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遊行發生警民肢體衝突事件後,社會上不同政治立場、不同利益訴求的人士,議論紛紛,並向媒體發表意見或在互聯網、電台節目上大談看法,可說是見仁見智,莫衷一是。唯有澳門中華總商會昨日發表的「聲明」,才是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對騷亂事件的態度。看來,曾在澳門社會政治生活中長期據有帶領潮流地位的澳門中華總商會,在面對澳門回歸後實施「澳人治澳」方針的客觀環境,為盡量避免予人「強出頭」形象,因而「低調」了好幾年之下,今次面對大事大非問題,終於再次帶頭「發聲」,重新佔據對社會政治事務帶頭表態的主導權和制高點。
實際上,「五一」遊行期間所出現的騷亂事件,並非是一般的「遊行秩序」或「社會治案」事件,含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決不可等閑視之,泛泛議論幾句就可「交差」,而心須像中華總商會那樣,態度鮮明、立場堅定地申明尊重合法遊行,反對違法騷亂,維護特區政府管治權威,支持警方恰當處理衝突的態度和立場。
我們並不反對澳門居民行使自己的基本權利,以遊行、示威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合理訴求,及對政府施政失誤的不滿。該句老實話,我們作為連特首何厚鏵也形容為「弱勢群體」的小型媒體的從業員,在貧富差距擴大,樓價房租飛升,物價騰貴,交通堵塞之下,也是政府某些施政失誤的「受害者」之一。尤其是我們的報更曾直接遭受到行政、司法公權力的某些不公對待,近年也如其他中小企業一樣,員工一個個地被「挖」走而幾乎無法維持正常出版,更是「谷」了一肚子氣。我們也有一千個藉口、一萬條理由,可以組織或參加請願、遊行,以渲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及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我們更知道,澳門特區的整體經濟發展及社會安定局面來之不易,特區政府縱使是有失誤之處也是功大於過。--其實我們也經常報導各種批評政府的言論,更經常發表監督政府施政的評論。但為的是督促政府能改善施政、精益求精,而不是將自己與政府的關係擺在「敵我」的定位,要將按「澳門基本法」法定程序產生的特首和主要官員「趕下台」。
正因為如此,坊間不少人對「五一」遊行中提出的一些超越民生範疇的政治訴求,有所質疑,並對這個遊行的「政治背景」,多聽猜測。--實際上,在「五一」這一天,全球各地都有遊行活動,但大多是以和平方式進行,連被稱為「遊行之都」的香港,遊行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都遵守與警方事前達成的默契,依照預定路線和平進行。既表達了自己的訴求,又沒有妨礙其他居民、遊客享受安寧生活秩序的權利和自由。唯有澳門的遊行是演變成為騷亂,而其組織者事前不負責任地發出「很難控制遊行人士的情緒」的預告/宣言,就凸顯了他們要藉遊行來表達訴求,只是一個藉口,其實質用心是要將被全世界公認為「一國兩制楷模」的澳門特區「抹黑」。--由於組織者拒絕警方依法安排的遊行路線,理所當然地遭到警方依法予以阻攔處理。結果,組織者所預定的到特首辦和中聯辦遞信的程序,就無法實施;而騷亂事件又轉移了人們對遊行者訴求的關注焦點。在此情況下,遊行表達訴求的目的並未能達到,而「表達訴求」更是被利用作為達到其真正實質目的的「工具」。因此,雖然我們因沒有掌握確實的事證,而未敢輕易採信這次遊行「有外國勢力插手」的說法,但澳門中華總商會「聲明」中所指的遊行的組織者拒不接受警方依法所定的遊行路線,事前發放不負責任的言論,卻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中華總商會帶頭對此予以譴責,正是申張正義、撥亂反正的作為。
當然,警方在處理遊行的過程中,也並非無懈可擊。其中的警員向天鳴槍之舉,就有大可商榷之處,有關方面應以公正的態度予以調查。至於攔阻遊行隊伍未按依法所定的遊行路線進行,也可以做得更好,應向某些先進國家和地區取經。但總體而言,五月一日警方的處置方式,是有效的,保障了新馬路一帶的遊客、商舖不受滋擾,也維護了法治精神和特區政府的管治權威。
我們更希望特區政府能從遊行參與者的合法、合理訴求,及遊行活動所折射出來的社會現象中,吸取教訓。尤其是要牢記胡錦濤主席關於「近幾年,澳門經濟發展迅速,但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矛盾仍然存在」的訓示,認真查找不足,並加強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改正施政失誤,改善民生。尤其是特首何厚鏵本人,更應深刻認知當今社會多元發展,以往那種依靠個人威望甚至是「個人說了算」,聽不進各種批評建議的管治作風,已嚴重脫離時代的發展趨勢和社會實際。管治權威的建立、鞏固、發展,最關鍵的還是為政者減少失誤,施政貼近民意脈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