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陳水扁將會委任張俊雄回任「行政院長」的消息傳出後,親民黨「立法院」黨黨團中的「主戰派」就聲言要「倒閣」。但此議不但受到中國國民黨的「冷處理」,而且連親民黨黨團內的「主和派」也表示反對。不過,由於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都面臨親民黨即將「泡沫化」的威脅,危機感特強,此時「倒閣」不失為鞏固深「藍」基本盤的利器,故最終「主和派」為「主戰派」所說服,昨日上午黨團大會兩派達成了推動「倒閣」的共識,並決定在最短時間內與國民黨溝通,發起「倒閣」。此一事態發展,可能會成為考驗「國親合作」的一個重大變數。
親民黨要專門針對張俊雄發起「倒閣」的理由,似乎是很充分。這是因為,二零零零年十月張俊雄甫接任「行政院長」不久,就一手泡製了「核四案」,從而引發朝野惡鬥,遺害至今。因此,當時藍軍「立委」仗恃人多勢眾,推動「立法院」通過將張俊雄列為「不受歡迎人物」決議案,讓其無法進入「立法院」作「施政報告」。另外,在張俊雄的「行政院長」任內,台灣經濟低迷,失業嚴重,自殺率?高,曾經傲視亞洲的「小龍」變成了「小蟲」。讓這樣無能的人物重掌「行政院」,勢必又將會把剛有復甦起色的台灣經濟拖回「股市慘綠」的老路。
其實,要說「倒閣」,台灣「立法院」議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倒閣案」的,就是時任民進黨籍「立委」的張俊雄。「政黨輪替」前,張俊雄針對當時的「行政院長」蕭萬長對取消證券交易稅立場反覆,而提案「倒閣」,從而串連了民進黨籍「立委」發動了唯一一次的對「行政院長」進行「不信任案」投票,但卻因跨不過二分之一同意的「門檻」,而被擋了下來。如今,「立委」張俊雄變成了「行政院長」張俊雄,當年發起「倒閣」的人卻先後五次遭「立委」醞釀「倒閣」,真可謂是始作俑者,自吃苦頭。
然而,撇開九年前由張俊雄發起的那次提到「院會」表決的「倒閣案」不提,就是在民進黨執政後,藍軍就多次醞釀過要發動「倒閣」,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紅衫潮」興起之時。但是,卻沒有一次可以成案。究其原因,除了是「倒閣」的高「門檻」不容易跨過之外,還牽涉到倘若「總統」下令「解散國會」,必須重新選舉「立委」,各位「立委」必須考量自己的成本得失的問題。
實際上,《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三項規定,「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不信任案提出七十二小時後,應於四十八小時內以記名投票表決之。如經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贊成,行政院長應於十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不信任案如未獲通過,一年內不得對同一行政院長再提不信任案」。目前,「立法院」共有二百一十八席「立委」(按:足額為二百二十五席)。按照上述規定,「倒閣案」只要有七十三席以上「立委」連署就能成案;表決時,必須要有一百零九席以上「立委」支持,才能通過。而藍、綠兩邊陣營的實力形勢是:「泛綠」陣營佔有九十九席,「泛藍」陣營佔有一百零九席,無黨藉「立委」佔十席。因此,「倒閣案」如要獲七十三席以上連署,並不困難。而「泛藍」陣營席次亦剛好過半,只要沒有人陣前倒戈,或是沒有人請假避席,甚至是如能設法爭取到幾席無黨籍「立委」支持,「倒閣案」的成功機率就將會是較大。但是,由於國民黨團興趣缺缺,將不會參加「倒閣」連署,故單靠親民黨的二十一席「立委」連署,將難以成案。
為何國民黨不主張「倒閣」?看來,主要是出於如下的幾個考慮:
一、吸取以往鬥爭教訓,避免產生反效果。其中最大的教訓,是「紅衫潮」。本來,陳水扁家族捲入貪瀆案,連民進黨內也已感到大勢已去。當時只要是繼續由媒體和學者繼續對陳水扁家族進行「輿論審判」,民進黨確是毫無招架能力。但「紅衫潮」興起,及藍軍要發動「罷免案」及「倒閣案」,卻讓泛綠民眾感受到了危機感,反而喚發了他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到去年底的北高市長及市議員選舉,都獲得不錯的成績。這與「紅衫潮」未起之前的縣市長選舉,民進黨一敗塗地,形成了鮮明對比。而民進黨「立委」為了報復,也抓住馬英九的「特支費」小辮子,向北檢署告發。事實證明,正如「紅衫潮」初起時,不少較為冷靜的人士所擔心的那樣,「倒扁運動」可能會形成反效果(本欄當時也持類似觀點)。如果現在在陳水扁已「死過番生」、重佔權力制高點之下,只是抓住張俊雄七年前的錯誤、尚未有新的犯行就衝動地發起「倒閣」,其反作用就將會更為明顯。
二、倘如「倒閣」成功,陳水扁並不會善罷甘休,僅只是委任一個新的「行政院長」而已,而必然會與張俊雄一道,運用「憲法增修條文」所賦予的權力,由張俊雄呈請陳水扁解散「立法院」,並按有關規定,命令進行重選。這是因為,陳水扁如果只是更換「行政院長」,就等於是「未戰先認輸」,自挫氣勢,必然會影響民進黨的「立委」、「總統」選情。但如解散「立法院」後進行重選,並將之與「總統」選舉一同辦理,或許可以「母雞帶小雞」的效應,爭取有更多的黨籍候選人當選,以打破目前「泛綠立委」不過半,仍呈「朝小野大」態勢的不利情況。因此估計,在「倒閣」後,陳水扁必然會下令解散「立法院」。
三、本屆「立委」的三年六個會期任期,第五個會期即將結束,只剩下第六個會期。但直到如今,二零零七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仍未通過,規範下屆「立委」及下任「總統」選舉的「中選會組織法」法案仍在僵持之中,尚未通過。如倘在此時由於「倒閣」成功而導致陳水扁下令解散「立法院」,就必會造成二零零七年度台灣地區竟沒有「中央政府財政預算案」可執行,「立委」和「總統」選舉也無「中選會」主持選務的荒唐怪事。民進黨就必然會將此「亂象」歸咎於藍軍,對藍軍的形象和選情都極為不利。
四、現任「立委」在競選的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均希望能完成完整的任期,以享盡「立委」的特權,並設法補回競選時的開支「損失」。同時,由於年底「立法」選舉實行新制並名額減半,現任「立委」將有一半遭到淘汰。這些自忖將會選不上的「立委」,更是珍惜自己未來不到一年的剩餘任期。因此,不要說是泛綠「立委」將會反對「倒閣」,即使是國民黨籍「立委」,也不會為了「爭一口氣」,而失去自己的「立委」特權。
然而,國民黨「立委」不參與「倒閣案」的連署,將很可能會遭到親民黨「立委」的抨擊。這是否會破壞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國親合作選立委」共識,甚至是否會引發親民黨團意氣用事,故意讓「排馬條款」過半?值得觀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