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講話(簡稱「江八條」)發表十二周年。北京照例舉辦紀念座談會,但「規格」似乎是大降,只是由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台盟中央、全國台聯、黃埔軍校同學會等「三線」機構、團體出面,並無中央領導人和重要涉台官員出席。倘若今日仍無舉行「中央」一級的座談會的話,就似是折射出北京對「江八條」只是「行禮如儀」,但已非將之視為目前階段以至今後一段時間內對台工作的圭臬了。
倘若北京有此調整,正是應有之義。其實,本欄在去年今日,就以《江八條固然要紀念胡四點更應隆重紀念》為題指出,「江八條」發表十一年之後,台海形勢已發生了新的變化,兩岸四地人民以及全球華人華僑的反「台獨」鬥爭,晉入了新的階段,海峽兩岸關係、台海局勢正處於重要的轉折之中。在此情況下,有必要繼續按照「與時俱進」的觀點,發展要有新思路,對台事務要有新突破,國家統一大業進展要有新局面,對台工作具體操作要有新舉措。因此,就像「江八條」在「葉九條」、「鄧六條」的基礎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那樣,也需要有新的論述,來豐富和發展「江八條」。在此背景之下,「胡四點」就應運而生了。在「胡四點」的指導之下,中央對台工作,果是有了新舉措,取得了新突破,開創了新局面。人們將之形容為「硬的更硬,軟的更軟」。--「硬」,制訂了《反分裂國家法》,堵死了「台獨」分裂勢力要將台灣從中國版圖分裂出去的邪路,也增強了台灣人民進行「獨」鬥爭的勇氣和鬥志,遏止了「台獨」分裂勢力的氣?。「軟」,透過推動兩岸黨際交往,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問大陸並分別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談並達成多項共識,及國台辦主任陳雲林陸續宣佈向台灣人民送出幾項大禮,極大地爭取到台灣人民的人心,也使到一小撮「台獨」分裂分子祭扣「紅帽子」的手法徹底失靈。應當說,自「胡四點」發表後,對台工作表展現了一個嶄新的面貌,扭轉了過去有些被動的局面,完全掌握了台海局勢發展的主導權,也使廣大愛好和平的人民尤其是對台工作者們,心情尤為舒暢。對此,本欄認為,從今之後,我們固然是要年年紀念「江八條」,但我們更要年年紀念「胡四點」。而且要以比紀念「江八條」更高的規格來紀念「胡四點」。
實際上,「江八條」的主調,是偏向於「軟」,而忽略了「硬」,捨棄了此前北京將台灣問題視為政治問題,因此主持對台工作的負責人都是政治鬥爭經驗豐富的羅青長、楊蔭東、楊斯德、丁關根、王兆國等人的做法,並將一批跟隨上述官員參與對台工作的政治工作人員調離對台工作崗位;而將台灣問題視為經貿問題,將一批經貿幹部調進對台工作系統。但偏在此時,李登輝的「獨台」真面目已逐漸暴露,並大搞權謀詭計。一方面,公開聲稱「不搞台獨」,並派遣其親信蘇志誠等人先後在香港、澳門、珠海與北京派來的官員秘密接觸,麻痺北京的警覺;另一方面,卻藉接受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採訪之機,拋出「獨台」理論,還頻密向民進黨喂飼「奶水」,並大肆修改「憲法」,為「獨台」以至「台獨」埋下法理禍根,此後又藉訪美正式宣佈其「台獨」綱領。也就是從此時開始,北京的對台工作卻已不像以往那樣牢牢地掌握著主導權,而是逆轉為頗為被動,甚至於有點被李登輝、陳水扁牽著鼻子轉的樣子。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逆轉,主要原因固然是李登輝曾在五十年代初背叛了中國共產黨(李登輝曾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之後,斯時又背叛了其恩師、主張「一個中國」、反對「台獨」的蔣經國先生,在其統治權力基礎穩固之後,就徹底地暴露了其「台獨」真面目。隨後,由李登輝喂飼「奶水」壯大的民進黨篡奪了台灣地區的管治權,陳水扁撕下了藉以騙取選票的「新中間路線」假面具,大搞「一邊一國論」及「法理台獨」,毒化兩岸關係,但也同時暴露了「江八條」的「軟肋」--只是一味一廂情願地大談「和」(八條措施中有七條就是「和」),而忽略了台灣問題的政治性、複雜性和艱巨性。這個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持平地說,「江八條」發表後主持對台工作的經貿幹部,是忠心耿耿、勤勤懇懇地工作的,並無怠懶。但問題是,在台灣問題壓根兒就是一個政治問題的性質之下,經貿幹部往往缺乏政治視野及意識,頗有「只顧埋頭拉車,不顧抬頭看路」之態,將太多的精力放在具體的行政事務之上,而忽略了戰略性的政策研究,更是缺乏洞察政治風雲變幻的敏感性和判斷力。這與畢生從事政治鬥爭的鄧穎超、楊尚昆,及羅青長、楊蔭東、楊斯德等人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
顯然,「胡四點」是正視到了「江八條」的「軟肋」,在繼續堅持「和」的一面的同時,卻加大了「硬」的力度。--在強調「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的同時,更為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果然,同年制訂了《反分裂國家法》,但又釋放出一系列惠台政策,這被人們稱為「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從實踐來看,「胡四點」的主調,是符合毛澤東所提倡的「對立統一規律」及「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鬥爭藝術的。掌握了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對台事務的主導權就又重回到北京的手中。
當前,台灣問題的艱巨性和複雜性更趨嚴重。台灣當局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仍在處心積慮地大搞「台獨」分裂活動。尤其是陳水扁不甘心於自己任期將屆但「公投新憲」目標未達,必然會來個最後「魚死破網」,抓住北京希望能有一個和平環境辦好「奧運」及繼續進行經濟建設的願望,強渡關山,即使明知闖不過「立法院」和「公投」兩道「門檻」,也要大搞「公投新憲」。只要能對北京起到「滋擾」作用,也算「小贏」。對此,北京是清醒的,近日召開的全國台辦主任會議。就決定以「反獨、遏獨」為首要任務,在「和平發展」主調上繼續發展兩岸關係,擴大兩岸人民往來與經濟文化交流。這是「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對台策略的具體運用。只要能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胡四點」,相信是一定能夠繼續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