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立國」暴露呂秀蓮「台獨」真面目

盡管傳聞在春節期間,陳水扁曾面諭呂秀蓮,著令她不要參加民進黨的「總統」提名人初選,但她仍是以其「自我」個性,在事前並未知會陳水扁的情況下,於昨日正式宣佈參選,並前往民進黨中央黨員進行「初選」登記,成為民進黨第一個完成初選登記作業流程。她在宣佈參選的記者會上,聲稱自己應當出任比現任「副總統」更高的職務,直有一副不顧也不屑陳水扁「壓制」的氣慨。

實際上,呂秀蓮在記者會上,就著陳水扁剛發表的「四要一沒有」言論的新鮮熱辣話題,公開自己不同意這番言論的立場,大有要與「四要一沒有」「劃清界線」之態。這與游錫?聲稱當選「總統」後立即撤銷「四不一沒有」,蘇貞昌聲稱「四要一沒有」與「四不一沒有」並不相悖,謝長廷聲稱將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討好「深綠」姿態相比,確是顯出她「鶴立雞群」。而且,她在記者會上所指的國共鬥爭的歷史恩怨應該結束,台灣與中國是遠親與近鄰的關係,沒有仇恨,更不應該有戰爭;雙方應本著「一加三」C的原則,推動福利國民的建設性交往,包括和平共存、分工合作、互助共榮。就是要凸顯她要與民進黨目前「極左」主流基調嚴格區隔,實行「中間偏左」路線的定位。也就難怪,外間總是有「忽然」主張「中間偏左」的李登輝,要撮合王金平與呂秀蓮的傳說。

表面上看,呂秀蓮在有關兩岸「主權」爭議的問題上,要走「中間偏左」路線,實行女性的「柔性政治」。因而並不是主張「四要一沒有」的陳水扁,及附和「四要一沒有」的游錫?、蘇貞昌、謝長廷的「同路人」。但其實並不然,呂秀蓮在其「柔性政治」、「海洋立國」、「人權理想」的三大參選主軸中,還有一個同樣是「獨」汁四濺的「海洋立國」。這個「海洋立國」的要害,是在於要對原本「中華民國」的「立國之本」是「中原大國」予以完全否定,並與原來「舊」的「中華民國」進行徹底決裂。這與民進黨當局目前正在推動的「去中國化」、「正名」、「非蔣化」等分裂活動,是同出一轍的。因此,我們決不能因為呂秀蓮發表了一些「柔性政治」的談話,就以為她這位「台獨」基本教義派骨幹分子已經「痛改前非」了。

實際上,「台獨」分子為了要將台灣地區與中國大陸割裂開來、「獨立建國」,多年來提出了五花八門的口號。其中一個就是「海洋立國」,亦即強調「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與中國沒有甚麼關係,更與亞洲大陸沒有甚麼關係。為此,一九九六年「台獨教父」彭明敏代表民進黨參加第九任「總統」選舉時,就打出了「海洋國家,鯨神文明」的競選主軸,並將其競選徽標設計為一條橫臥在海洋上的鯨魚(按:鯨魚的圖形是由台灣島的形狀為原形)。當時「彭謝總統競選總部」的陳儀琛就告訴筆者,這個圖形理念,凸顯了台灣不再是依附於中國大陸的「邊緣點狀物」,並脫離傳統謙卑的「蕃薯」圖狀,邁向自信獨立的鯨魚,進取的海洋文化逐漸取代封建保守的大陸邊陲文化……云。與此同時,「外獨會」創會會長廖中山也成立了「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並出版《海洋台灣VS大陸中國》一書,以作配合。在這裡應強調一點的是,年前新任「教育部長」杜正勝公佈的「另個角度看台灣」系列中的將台灣島橫放並將之置於在亞洲大陸之上的地圖,其意念就是來自彭明敏的參選徽標。

「陳呂配」贏得二零零零年的「總統」大選後,又接過「海洋立國」的口號。當年五月十四日,「新政府」尚未就職,呂秀蓮就在與「新內閣」座談時宣稱,她要向大家提出「海洋立國」的口號。二零零二年五月十九日,呂秀蓮又跑到宜蘭縣外海的龜山島,發表所謂「海洋立國宣言」,並首次提出設立「國家海洋事務部」的設想,聲稱要「打破過去固步自封的陸權心態」。二零零三年一月一日,呂秀蓮跑到東沙島,發表了一個所謂「海洋立國」的「海洋戰略宣言」,鼓吹當局除要「海洋立國」之外,更要「彰顯東沙是台灣領土主權的重大意義」。在二零零四年「總統」大選過程中,呂秀蓮於二月間出版了一本《海洋立國世界島--台灣大未來》,鼓吹「台灣是環太平洋國家之一,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國家,而不是從屬於中國大陸的邊陲島國。」「回顧歷史的過去,展望全球化的未來,海洋成為國際競爭中的新高地,並且太平洋世紀已來臨,台灣應扮演海洋立國,成為東方瑞士世界島」。二00四年八月一日,呂秀蓮在出席「海洋台灣」午餐會募款活動時,又聲稱「海洋立國」是要表明「台灣不做世界孤兒,而是要擁抱世界」。八月中旬,呂秀蓮主導籌辦的第二屆「民主太平洋大會」在台北市舉行,呂秀蓮又提出了「海洋立國,柔性國力」的口號,並希望能將之作為環太平洋國家的核心價值。

呂秀蓮如此起勁地推動「海洋立國」,主要動機是為了要割斷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歷史和現實的聯繫,將台灣自外於中國,使二者對立起來。實際上,呂秀蓮所說的「新政府與舊政府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舊政府來自中原,以陸權心態統治台灣」,這就暴露了台灣當局要以「海權心態」來「海洋立國」,這是其「台獨」本質的體現。另外,她在東沙島之行時所說的「海洋立國不僅是立國新方向,也隱含國防安全之意義」,「亞太國家中,南海交通線對台灣的重要程度遠比他國為大。因此,東沙與南沙領土在維護台灣海上生命線與控制南海戰略要衝的角色更顯重要」,也暴露了台灣當局是要把「海洋立國」當作為與祖國大陸相對抗的「政治武器」,企圖以對海權的控制來抗拒統一,並使台灣作為「圍堵」中國的「太平洋第一島鏈」中重要一環更具「正當性」。因此,「海洋立國」口號的提出及推動,只不過是呂秀蓮為配合台灣當局落實其實質「台獨」的一個組成部份。

我們千萬不要被呂秀蓮的「中間偏左」所遺憾,她實質上是「形右實左/形和實獨」,而且更甚於「四要一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