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釗燮調美折射台當局對美溝通思維遽變

因為是「深綠」媒體而經常獲得「總統府」和「行政院」權威消息的《自由時報》,昨日又突然爆出獨家消息:「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將轉任台灣當局駐美代表處代表,而現任駐美代表李大維則轉任駐加拿大代表,現任駐加拿大代表陳東璧則功成身退。該消息隨即獲得吳釗燮本人和蘇貞昌、柯建銘等綠營要角、「外交部」發言人王建業等證實。

吳釗燮轉任駐美代表,是民進黨執政後,首次由民進黨人擔當此重任,從而結束了民進黨當局向中國國民黨「借將」的尷尬歷史。這應是陳水扁全面「綠化」「國家安全系統」的重要一著「棋」,它與「總統府」秘書長換上邱義仁,「國家安全局長」換上許惠祐,及傳說將由柯承享接任「國防部長」一道,成為陳水扁在走出「罷免案」及「紅衫潮」陰影後,再度佔據權力制高點的重要展示。

其實,有關吳釗燮將會調任「外交部長」或「駐美代表」之說,早就有所傳聞。第一次是在前年初謝長廷接任「行政院長」之時,第二次則是去年初蘇貞昌出任「行政院長」之際。據說,謝、蘇二人之所以要將吳釗燮「擠」出「陸委會」,主要是擔心帶有「台獨」基本教義派色彩的吳釗燮,不能很好地配合他們較為實務明智的大陸政策。然而,奈何按照台灣地區的「憲政」設計,盡管「陸委會」是置於「行政院」組織架構之下,但「行政院」卻不擁有對「陸委會」的領導實權,而是由「總統」直接操「生殺之刀」。可能是陳水扁認為吳釗燮留任「陸委會」主委,更有利於「看管」及「制衡」謝長廷的「一中憲法」、「和解共生」和蘇貞昌的「蘇修路線」,因而吳釗燮的「陸委會」主委位子安穩如山。

但為何現時陳水扁又改變了主意,要讓吳釗燮出「使」美國,而吳釗燮也樂意於出任職級比「陸委會」主委低一級的「駐美代表」?看來,很可能是與陳水扁要在餘下的任期內要讓「公投新憲」強行闖關密切相關。這是因為,陳水扁推動「公投新憲」的其中一個最大「障礙」,是已經多次公開申明反對任何改變台灣現狀的行為,及曾就「一邊一國論」、「公投制憲」、「公投綁大選」、「廢統」、「正名」等議題予以嚴重關切的美國政府。為了要使「公投新憲」減低來自美國的「阻力」,讓能夠準確掌握陳水扁的想法及行事方式,並也確曾多次就陳水扁亂放話及台灣當局意圖制定「反反分裂法」等前往美國溝通解釋的吳釗燮,就是在第一時間就近與美方溝通並辯白的最佳人選。

實際上,在過去的「一邊一國論」、「公投制憲」、「廢統」等事件發生時,美國都表達了高度關切,並發表了對陳水扁極為不利的正式談話。民進黨當局沒有反省自己的錯誤,卻把一股怒氣及怨氣發泄在中國國民黨籍的駐美代表程建人、李大維等人的身上,認為他們沒有負起溝通及解釋的責任。即使是獲台北指示去履行職責,卻也因他們是以國民黨人的思維方式去作解釋,結果是越解釋越說不清楚。因此,必須派出具有民進黨人的思維方式,及清楚了解陳水扁的想法,準確掌握民進黨當局的「外交」思維和大陸政策的民進黨人,才能「百分百」地完成陳水扁所交托的任務。而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現任「陸委會」主委,過往也曾多次充任「特使」前往美國「溝通」的吳釗燮,就是不二的人選。

其實,程建人、李大維等人之所以「有負重托」,並不單止因為他們頭腦中的「國民黨思維」難以轉變,還因為他們是「外交」官員,在「外交部」浸淫了二、三十年,養成了頑固的「外交」思維和制式語言,從而無法對民進黨當局的「大陸政策」說得清楚。而吳釗燮擔任了三年的「陸委會」主委,應是可以彌補「外交」官員在這方面的不足。

實際上,吳釗燮昨日在談及他的「駐美代表」新職時就指出,他在「陸委會」工作期間,觀察到中國在南太平洋、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的影響力都在擴展,還有許多民主國家認為中國的經濟、政治實力都已增強,台灣正面對與過去不太一樣的局勢。為此,他在接任「駐美代表」後,將了解整個局勢,擬定處理台美關係的最好作法,並讓美方認識目前「陸委會」工作的重要部份,協助他們充分理解台灣的兩岸政策。

按照吳釗燮的說法,今後他在與美方溝通時,將會是以「陸委會」的角度解釋民進黨當局的大陸事務,及陳水扁所刻意要推動的「公投新憲」,而捨棄「外交」層面的說詞。這樣,就可減輕美國對「國與國關係」的疑慮,而認為陳水扁的種種舉動仍是屬於「內部事務」的,因而就可解除美方的疑慮和戒心。

倘此解讀屬實,也就印證了月來台灣政壇上的一項傳說:民進黨當局鑑於世界各國都越來越接受中國大陸關於台海政策的主張,也鑑於其派駐世界各國的「代表處」人員,是從「外交」角度來宣介其大陸事務政策,尤其是有關「廢統」之類的議題,往往是不但未能釋疑,相反是越解釋越混沌糊塗。為此,民進黨當局有意改變做法,借調「陸委會」的官員,分駐歐美等主要的「代表處」,並擔任較為重要的職務,擔當與駐在國的國會議員、政府官員及媒體溝通聯絡角色,並以「陸委會」觀點宣介解釋民進黨當局的大陸政策、舉措。倘此傳聞屬實,曾代表「新聞局」派駐美國的張良任,嫻熟法文並有駐外經驗的陳崇弘,來自「外交部」的黃健良等,都將是適當人選。

吳釗燮調美後,所遺留的「陸委會」主委空缺,將由何人填補?台灣媒體點了前「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現任「陸委會」副主委游盈隆、「國安會」副秘書長陳忠信等人的「名」。而從現實層面看,陳忠信的機率最低,因為據說他的較為急躁的性格,並不適合出任行政官員。因此,在他的「不分區立委」連續兩屆任滿,按民進黨內規不能再選「不分區立委」,而他又因缺乏選民基礎及選舉經驗而不可能參選「區域立委」之時,高層雖然曾考慮借助他對大陸事務的嫻熟而安排他出任「陸委會」副主委,但就是礙於他的急躁性格而作罷,而讓他出任無須「見人」的「國安會」諮詢委員,以發揮他的大陸事務專業特長。游盈隆對民進黨的忠誠度十足,但在大陸事務方面似仍嫌「未夠火喉」,何況他現正報名參選「不分區立委」,可能志不在此。最有資格的是陳明通,不但因他曾任「陸委會」副主委,精通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及業務,而且陳水扁二零零零年首次參選「總統」時的《中國政策白皮書》就是由他主筆編撰,實質上是陳水扁大陸政策的第一制訂者,因此他的大陸事務思維與蔡英文、吳釗燮基本一致。何況,他的口風甚密,也適合出任此職。關鍵是在於他的個人意願,尤其是他在台大的教職能否再予借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