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強勢主導黨機器惟黨心未必一致

民進黨昨日舉行第十二屆第九次中執會,在決議召開第十二屆第一次臨時「全代會」,並授權下周中常會決定召開日期的同時,又通過了由二十九位中執委所連署的黨內「總統」初選民調設計案,並交由下周中常會追認。這一事態顯示,陳水扁已透過其「白手套」邱義仁重新牢牢掌握黨機器,即使游錫(方方土)私相授受、委任蔡同榮任代理主席也無濟於事。但另一方面,黨內的路線和權力鬥爭仍未結束,基層黨心未必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即將召開的「臨全會」可能會發生「全面翻盤」突變。

月前陳水扁宣佈將原任「國安會」秘書長的邱義仁調任「總統府」秘書長時,熟悉民進黨黨機器運作的人就指出,這顯示陳水扁又要直接掌握黨機器,並折射出他要親自操盤民進黨的「立委」和「總統」選舉了。果不其然,這幾天陳水扁不計較個人恩怨,保蘇、謝棄游、呂,及反對「排藍條款」等一系列動作,就在在凸顯了他要親自掌握民進黨選舉機器的強烈意圖。

為何說陳水扁將邱義仁調任「總統府」秘書長,與他要直接操控民進黨機器有關?原來,《民主進步黨章程》第十五條之一第二款規定,「現任總統為本黨黨員時,當然中央執行委員及常務執行委員由副總統、行政院長、總統府秘書長及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出任之」。也就是說,當邱義仁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後,他就是當然的民進黨中常委,而且還負有在陳水扁與黨中央之間溝通、協調的重任。而邱義仁一向被視為懂得選舉、計算精準的「戰略之神」,調走雖然也是陳水扁所信得過、但選舉經驗並不豐富的陳唐山,而由邱義仁取而代之,這就折射了陳水扁打算捋起衣袖,要「掛帥出征」了。

實際上,年底的「立委」選舉和明年初的「總統」選舉,不但對民進黨的前途命運將是極為關鍵的一戰,而且對陳水扁個人的身家性命,也很重要。在民進黨方面,關係到民進黨能否實現「永續執政」之夢;對陳水扁個人而言,將關係到他是否將會被新政權追究他本人及其家族的貪賄行為。--在「國務機要費案」中,「起訴書」就直指目前因他擔任「總統」享有豁免權,因而暫緩起訴。如果明年「總統」選舉「藍天換綠地」,即使馬英九或王金平本人保持厚道,不會主動下令追查,新政權的檢調機關也不會輕易放過這些涉罪表徵十分明顯的案情。

因此,「勝選為首要考量」的民進黨老傳統,又成為陳水扁的主導思維。--在過去,為了民進黨以至陳水扁個人的勝選,標榜「民主」、「進步」的民進黨可以在二零零零年「總統」選舉提名中專門為了陳水扁個人而擱置了確是帶有民主、進步性質的「四年條款」;而現在,陳水扁為了「保命」,將也必然以「勝選」為首要考量,因而也就不再計較個人恩怨,立意要相挺雖然曾一度對他個人的忠誠度發生動搖,但整體社會形象較佳的蘇貞昌,及雖然長期與他存在「瑜亮情結」,但在黨內支持度也較高的謝長廷,而拋棄了根本沒有勝選機會的呂秀蓮、游錫(方方土)。否則,如果選輸了,即使是這兩人多麼的愚忠,這個「忠誠」也是無效的,相反還因為阻壓有勝選希望者,而反射出其才是真正的「不忠」。

其實,到了近期,曾一度對陳水扁愚忠的游錫(方方土),也已忘乎所以,以其種種小動作來表現出他要「走出陳水扁陰影」的離心傾向了。比如,他極力反對陳水扁提議的在兩位民調最高者中協調出「總統」參選人的主張;又如,他當著陳水扁的面聲稱當選後將會廢除「四不一沒有」。這簡直就已不把陳水扁放在眼內,因而才促使陳水扁最終下定了拋棄游錫(方方土)的決心。這從電視辯論會當晚,眼看著游錫(方方土)忘情表演,陳水扁黑著臉不發一聲離開的態度,就已見端倪,並於翌日居然「顛倒黑白」地聲稱蘇貞昌並無「逼宮」,反倒是游錫(方方土)說過「一審有罪就下台」。至此,游錫(方方土)幾個月來為爭取在「總統」初選中出線所作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

呂秀蓮本來就不被陳水扁視為「接班人」,也不認為她有實力可以取代自己。唯其如此,陳水扁才不顧黨內反對,先後兩次將她定為「副總統」候選人配搭人選,而不是強勢的蘇貞昌等人,求的就是買個不會「後院起火」及導致自己提前「跛腳」的保險。但呂秀蓮卻將之解讀為「安排接任人」,並以西方一些國家也確是有著總統不能再選連任後,副總統就接手參選總統的慣例為理由,搶要出頭參選,也使陳水扁極為失望、厭惡。但畢竟陳水扁並未將之視為將會對他形成「跛腳」威脅,倒是嚴防「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游錫(方方土)。

陳水扁既然主意已定,就透過邱義仁強勢主導「總統」初選以百分之三十黨員投票、百分之七十民調為綜合計分標準的「低度排藍」方案。這個方案擺明是為民意支持度較高,但在黨內未必「眾望所歸」的蘇貞昌「度身定做」,而極為不利民調甚低、卻獲得基層「人頭黨員」支持的游錫(方方土)。在昨日的民進黨中執會上,由於該方案是陳水扁的意思,再加上邱義仁在現場「監票」,結果只有游錫(方方土)及其支持者黃慶林投反對票,而獲壓倒性票數通過。至此,游錫(方方土)才明白,自己已經徹底出局,也已遭陳水扁拋棄,只能哀嘆一句「孤臣無力可回天」,流下「公道自在人心」之淚。

但黃慶林等人並不甘心失敗,仍要在「立委」提名的民調/黨員投票方案上「扳回一局」,極力阻擋包括前「新潮流系」、「十一寇」等在內的黨內改革派,串聯了七個地方黨部書面建議召開「臨全會」,唯一議題就是修改《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按照《民主進步黨章程》第十二條「必要時經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或全國五個以上縣市黨部之書面提議,中央執行委員會應召集臨時黨員代表大會」的規定,此議得以成立。由於黨代表的民粹主義特強,且在人數上反前「新系」者佔優勢,因而極有可能會在去年黨代會通過「解散派系」議案的基礎上「乘勝追擊」,在「立委」提名作業已經「開波」之下,成功修改「賽例」。倘此案得逞,不但是對該黨所標榜的「民主」、「進步」宗旨的極大諷刺,也將會折射出黨心與高層黨意--實質上是陳水扁一人的意志,並不一致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