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民進黨「四大天王」為爭奪「總統」候選人而掀起的明爭暗鬥,已經轉移了黨內「主流派」圍剿以「十一寇」為代表的「改革派」的焦點,使到人們都以為,民進黨或許仍能以其「民主進步」的創黨宗旨,在「立委」候選人黨內初選中給予「十一寇」同等的公平機會。但豈料游錫(方方土)與蘇貞昌、謝長廷之間的攻防戰尚未結束,黨內又再掀起炮打「十一寇」的猛烈炮火。--昨日民進黨文宣部轉發「台灣青年民主聯盟」主席周修榆的「新聞稿」,指責「十一寇」之一的黨籍「立委」鄭運鵬,不僅不配合黨中央的「去蔣化」運動,相反還與泛藍媒體唱和,是「以罵黨來成就自己」、「居心何在?」由於鄭運鵬曾任民進黨中央文宣部主任(二000年--二00二年),這就形成了文宣部借「台灣青年民主聯盟」的「棍子」,來敲打自己的前「老闆」的奇事。
所謂「十一寇」,是台灣南部支持「台獨」的地下電台發明的「封號」,包括有李文忠、林濁水、洪奇昌、段宜康、沈發惠、蔡其昌、林樹山、郭正亮、鄭運鵬、羅文嘉和沈富雄。其中除了郭正亮、羅文嘉、沈富雄外,其餘八人均是前「新潮流系」的成員,林濁水、洪奇昌還是「新潮流系」的「大老」,段宜康也曾出任過「新潮流系」的總召集人。去年七月間,民進黨全代會通過「解散派系」的決議案後,以前「新潮流系」為主力的黨內改革派,仍一如既往,繼續鼓吹黨務改革和開放兩岸經貿政策,甚至有人呼籲陳水扁「考慮辭職」,因而引發黨內「主流派」和深綠支持者強烈不滿,紛紛群起鞭撻。而地下電台則以「十一寇」來概括形容之。其實,黨內改革派隊伍,當不止這十一人,同是前「新潮流系」的黨籍「立委」,也曾呼籲陳水扁「考慮辭職」的林岱樺等,就未被列入。
民進黨人的內戰外鬥藝術之一,就是「上綱上線」,大搞「陰謀論」,亂扣帽子。這一次,他們圍剿「十一寇」,同樣也使用了這一手段。他們除了攻擊「十一寇」與藍軍、藍媒唱和,背叛黨的利益之外,還批評「十一寇」的改革,其實是為了選舉考量。昨日「台灣青年民主聯盟」主席周榆修的「新聞稿」,就指責鄭文鵬是「真正大玩選舉操作的人」。
誠然,要說是「十一寇」的「造反」與「選舉操作」完全無關,並非實事求是。實際上,他們都是現任「立委」,在面對年底「立委」選舉實行「單一選舉兩票制」並議席減半之下,他們必須為自己的選舉前途考量,並預早作準備。比如,林濁水已是連續兩屆的「不分區立委」,按民進黨《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規定,他已不能再循「不分區」方式參選,而必須憑藉自己的實力參加「區域立委」選舉。為此,他辭去「立委」之職,主要原因固然是不滿陳水扁的貪瀆行為及民進黨對「公務機要費案」的處理手法,但也有要藉此吸引「中間偏左」亦即「淺綠」選票有關。在此意義上,「十一寇」的做法,與台聯黨近日宣佈將改走「中間偏左」路線的選舉策略佈局,頗為相似。因此就有人測估,台聯黨改走「中間路線」的一個可能引致的後果,是倘「十一寇」在民進黨黨內初選中被排擠出局,台聯黨就將會向他們招手,提名他們參選「立委」。
但是,「十一寇」的主要意圖,還是為了救黨,敦促民進黨中央進行改革,希望民進黨能夠真正兌現其「民主、改革」的創黨宗旨。--只要以「十一寇」的大多數成員,都是「學運」積極參與者這一事實作切入點分析,就可得知,「十一寇」是將他們當年參加「學運」時的反專制、求民主訴求,來比照要求民進黨的前景方向。
實際上,在「十一寇」中,李文忠、郭正亮、羅文嘉、沈發惠、段宜康等人都是「野百合學運」的戰將。而未被列入「十一寇」,但近年也經常批評陳水扁、民進黨的反民主作風的「野百合學運」戰將,還有周奕成、鍾佳濱、田欣、賴勁麟、劉坤鱧、范雲、陳志柔、徐永明、陳裕鑫等人。其實,現任「新聞局長」的鄭文燦,更是「野百合學運」的核心人物及前「新潮流系」骨幹。由於他已與蘇貞昌結成「生命共同體」,故其對黨內「主流派」打壓蘇貞昌的做法,更是心同感受。只不過他的「政府喉舌」的角色,而不方便加入「十一寇」行列而已。倘有一日他跟隨蘇貞昌「總辭」,說不好他就是另一「大寇」。
實際上,發生在一九九零年三月的「野百合學運」,就是一個反對專制、爭取民主的政治運動。超過五千名熱血青年聚集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廣場上,向威權體制當權者提出了「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集國是會議」,「訂定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這場學運的成果雖然被李登輝所利用,透過召開「國是會議」及「解除戒嚴」、「修憲」等一系列開放舉措,鬥倒了以郝柏村為首的「非主流派」,並集黨政軍特大權於一身,鞏固了權力基礎,但也確實是推動了台灣地區的民主進程,完成了「寧靜的革命」(時任「新聞局長」的胡志強在紐約的一場重要演講的題目,後來又成為他所主編的推介台灣地區民主改革經驗文集的書名)。因此可以說,台灣地區從戒嚴體制走向民主政制,從一黨專制走向政黨政治,從獨裁威權走向全民普選,有「十一寇」參與甚至是指揮的「野百合學運」,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由此觀之,「十一寇」們的「造反」行為,其實只不過是對以「民主、進步」起家的民進黨,竟然違背了其創黨宗旨行為強烈不滿之中,喚起了對當年「野百合學運」所主張的民主精神的回憶,因而以「野百合學運」的政治標準,來敦促民進黨進行真正朝向「民主、進步」目標前進的改革。也正因為如此,才反襯出那些民進黨內「主流派」們,只不過是反對改革、害怕進步的「逆流派」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