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對媒體的關懷更有利營造和諧團結氛圍 增強對媒體的關懷更有利營造和諧團結氛圍

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澳門中聯辦也如往年一樣,先後與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界社團代表,新聞界等團拜聯歡,勉勵大家繼續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關注和解決民生問題,努力推動建設和諧社會,參與海峽兩岸交流交往,為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加強澳門與內地的合作交流,促成祖國和平統一,作出積極貢獻。

當然,類似這樣的聯歡活動,自然不免會歌頌一番澳門特區的大好形勢,及特首何厚鏵與特區政府的施政成就。但可能是澳門特區去年出現了一些「狀況」,包括揭發出前工務運輸司司長歐文龍的涉嫌貪污受賄案,及因以博彩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急速而導致社會經濟結構有所失衡,部份分享不到經濟發展成果的市民採取了較為激烈的訴願手段等,故中聯辦副主任王今翔昨晚在宴請中文傳媒負責人時,就在致辭中指出,當前社會經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時期,社會上亦出現一些需高度重視和認真解決的問題。為此,他希望澳門新聞界更加團結,進一步凝聚人心民意,弘揚社會正氣,疏導社情民意,為使澳門更加和諧發揮積極的作用,共同承擔歷史責任。將澳門的新聞事業推向新的台階。

王今翔副主任的這番話,實事求是,務實求真。既弘揚社會媒體的「匡扶正義」、「引導輿論主流」、「追求真理」的職能,又強調要「解危濟困」、「鐵肩擔道義」、「為人民鼓與呼」、「行使監督權力」的責任,符合新聞學上「社會責任論」的理論原則。實際上,作為社會公器,廣大新聞工作者當然是應當充分履行公共媒體的社會責任,大力宣傳「澳門基本法」,宣傳澳門和祖國內地的大好形勢,準確反映澳門居民的心事,起好振奮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也應堅持說真話、講真理,發揚輿論監督作用,祛邪扶正。

要讓媒體發揮這種實質作用,新聞工作者本身的政治和職業道德修養,固然重要,而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關懷送暖,也同樣重要。如果對媒體行業和新聞工作者不是視為摯友,諄諄引導,而是以「防火防盜防記者」的心態對待之;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恐怕就將會把部份新聞工作者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去,使其感到自己已「淪落」為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上的「弱勢群體」,很可能就將會自覺或不自覺淪落為政府和社會的「反對派」。

過去幾年,澳門中聯辦在聯絡和關懷澳門新聞工作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促進澳門與內地的新聞、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聯繫澳門新聞界人士,增進內地與澳門新聞界之間的交往,反映澳門新聞界對內地的意見等職權範圍之內,積極組織澳門新聞界赴內地參觀交流,並在中共「十六大」及其一中全會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確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分管意識形態工作後,立即組織澳門新聞界高層拜會李長春。與此同時,經常舉辦各種聯誼活動,協助澳門新聞工作者參加內地相關教育機構主辦的國情研修班學習等。使到澳門新聞工作者感受到中央政府的關懷和溫暖,並從中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因此可以說,澳門社會傳媒基本上能夠很好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在支持特首何厚鏵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同時,又堅持輿論監督,揚善撻惡,這是與中央政府及其派駐澳門機構--澳門中聯辦的關懷所分不開的。

當然,在社會經濟進入前所未有的變革時期之後,有關關懷和協助澳門新聞媒體方面的工作,也應被提升到新的層次。按照中央第二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的精神,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是中共的群眾工作的新領域和新的著力點。要堅持充分尊重、廣泛聯繫、加強團結、熱情幫助、積極引導的方針,加強同他們的聯繫,關注他們的利益訴求,凝聚他們的聰明才智,擴大他們有序的政治參與。與此同時,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大陸同胞與港澳同胞的關係,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加強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做好「人心回歸」的工作,增強廣大澳門同胞的國家觀點和民族意識,增進澳門各界促進發展、保持和諧的共識,發展壯大愛國愛澳力量,實現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澳人治澳」。而新聞媒體作為輿論力量,做好對新聞工作者的團結統戰工作,落實上述目標就可事半功倍。

為了使廣大媒體工作者進一步體會到祖國和中央的溫暖,就有必要擴大他們有序的政治參與。在以往已邀請若干新聞工作者出任內地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協、青聯、婦聯、海外聯誼會 等機構的成員的基礎上,在換屆時或屆中增補時宜在名額上進一步向新聞工作者傾斜。或許,澳門中聯辦亦已有這方面的意識和部署安排--昨晚宴會的主人,除了中聯辦宣傳文化部的負責人之外,還有協調部的負責人。這個微妙變化,似是折射了澳門中聯辦正加強對澳門新聞界落實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精神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