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堅持參選「總統」背景複雜不尋常

二零零八年的「總統」大選,應該是中國國民黨能否實現「藍天換綠地」的唯一機會,也是台灣民眾能否重獲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前景的唯一機會。倘若藍軍代表人物輸了這一仗,由於此後長期缺乏行政資源和行政歷練,在可以預見的一段長時間內,都難以再找出具有足夠實力的人物去挑戰民進黨政權;而民進黨則可藉著其掌握行政大權,及其本身的培養新生代接棒民主機制的優勢,以「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姿態,繼續推出雖然不懂「治國」但卻很會選舉的新生代去迎戰,就將大地壓縮藍軍人馬的參選空間。因此,二零零八年這一仗,藍軍不容有失。

本來,在連戰兩次連敗之後,人們都把代表國民黨拿回政權的希望寄托在馬英九的身上。尤其是在前年底馬英九以國民黨主席領軍全黨迎戰「三合一」選舉取得大捷,人氣高漲;而民進黨內上至陳水扁家族下至一些政務官的貪腐案遭揭發,士氣低迷之下,似乎人們都認為馬英九在二零零八年「躺著選也可當選」。盡管後來馬英九在處理「罷免案」及「紅衫潮」等事務中,暴露了其不夠魄力及優柔寡斷的重大弱點,但他的誠實、平和、廉潔人格特質,仍讓早已厭倦了只顧打政治口水仗,不事經濟建設的政治現狀的人們懷抱希望。即使是馬英九因「特支費案」被起訴,但由於這項司法舉動被視為民進黨當局的政治打壓,反激起泛藍支持者及中間選民的同仇敵愾和危機意識,仍有部份民眾認為只有馬英九才能戰勝民進黨推出的候選人。

然而,馬英九的被起訴,卻使素有「政壇老狐狸」之稱的王金平以為鴻鵠將至,竟然「未審先判」地以為馬英九這下「徹底完蛋」了,應該是他來代表國民黨出戰「二零零八」 了。為此,他頻頻出招,又是「拱連」,又是「一審有罪將有當選無效之訴」,又是「中南部選民不選外省人」,力圖要將馬英九「拉下馬」。由此,原本就是利益團體及地方派系各據一方的國民黨,更是呈一盤散沙之態,難以團結,也就更顯奪回政權無望。

或許,這才是王金平要跳出來的背景意圖。實際上,王金平早就分別被李登輝和陳水扁視為裂解國民黨的重要棋子,曾先後多次以「行政院長」等為香餌,來誘使王金平「率部反水」。說不定,王金平今次對「總統」候選人咬定不放,背後就有一心要裂解國民黨的李登輝等人的唆使慫恿。

又或許,王金平今次的死咬著馬英九不放,是為了要報復馬英九在黨主席選舉中批評他是「黑金」的「一箭之仇」。並要趁馬英九遭起訴這一「難得機會」,在黨內初選中選贏馬英九,討回個「采」。

再或許,王金平是採「向天要價,落地還錢」之計,向馬英九和泛藍支持者進行「政治勒索」,在擺出一副「堅決要選」姿態、升高協調難度之後,再以退選來交換馬英九勝選後委任他出任「行政院長」。

當然,也不排除王金平已看到並不得不接受「人民需要馬英九」的客觀現實,但又由於其存在資歷較深等心理障礙,不願屈居當馬英九的「副手」。而要透過無理取鬧,爭取到「王馬配」,先過四年「總統癮」再說,卸任後再任由馬英九怎麼「配」。反正,自己已經六十七歲,錯過了這四年,以後就「頗廉老矣」,再無機會;而馬英九現在才五十六歲,四年後仍可算是盛年。

正是基於這樣的心態,他寧願捨棄曾經拼死老命也要摘取的黨主席桂冠,也要堅持參加「總統」初選。須知道,在國民黨已無其他行政資源之下,黨主席就是一個擁有政治資源的職務,至少是可以掌控第七屆「立委」選舉候選人初選的協調大權,成為黨內有意參加「立委」選舉的政治人物的「乾爹爹」。但既然那麼在乎實質權力及榮耀的王金平,都對黨主席一職不屑不顧了,與前年黨主席選舉時那樣「志在必得」心態截然相反,也就折射出他今次應是對「總統」一職至少是「總統」候選人「志在必得」了。

也正是基於這種心態,盡管昨日經吳伯雄苦心勸說,使馬英九與王金平達成了未來無論何人出線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將首先徵詢對方是否搭檔的共識,但王金平仍然表示,倘是他出線,他寧找馬英九當副手,但仍不願表態倘馬英九出線,他是否願意做馬英九的副手。

而從目前的黨心民意看,倘若是按國民黨內部規章規定,以民意及黨員投票方式進行「總統」候選人初選,馬英九贏的機會很高。但即使是馬英九願意找王金平任副手,王金平也未必願「屈就」。因此,國民黨分裂並因此而再輸一次的危機,仍然存在。王金平的歷史定位,或許會被歸類為宋楚瑜之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