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推動內地與港澳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進一步推動內地與港澳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一年一度春光媚。北京今年「兩會」在明媚的春光中,先後隆重開幕。由於此次「兩會」,是本屆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的最後一次全體會議,也是中共「十七大」召開前夕的例行年會,因而引發海內外高度的關注。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媒體都派出了大批記者前往採訪,而大會也以各種先進手段,即時地向全球受眾播發會議的盛況,使大會呈現未開幕就已廣受熱議的熱烈反應。這些,都是中國人民的事業受到各方正面肯定並將獲得成功的標誌。

由於在今年「兩會」召開之前,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故人們都相信,這次「兩會」的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全國人大將中共中央的「決定」轉化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全國政協將中共中央的「決定」轉化為全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各界別的共同願景。實際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社會理想。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也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長期以來,全國人大及地方各級人大的代表,全國政協和地方各級政協的委員,以及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當政、參政議政,獻計獻策,團結各自所聯繫的社會成員投身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促進社會和諧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今年「兩會」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建設列為其主要討論內容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更要團結全體人民,同心同德推進社會主義和諧建設,並及時反映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推進和諧社會理論建設和創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多提出真知灼見。

構建和諧社會,不單止是內地的戰略任務,也是港澳地區的熱門話題,亦即是在「一國兩制」的範疇內的共同任務。由此,如何推動內地與港澳的和諧相處,也就十分重要。實際上,據說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去年七月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就專門提及到要「推動內地與香港、澳門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是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根本保證,也是推動內地同香港、澳門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根本保證。從內地的角度來說,就是要嚴格按照「憲法」和兩個「基本法」辦事,支持港澳兩地特首和政府依法施政,重視和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加強內地與香港、澳門在經貿、科教、文化、衛生、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使內地與香港、澳門的關係更加緊密、更加融洽。而在港澳的層面而言,就是要增強廣大香港同胞、澳門同胞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增進香港、澳門各界促進發展、保持和諧的共識,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力量,實現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近年來,中央政府採取多項舉措,支持香港、澳門特區克服「SARS」疫情等困難,並與兩個特區簽署、實施「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開放並逐步擴大內地居民以「個人遊」方式赴香港、澳門旅遊,推進「九加二」泛珠三角等區域合作,允許港澳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等,有效地促進了港澳經濟的全面復甦,兩地交流合作不斷向深層次、寬領域發展。國家「十一‧五規劃」再次重申,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物流、旅遊、資訊等服務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支持澳門發展旅遊等服務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然而,推動內地與香港、澳門和諧相處、共同發展,仍有可以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比如,有關中國與東盟十國的自由經濟貿易區計劃,就宜針對「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亦是「WTO」成員的現實情況,將之納入「一加十」中的「一」之中去。這除了是更為凸顯「一國」的主體性及發揮「兩制」的特殊性之外,也是要使到「一加十」與「九加二」更加緊密地融合起來。又如,在「港珠澳大橋」項目上,由於已經確定的「單丫」方案並未能使有關各方的利益博奕達到平衡點,每一方都想讓大橋更多地照顧和遷就自己的利益,因而遲遲未能就融資等問題達成共識。再拖延下去,「港珠澳大橋」就將會失去其應有的項目價值。因此,中央有必要直接介入,打破常規,由中央協調及承擔主橋的建設工程,而港、粵、澳三方則主要是承擔與己方聯接的邊檢區域及引橋的工程。

推動內地與港澳的和諧相處、共同發展,要有實際行動。而且也不能保留在已實施階段,還應有更開闊的視野、更突破的舉措。上述兩議,就是具體的例子,我們誠摯建議中央能予以重視和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