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六方會談」正式召開之前,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希爾和美國財政部副助理部長格拉澤昨日上午在北京發表聲明,宣佈美國解凍朝鮮在澳門匯業銀行的二千五百萬美元的資金。美國亦已與朝鮮達成共識,朝鮮建議將該筆資金匯到開設在北京的中國銀行的朝鮮貿易銀行帳戶內,朝鮮承諾在「六方會談」的對話框架內,將這筆解凍的資金用於改善人民生活上,包括人道主義和教育方面的支出。這部分資金具體的處理方式,仍取決於澳門政府根據澳門相關法律所作出的決定,朝鮮需要與澳門方面進行法律和技術層面上的協調。
而另一方面,朝鮮代表金桂冠在「六方會談」團長會上發言表示,如果朝鮮被凍結的資金能夠得到全面解凍,就將停止寧邊的核活動。至於澳門方面,澳門金融管理局昨晚發出「新聞稿」,稱該局及有關方面已就上週美國財政部所提供的關於朝鮮帳戶調查資料進行了分析及核查。有關朝鮮賬戶的處理,將會按照相關客戶的指示妥善處理。
根據上述幾方面的消息來源分析,美國財政部解決「匯業銀行事件」的手法,確是有兌現了「並非針對澳門,只是針對匯業銀行」的諾言。這個處理方法,解除了澳門特區可能會陷入「兩難」的困擾:亦即既不用擔心如按照美國財政部的指控,只是解凍朝鮮屬於「合法」部份的存款,可能就會成為朝方杯葛「六方會談」的藉口,使澳門特區落得個間接干擾「六方會談」的罵名;倘若按照朝方的要求,對朝鮮在匯業銀行的全部存款予以解凍,又等於是否定了美國財政部對匯業銀行的指控,將會惹來美方對在澳美貿易領域其他項目上的報復。如今,是美國直接與朝方「交易」,達成了美方宣佈連同「非法」部分在內的全部朝鮮存款,予以解凍,但卻是「有條件」的,亦即必須由朝方轉存入在北京的中國銀行,並作為改善朝鮮人民生活水平之用,亦即不得用於朝鮮領導人的奢侈生活及購買核原料、設備以及先進武器等。
由此,澳門特區就是「有驚無險,避過一劫」。其「驚」是美國人一手製造的,來勢洶洶地製造了一大堆緊張言論,還故弄了「將控制權交給澳門特區政府」的虛玄。但實際上,卻是又悄悄地與朝方密會,達成「全部解凍」的默契,使澳門虛驚一場。更令人感到費解的是,既然美方言之鑿鑿地聲稱朝鮮在匯業銀行的存款中有「不合法」部份,先前也放出了可解凍「合法」部份的風聲,但卻最後卻是全部予以解凍,即使是「非法」部份也予以「特赦」。事實已經證明,美國所一手製造的「匯業銀行事件」,只不過是它與朝方進行「鬥爭」的一件「工具」。為了美方的最大利益,而不惜拿澳門來玩弄一番,最後還要澳人「感恩」:美朝密商的結果是讓澳門避過一「劫」。
然而,事情還未善了,既然美國曾經說過將「控制權」交給澳門,這句話還是「算數」的。因此,美國昨日所宣佈的「全部解凍」,只是一個原則意向;但具體的解凍辦法,還要澳門具體處理。亦即美國仍要對澳門施予必須「步步為營,小心翼翼」的壓力。實際上,格拉澤昨日在宣讀「解凍」聲明時就強調,這部份資金具體的處理方式,仍取決於澳門政府根據澳門相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朝鮮需要與澳門方面進行法律和技術層面上的協調。也正因為如此,澳門金融管理局的「新聞稿」才有「有關朝鮮賬戶的處理,將會按照相關客戶的指示妥善進行」之語。因此可以說,這個「控制權」仍是一個「燙手山芋」。不過,當全部存款轉匯到北京的中國銀行之後,朝鮮是否誠信地將之用於改善朝鮮人民生活,已與澳門無關。只要今後澳門的各家銀行不再因為貪圖一點兒利潤而接受朝鮮的存款,相信就將真正的是「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
朝鮮在匯業銀行的存款獲得解凍,並不等於是匯業銀行就可「平安無事」。因為畢竟美方已經撂下了「不是針對澳門,只是針對匯業銀行」這句話。何況,美國財政部是在決定解凍朝鮮在匯業銀行的存款之前,宣佈執行《愛國者法案》第三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將匯業銀行列為「高度關注洗黑錢確定名單」,亦即對其「宣判罪名確定」了的,而且還被「量刑」為禁止美國的銀行與匯業銀行進行金融交易。這個「宣判」,即使是解凍了其朝鮮存款,仍然有效,並仍須執行。匯業銀行被禁制與美國金融機構商業來往事小,各國金融機構由於避「瓜田李下」之嫌而不與匯業銀行交易,則茲體事大。今後,匯業銀行就只能是做本地生意,「塘水滾塘魚」,難以進行國際金融業務,發展前景也就將會成為「有限公司」。除非是進行股本重組,被美國財政部「點名」的股東不再具有「話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