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個甲子前爆發的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是台灣人民為反抗國民黨的獨裁和腐敗統治所掀起的全省性的武裝反抗鬥爭,也是一次盛大的民主自治運動。其主要訴求是進行政治改革,鏟除國民黨的專政和貪污腐敗,實行地方自治。因此,「二•二八事件」是台灣同胞反對專制統治、要求民主的歷史事件,也是中國人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組成部份,充分體現了台灣人民愛國愛鄉的精神,是台灣同胞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歷史寫照。但有「台獨」分子貪天之功為己有,別有用心地散佈「二•二八」起義是「要求台灣獨立」,是「台灣人與中國人民的衝突」等謬論,並指其為「台獨運動的發觴」,這是對歷史的嚴重歪曲,也是對「二•二八」起義英雄和烈士的褻瀆和侮辱。實際上,當年「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發表的《告全國同胞書》就指出,「我們努力的目標是肅清貪官污吏,爭取本省政治的改革,不是要排斥外省同胞參與改善本省政治」,並提出對事件的處理方式,即著名的三十二條要求。這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台灣同胞絲毫沒有自外於中華民族、另建新的獨立國家的目的。今天,我們紀念「二•二八」起義,緬懷先烈愛國精神,對於我們思考新世紀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和平統一」是響應中國人民的意願、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最高利益,「一國兩制」是尊重台灣同胞當家作主的強烈願望、維護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在已經進入新世紀的歷史時刻,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都應當立足於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著眼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然而,台灣地區一小撮「台獨」勢力,卻偏是要在歷史的傷口撒鹽,借紀念「二•二八事件」來宣揚「台獨」理念,挑動台灣民眾的族群對立,製造兩岸關係的緊張,拼命地從當年死難者的身上榨取剩餘價值。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八日由「手護台灣大聯盟」發動和組織的「二•二八百萬人手護台灣」活動,就將「台獨」分子歪曲和褻瀆「二•二八」英雄和先烈的行為,推上峰頂。而且,也正是這次「手護台灣」活動,對中南部民眾產生了很大的欺騙和蠱惑作用,將原本比較鬆散的懷有「本土」觀念的泛綠支持者凝聚起來,使「扁蓮配」的民調首次超越「連宋配」。因此,台灣地區有論者指出,當年陳水扁之所以能在劣勢中險勝而當選連任「總統」,主要是依靠「手護台灣」活動及「兩顆子彈」的作用。
由於今年是「二•二八事件」的六十周年紀念,台灣地區一小撮「台獨」勢力更是將其「紀念」活動來個花樣翻新,將矛頭指向了蔣介石,指責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中鎮壓台灣人民的「元兇」,並掀起了「非蔣」運動,除了是要清拆豎立於各處兵營、學校、廣場的蔣介石銅像之外,還聲稱要處理慈湖蔣介石陵寢及「中正紀念堂」的存廢問題。陳水扁藉「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所推動的「非蔣」活動,隱隱可見曾宣稱要對藍軍「割喉割到斷」的政治權謀家邱義仁的影子。
實際上,與民進黨當局往年藉紀念「二•二八」事件是為了撕裂族群,為選戰「造勢」,及推銷「台獨」理念的「共性」有所不同的是,陳水扁、邱義仁直接插入介入今年的「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除了是仍然帶有上述「共性」圖謀之外,似是還含有「專挑獨打」馬英九的「個性」目的。因此,陳水扁連日來的一系列談話內容,都鋒芒明確地針對著馬英九,從反駁馬英九的「官逼民反」之說,到攻擊馬英九反對「正名」活動的言論。這就形成了陳水扁在「批蔣」中「指蔣罵馬」的奇觀。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馬英九尚未出生,馬英九的父母更尚未抵達台灣。而且,馬英九是藍軍陣營中最先倡議為「二•二八事件」及其受難者平反的,並每年都身體力行地參加各種紀念「二•二八事件」的活動。但為何陳水扁、邱義仁卻仍不放過他,甚至還藉紀念「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的機會,在「非蔣化」中「指蔣罵馬」?看來,這與明年三月的「總統」選舉有關。
實際上,民進黨當局十分重視明年三月的「總統」選舉,將之視為民進黨能否實現「永續執政」的關鍵一戰。如果民進黨能打贏這一仗,今後藍軍再難有具有強大政治魅力的選將站出來挑戰民進黨「永續執政」的願景。因此,民進黨當局早就「鎖定」二00八年藍軍唯一可能會擊碎其「永續執政」美夢的戰將馬英九,以圖將他撂倒在選戰之前,或是使其不能當選。前段時間民進黨籍「立委」謝欣霓等人向高檢署檢舉馬英九「貪污特支費」,固然是要報復藍軍陣營藉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發動「罷免案」,及對「紅衫軍」的反制,但也同時含有要把當時在民眾中已形成「二00八躺著選也可當選」共識的馬英九「拉下馬」的意圖。
然而,雖然馬英九的被起訴,確是消除了馬英九「躺著選也可當選」對民進黨的威脅,但仍未能完全消除馬英九還能當選的可能性。一方面,按照台灣地區的司法制度,在三審定讞之前都屬「無罪推定」,而完成三審的程序,往往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司法機關根本不可能以「特支費案」來剝奪馬英九的參選權利。另一方面,就連檢察官侯寬仁在「起訴書」中,也未對馬英九求刑,相反還為馬英九在捐出巨款後已無「圖利所得」為由,要求法官予以輕判,故一審是否會判馬英九有罪,也難以確定。
更令民進黨陣營棘手的是,極有可能代表民進黨肩負「永續執政第一仗」重責的「四大天王」中的任何一人,都同樣面對「特支費案」的問題。因此,已遭受起訴的馬英九,並非是「一沉到底」,仍將能與「四大天王」處於同一起步線上。相反,如果民進黨的正、副「總統」候選人都是在「四大天王」中產生,一對選將就將都是「特支費案」負案者,而馬英九的搭檔卻不涉「特支費案」,在「觀感」上反而比民進黨候選人乾淨得多。
法律手段行不通,就只有動用政治手段了。而藉「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實施「非蔣化」,就是「政治打馬」的策略運用。--針對馬英九忠誠維護「兩蔣」形象及誓死捍衛「中華民國」法統的特性,故意藉著「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來提前發動「非蔣」和「正名」運動,意圖使馬英九陷入困局,手腳受綁。
由此觀之,由於民進黨當局嘗過二零零四年「總統」選舉投票前發動「二•二八手護台灣」活動的「甜頭」,也由於明年三月「總統」投票前適逢又一個「二•二八」周年紀念日,故估計明年的「二•二八」紀念日,民進黨當局還將會進行比「手護台灣」活動還要大型和激烈的活動,誓要在政治上壓縮和削弱馬英九的參選正當性。而今年「二•二八」紀念活動的種種作為,只不過是預先鋪墊氣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