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此刻提出四要一沒有圖一石數鳥

陳水扁與民進黨當局所推動的一系列「去中國化」、「正名」、「非蔣」活動,昨日達至極緻。--陳水扁作晚在出席「獨」派團體「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二十五周年晚宴並致詞時,提出了「四要一沒有」的口號,即「台灣要獨立,台灣要正名,台灣要新憲,台灣要發展;台灣沒有左右路線,只有統獨問題」。他同時又聲稱,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是最好的名字。

一般人認為,陳水扁的這番話,是為了「回擊」李登輝昨日上午參加「FAPA」活動時痛批陳水扁所提「四不一沒有」的談話,是一項情緒化的即興式發言。--李登輝昨日上午表示,對於「修憲」,民進黨只說不做,只會以口號「治國」;陳水扁剛就任「總統」,因為怕美國人,而提出「四不一沒有」,讓很多事都不用做了。李登輝也批評二零零五年的「修憲」,大開民主倒車,讓「正名制憲」變得不可能,且對台灣未來民主深化是重大挫敗。

表面上看,這番分析似是有一定道理。一直不願被以「台灣之父」自居的李登輝來挑剔、干預他這位「台灣之子」的大政方針的陳水扁,早就對李登輝的聒噪之言強烈不滿,更不願被人視他為李登輝這個「兒皇帝」卵翼之下的「傀儡」,因而對李登輝在這個泛綠高層必爭的「FAPA」地盤向他開炮,也就必然會作出「條件反射」性的「還擊」。因此他的這番話,只是他個人的情緒性及即興式的發言,並非民進黨的共識。實際上,有許多事實證明,陳水扁在作出這番談話之前並未徵詢民進黨中央及黨團的意見,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就表示,不清楚陳水扁的完整論述,此前也未曾聽聞陳水扁說過相關想法。曾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的黨籍「立委」鄭運鵬還批評說,馬上就要選下屆「總統」,民進黨馬上就要推出新的參選人,陳水扁應將爭議留?參選人,盡量避免主導路線。相關重大路線爭議,還是應先徵詢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參選人後再宣佈比較好,這是基本政治倫理。

但是,陳水扁的講話內容,並非是「口水詞」,而是預先撰好的文字講話稿。而且,整份講話稿的結構頗為完整、嚴謹,不似是「急就章」。考慮到昨日是星期天休假日,即使是「急就章」,「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也不可能在如此短促時間內完成印發講話稿的作業。因此,這份「講話稿」很可能是陳水扁早就準備好了的。但為了證明自已並沒有「跛腳」,並為了彰顯自己在民進黨內的「權威」,因而並沒有在事前徵詢黨中央和「四大天王」的意見。至於他的「四要一沒有」與早上李登輝批評「四不一沒有」有「針鋒對麥芒」之勢,那只是「純屬巧合」而已。

實際上,陳水扁專門挑選在此時此刻發表「四要一沒有」的極「獨」談話,其實是早有預謀的政治動作,並要達到「一石數鳥」之預期目的:

一、對「春節未發表過激談話」進行「補鑊」。今年春節期間,陳水扁並未如去年春節發表「廢統」談話那樣,發表任何過激的談話。為此,他在節後會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主任楊棣甦時,就洋洋自得地說:我今年春節沒有發表談話。此舉獲得了美國的肯定,但卻被「深綠」團體和人士強烈批評為「軟弱」、「恐美」。因此,他就趁向極「獨」團體「FAPA」致詞之機,發表「極獨」談話,以安撫他們。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他向曾施予壓力要他發表「四不一沒有」,致使他動彈不得,有「志」難伸,並使他今年春節未能「暢所欲言」的美國人,作出間接的「抗議」。

二、向北京「兩會」「先發制人」、「施下馬威」。陳水扁一直對前年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耿耿於懷,而這兩天「兩會」召開前夕,北京又大造「二零零七年是反獨關鍵年」的輿論,並高度關切民進黨當局是否會在今年內正式推動「公投新憲」,這更使陳水扁如骾在喉。因此,他覷準「FAPA」的會慶活動恰好是在北京「兩會」開幕之際的機會,提出「極獨」的「四要一沒有」論,挑釁《反分裂國家法》並試探北京履法的底線,挑戰北京「兩會」。

三、要與李登輝「中間偏左」新路線唱反調,進而奪取「泛綠」共主地位,鞏固「深綠」基本盤。台聯黨「立院」黨團總召人曾燦燈就指出,台聯主張「中間偏左」路線,認為台灣沒有「統獨」問題,陳水扁就故意與李登輝唱反調;且選舉到了,民進黨要鞏固「深綠」基本盤,又想炒作「統獨」,特別講給「FAPA」的人聽。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張榮恭也指出,陳水扁的說法明顯是衝著李登輝而來,要在綠色陣營中壓倒李登輝,在兩岸關係上挑釁中國大陸。

四、企圖以「極獨」言論挑引台灣內部政治社會動蕩,掩蓋陳水扁任內的貪腐弊案。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案」的法庭調查階段即將結束,但九場庭審吳淑珍有八次「請假」缺席。按台灣地區的刑事訴訟制度,連續「請假」缺席將對被告頗為不利,亦即將被法官視為被告間接承認控方的控訴而放棄自辯權利。因此,在庭審即將結束的關鍵時刻,陳水扁要把包括「去中國化」、「正名」、「非蔣化」等一系列活動推至極緻,挑引台灣內部政治動蕩,以圖轉移人們對「國務機要費案」的視線,掩蓋自己的貪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