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聯辦重視民意對特區政府發揮示範作用 澳門中聯辦重視民意對特區政府發揮示範作用

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昨日表示,特區政府現正通過文化局與土地工務運輸局緊密協調的運作機制,加快對松山燈塔周邊建築規劃問題的解決。特區政府即將發出一項特別指引,就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興建中或即將興建樓宇的計劃作出協調和高度調整,務求在更宏觀的層面實行對澳門世界遺產的保護。

崔世安所表達的這個態度,展示特區政府能夠尊重民意,並終於能準確地領悟「澳門歷史城區」申遺的真正目的,應是為了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而且經濟建設必須與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取得協調平衡。

然而,在十多天前,即使是「護塔」運動的民意壓力已經逐漸增大,也即使是包括本欄在內的許多輿論聲音都在強調「澳門歷史城區」申遺的極終目標是為了保護這項屬於全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而不是將之視為促進旅遊業發展的工具,更不應申遺成功後就自以為「船到碼頭車到岸」,放鬆了為保護世遺立法及城市規劃,致使政府相關高官仍是我行我素,不屑於群眾的「護塔」呼聲。實際上,本月十七日政府代表在立法會上回覆議員的口頭質詢時,就仍然大耍制式官腔,雖然不得不表態將會嚴格遵守保護世界歷史遺產的規定和現行各相關法例,致力在城市發展與文化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但卻更強調要「面對社會和經濟的急速發展」,「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效益」。與此同時,政府有部門又在報章上刊出文章,解釋「建築物的角度」,似是要為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一系列將會產生「遮塔」效應的超高層建築物「保駕護航」。

但為何只不過是十來天的時間,政府的態度卻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民意的壓力固然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不過只是有「民意」,似是仍未能對政府部門發揮監督和敦促作用,以往特區政府及相關部門並不那麼重視民意的事例,就足以證明。而從在澳門中聯辦發表聲明,表示將會重視民意,重新評估新建辦公樓的高度,務使其不超過松山山體,而這個聲明又得到坊間普遍好評之後,崔世安司長隨即發表了那番尚算是誠懇、務實的談話的情況看,與其說是民意在起作用,不如說是中聯辦的以身作則,使到特區政府受到觸動。在此意義上,澳門中聯辦表態將調整新辦公大樓的高度,其意義已不僅止於中聯辦本身的重視民意,而且已擴延為向特區政府作出了好榜樣,使特區政府受到一場如何正確對待民眾呼聲的教育。

本來,澳門特區實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中央政府不干預澳門特區的內部事務。事實上過去中央政府及其派出機構--澳門中聯辦也是嚴格地遵守執行了這一方針。但意想不到的是,由於澳門中聯辦新辦公樓的興建涉及到屬於「澳門歷史城區」內容之一的東望洋燈塔的周邊視覺環境的問題,而使到這項本屬於中央政府派出機構自己的內部事務,與澳門特區及澳門居民的利益扯上了關係。更意想不到的是,澳門中聯辦在「尊重民意」與「依法施工」之間取得了平衡之後,竟然發揮了「教育」特區政府的效應。這種嚴格來說並不是干預特區內部事務,但卻在實質上起到「影響」特區政府決策作用的效果,尤其是向特區政府以身作則地作出「尊重民意」榜樣的示範作用,受到了澳門居民的歡迎,也使到澳門居民看到在「胡溫體制」下,中央政府「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執政為民新政的威力所在,更為深刻地感受到「祖國好,澳門更好」。

實際上,雖然澳門特區實行「一國兩制」,但在「胡溫體制」下內地所實行的各項新政,仍是值得澳門特區政府學習借鏡的。比如,提高執政能力,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改革公務員體制,實行領導人員輪換交流機制,鏟除滋生特殊利益集團和貪污腐化的土壤;又如,構建和諧社會,縮小貧富差距,防杜分配不公,實行以民為本,注重社會公平;再如,堅持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合理利用資源,實現經濟多元發展…等。我們不能因為強調「區情不同」、「高度自治」,而拒絕學習和引用這些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