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修路線」是越權提法故「修蘇」示警

陳水扁在作「元旦文告」時脫稿聲稱「絕對沒有所謂蘇修路線」,引發各方解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藍軍「立委」。如林郁方就指出,這是陳水扁打了蘇貞昌一巴掌,蘇貞昌即將被換掉的機會很大。

藍軍「立委」有此解讀,並不奇怪。因為陳水扁對蘇貞昌的不放心,並非今日始。早在二00四年「總統」選舉結束後,自恃在選戰中「操盤有功」的前「新潮流系」,放出聲氣謂應讓蘇貞昌出任「行政院長」,蔡英文出任「行政院」副院長,以便積累資本,在二00八年以「蔬菜配」代表民進黨出戰「總統」選舉,實現民進黨的長期執政之夢時,陳水扁對與要對他「下指導棋」甚至幾乎是要挾他(如反對提名呂秀蓮為「副總統」候選人,聲稱「含淚輔選」等)的前「新潮流系」關係密切的蘇貞昌,就頗有戒心,故偏偏就不肯遂「新系」之願,反而要委任蘇貞昌為「總統府」秘書長,大有「就近看管」之意。蘇貞昌也深有自知之明,在他當選民進黨主席後,即高呼「我不是新潮流」。正因為陳水扁對蘇貞昌並不全然放心,才讓民進黨內其他「天王級」人物都已輪了一遍,再也無人可輪之後,才讓蘇貞昌坐上了「行政院長」的位置。然而,陳水扁仍不願全讓蘇貞昌放手大幹。直到其「第一家庭」成員遭到起訴,才聲稱「權力下放」,但實質上仍是將「國防」、「外交」及大陸事務的大權抓得緊緊的。而今次陳水扁聲稱「絕對沒有所謂蘇修路線」之時,恰好是民進黨中央正在掀起對以前「新潮流系」成員為骨幹的「十一寇」「動手術刀」之際。這當然是會被帶有特定政治色彩的藍軍「立委」解讀及認定為要對蘇貞昌「開刀」。

但似乎問題並非那麼簡單。因為在陳水扁的「元旦文告」中,並未否定蘇貞昌近日所推動的開放政策,如零點一八厘米晶圓製程技術赴大陸投資等。相反,他還聲稱,「對於目前政府的兩岸經貿政策,本人認為沒有什麼問題」,實質上已是間接地肯定了蘇貞昌的所為。而且,陳水扁還特別提及到一年來台灣經濟總體的表現不壞,而他所列舉的「出口金額和訂單創新高」、「外匯存底成長」等,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這都是拜台商到大陸投資及兩岸貿易之賜,如果台灣經濟脫離了大陸,就根本不可能讓陳水扁有此沾沾自喜,並聲稱這是「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成果。因此,將陳水扁所說的「絕對沒有所謂蘇修路線」,當作是否定蘇貞昌所推行的開放大陸政策措施,可能是解讀有誤。

實際上,事後蘇貞昌就透露,他在年終時所推動的幾項開放措施,都事先報告了陳水扁並獲得首肯,是府院溝通的成果。而「陸委會」主委吳昭燮也有類似的解釋說明。陳水扁更是在其「元旦文告」中說明:在兩岸經貿政策方面,「政府是一體的」,亦即「行政院」的舉措是符合「總統府」的政策的。

但為何陳水扁卻又要對「蘇修路線」大動干戈?如果將之與陳水扁同時又強調「國防」、「外交」、大陸事務之權仍在「總統」手中聯繫起來看,其實陳水扁是在警告蘇貞昌:不要將「政府一體」實質上是陳水扁在「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新思維和新行為」之下的兩岸經貿「成果」,當作是「蘇修路線」的產物亦即是蘇貞昌個人的「政績」,說穿了就是不要「搶功」、「奪勳」,今後更不要以為可以跳出「如來佛手掌」,自把自為。

其實,陳水扁的「修蘇」,可能還有另一層用意,就是要在諸「天王」間大搞「恐怖平衡」,修挫一下目前因擁有行政資源而有所冒升的蘇貞昌,以免造成「一蘇獨大」。實際上,陳水扁本來就是深暗恐怖平衡之道,並熱衷將之使用於實踐之中。如今因其「第一家族」成員涉入貪贖弊案被判判或被起訴,使他的統治正當性受到質疑,而黨內諸「天王」又對「扁後」虎視眈眈,陳水扁就更須極力維持恐佈平衡,以提防自己提前跛腳。而蘇貞昌因擁有行政資源之便,與其他「天王」本就不處於同一起跑線上,近日藉著「行政院長」職務之便推動若干務實措施,並使他人氣急升,對謝長廷、游錫(方方土)等更是不公平,也將會因蘇貞昌的強勢而威脅到陳水扁的威望。因此,此時「敲打」一下蘇貞昌,也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倘若這樣的解讀是符合事實的話,那麼,二00七年陳水扁的策略將是,與蘇貞昌合唱「雙簧」:他唱黑臉,以「元旦講話」中的「新台獨思維」為主軸,窺測方向隨時推動「公投新憲」,及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以穩住深綠地盤;而蘇貞昌則是唱「紅臉」,推動不能凸顯個人英雄主義的較為務實的大陸政策,以討好中間和淺藍選民,為民進黨守住繼續執政以致長期執政的「江山」。也就是說,「憲改」與「三通」「雙線出擊」,左右逢源。當然,開放大陸政策是以不能抵觸民進黨局的「台灣主體性」為前提,亦即是以事務性、技術性的議題為主,最好是能滿足到陳水扁所主張的「一邊一國論」及「政府間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