央,來自廣州及家鄉番禺,來自全澳各界人大的頌詞,就更不用說了。總之,就如澳門南光公司(即現澳門中聯辦的前身)總經理柯正平在致詞中所說的那樣:「何賢先生愛國愛鄉,急公好義,樂善好施,待人熱情,和藹可親,是一位忠厚長者……」。
實際上,何賢先生對澳門社會的貢獻,不單止是在叱咤風雲,調鼐折中,無私無畏,愛國愛澳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作為一個襟懷坦蕩的社會活動家,以其崇高的社會威望和大公無私的個人特質,協調社會衝突矛盾,往往能化險為夷,抽薪止沸,為營造社會和諧氛圍,鞠躬盡瘁,也卓有成效,並成為華人社會與前澳葡政府之間的重要橋樑。
實際上,當時在華人社團中,雖然有人私下評議何賢先生是「一言堂」、「家長制」,但由於他處事公道,毫無私心,故而人們仍然樂於接受他的「家長制」領導,「紅」(傳統愛國社團)、「藍」(親台人士)、「黃」(警務隊伍)、「白」(公務員和腦力勞動者)、「黑」(黑社會)都樂於聽從他的「一言堂」,聚攏在他的周圍。甚麼官民衝突,勞資糾紛;甚麼新老代溝隔閡,在地與外來矛盾;在他出面協調之下,都能從矛盾衝突中找出各方都可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大家都滿意言和。因此,在整個七十年代,澳門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和諧團結氛圍。這就難怪,在何賢先生逝世時,前澳葡政府會發出「人們很難找到他的接替人」的慨嘆。
然而,「江人代有才人出」、「長征接力有來人」。何賢先生的哲嗣、現今的澳門特首何厚鏵先生,由於血脈基因遺傳,由於受到耳染目濡身教,由於個人努力承繼,也多多少少地學習到和發揚了其父親的美好品格和優良作風,也成為澳門特區「紅、藍、黃、白、黑」都能夠凝聚起來和「鎮得住」的核心。盡管隨著歷史的進展,社會訴求已呈多元化發展,但在何厚鏵領導下,澳門社會基本上仍能保持平和氣氛。如今,何厚鏵又以「勇於變革,共同承擔」的精神,帶領全澳各界居民構建和諧社會,爭取使澳門社會晉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永遠是一幅「蓮花寶地」。
其實,何厚鏵之於何賢,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當今的澳門社會,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形勢,還是人群的合理訴求,都比二十多年前更形複雜,多元呈現。要調和社會矛盾,就不能停留於何賢時代的老辦法,而須訴諸於各方面的近代意識手段。幸運的是,何賢先生當年的眼光奇準,及時將何厚鏵先生呼召回澳,並給他擱上了重擔子,使他能有機會為澳門居民服務,並及早得到歷練,從而成為一個出色的特首。相信,這也是何賢先生對澳門社會作出的另一個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