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台灣《中國時報》報導,在相關人士積極協助、運作下,王金平預定三月以「台灣最高民意機關領導人」身份赴大陸。大陸計劃比照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赴大陸的規格,隆重接待王金平,除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見面外,王金平還將被安排到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演講。但此則報導隨即遭到王金平本人慎重否認,他在到澎湖走春被隨行記者詢問到此事時表示,他在很久以前就有規劃,但是目前時機並不成熟,所以仍要等到適當時機再說,媒體所披露的訊息與事實有些出入。
既然《中國時報》言之鑿鑿,那就並非是「空穴來風」,有蛛絲馬跡被記者逮住。而王金平卻慎重地作出澄清,這既有可能是他前赴大陸的身份、日期等具體事項仍在協調當中,尚未有最後定案,也有可能是擔心將會「見光死」。
其實,關於王金平將會在今年三月間訪問大陸一事,並非是現在才傳出,早在一個月前就已有所流傳。當時的傳說是,全國台商總會的成立儀式將於今年三月間在北京舉行,會方邀請王金平作為特別嘉賓出席,而大陸有關方面則趁此機會,安排他會見胡錦濤。而王金平本人也曾公開證實了此事。為此,有關王金平訪問大陸一事,還成了國台辦新聞發佈會的重點話題之一。而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則回答說,成立全國性的台商社團組織的籌備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中,等籌備完成後,一定會如實報告。楊毅還指出,對於台灣的任何人、任何的部門,只要他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承認「九二共識」,我們都願意跟他們接觸往來,願意跟他們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事情,我們的這一立場是不變的。
當時,本欄就評析認為,王金平要訪問大陸,倘就政治面來說,似是問題不大。盡管他曾說過,「台獨」也可是選項,也盡管他以「本土派領袖」自居,但畢竟他並沒有公開打出過「台獨」的旗號,有時還頗有捍衛「一中」的表現。最近的事例是,當馬英九聲稱「總統」勝選後,可考慮國民黨改名事宜,去掉「中國」二字,他當即就表示反對,並強調黨名必須堅持「中國國民黨」。這一點,是符合北京對有意訪問大陸的政治人物的條件標準的。但問題是,王金平是以何種身份訪問大陸?「立法院長」的身份當然不妥,因為「立法院」是台灣當局的「中央立法機關」,承認他的「立法院長」身份等於是承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當然,他可以使用其他的什麼適當的身份,如全國台商總會禮聘他出任該會的名譽會長或顧問之類,這樣他在該會成立之時往大陸祝賀,也就名正言順。
本欄當時也指出,現在關鍵的問題是,王金平為何突然要想到大陸訪問,而且今年三月又與國民黨「總統」初選的報名時程較為接近?實際上,王金平此時到大陸訪問,將能為他在黨內初選中起「加分」作用。因為一來他是「本土派領袖」,不像馬英九那樣揹著「外省人原罪」,他在此時訪問大陸,不但不會被人質疑「賣台」,相反還能反襯馬英九對訪問大陸的「前怕狼後怕虎」的猶豫不決心態;二來他是以出席全國台商總會成立儀式的名義訪問大陸,必能得到主要是以本省籍人士為主的台灣財團、商人的好感,這對他能得到財團及商人的政治獻金,甚至是商界黨員的選票,大有裨益。在此背景之下,王金平的訪問大陸,就將很容易被「王派」人馬操弄成「王馬之爭出奇招」。而同意及歡迎王金平來訪的國台辦系統,就將會變成「王派」人馬玩弄政治手段所借用的工具,不自覺地陷入「王馬之爭」,日後將難以坦然面對「真命天子」馬英九。
實際上,中國國民黨中常會已於一月二十四日正式確認「總統」初選提名作業時程,將在四月二日發佈提名登記「公告」,四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受理提名登記,五月二十六日舉行黨員投票並公佈民意調查結果。國民黨「總統」提名人出爐後,將送五月三十日中常會核備,而黨的「全代會」則將提前於六月間舉行,由全體黨代表正式確認黨的「總統」候選人。
而昨日王金平則表示,他將在元宵節過後正式宣佈參加「總統」黨內初選。而今年的元宵節是三月四日,亦即他宣佈參選的日期,就是全國台商總會成立的前夕,也就是他計劃訪問大陸的時間。另外,也是大陸「兩會」開幕之時。這中間的時間交叉點,竟是如此的「巧合」。
苦的是馬英九。由於他受「特支費案」纏身並已遭起訴,此時此刻並非是訪問大陸的適當時機。為此馬英九的核心幕僚昨日在得悉「王金平三月訪陸」消息後,即表示「並不驚訝」,並表示馬英九短期內不會考慮前往大陸,國民黨兩岸事務是由榮譽主席連戰主持,四月下旬連戰將領軍赴大陸舉行「國共論壇」,馬並無訪陸計劃,也不會拿「登陸」當作為參加「總統」大選的籌碼。在此情況下,王金平訪問大陸確實是會對他的選情產生「加分」作用。因此,在國民黨「總統」初選結束,亦即五月二十六日之前,並非是王金平訪問大陸的適當時機。除非是國民黨內部和馬英九、王金平之間在此之前,能夠協調好參選人選及搭配方式,如「馬王配」或「王馬配」等,王金平在此期間前往大陸訪問,才較為公平。
否則,就只能以全國台商總會成立儀式或「國共論壇」舉行的時間來予以遷就,擇其一延後到五月二十六日之後舉行。王金平則在兩項活動中擇一,以出席相關活動的名義登陸。而最佳的時間安排,則是在五月二十六日初選之後,到六月間國民黨「全代會」通過「總統」提名人之前。因為在「全代會」確定「總統」提名人之後,王金平的身份又發生了「質」的變化,已不適宜訪問大陸了。
此外,《中國時報》所報導的王金平是以「台灣最高民意機關領導人」的身份訪問大陸,這個身份仍是有值得商榷之處。因為「最高民意機關」也者,盡管在提法上是有所婉轉,但畢竟仍帶有「中央政權」的意味,與「一個中國」原則仍有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