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澳區委員聚會透露的幾個訊息(下)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聚會透露的幾個訊息(下)

仔細閱讀由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提供的有關全國政協澳區委員舉行聚會活動的「新聞資料」,我們就可發覺,其中有幾個詞彙,是過去未曾使用過的新名詞,或雖然是老名詞,但在「五一」遊行後的敏感時刻,卻又顯得充滿新意涵,因而也可從中領略到其所帶出的一些新訊息。

其一,是在全國政協澳區委員座談討論後形成的共識中,有一句是「要始終堅持依法治澳、守法建澳的原則,用科學發展觀建設新家園,通過每個市民的自覺行動,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其中,「依法治澳」可說是「老生常談」,但「守法建澳」則是「新生事物」,至少是過去較少使用到這個詞彙,如今卻躍然於紙上,使人對它充滿新鮮感。

其中,「依法治澳」,其論述對象當然是澳門特區政府的當政者,因為「治」者,「管治」之謂也,只有行政長官及其核心班子,才擁有「管治」澳門的權力。雖然說,「澳人治澳」是全體澳門人當家作主,但畢竟並非是所有澳門人都直接參加政府管理,而是透過「澳門基本法」規定的程序,委托行政長官及其核心班子具體執行「澳人治澳」的職能。但是,他們的治區理政行為,必須是依據法律而為。國務院頒佈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對「依法行政」有此詮釋:「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提出法律議案和地方性法規草案,制定行政法規、規章以及規範性文件等制度建設,重在提高質量。……要根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進行」。一句話,就是實行「法治」,加強法制建設。只要將其中的「憲法」改為「基本法」(按:澳門尚未制定「立法法」),上述兩段論述完全可適用於澳門特區。

而「守法建澳」,其適用對象既可以是代表「澳人」具體操作「治澳」者,也可以是全體「澳人」。因為它所強調的是「建澳」,亦即官民共同建設澳門。而「守法」當然是「遵守法律」,比「依據法律」的適用範圍更廣,因為後者是專指政務行為,而前者則指所有行為。在「官方」而言,在執行政務行為時,不但要「依法」,而且還要「守法」,不能超越法律的規定。而在「民方」而言,則是一切行為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在法律規定的範疇下進行。比如,就以「五一」遊行而言,盡管他們提出的訴求大多是合理的,也盡管他們亦可對警方否定其遊行路線提出質疑,但應按《集會權及示威權》規定,在八日內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由司法機關作出裁決,而不是在未有提出上訴的情況下,強行行走自己原定的遊行路線。

其二、是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徐澤在聚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胡錦濤主席在澳門回歸五周年紀念活動上提出的四點希望,有很強的針對性、預見性、指導性。各級政協委員要認真學習,把「四點希望」作為我們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針和原則。」在這裡,徐澤副主任不但重提胡錦濤主席的「「四點希望」」,並將之提升到觀察、思考、解決澳門問題的方針和原則的高度,而且還強調「四點希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預見性、指導性。這番話,意味深長,可圈可點。

實際上,回歸七年來尤其是胡主席發表「四點希望」以來,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都是過於強調澳門特區的實際及特殊情況,自行其事,隨波逐流,而未有自覺地響應和配合好中央政府對「全國一盤棋」的整體規劃。其中最明顯的是,國家「十一五規劃」對澳門經濟發展的定位:「支持澳門發展旅遊等服務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就得不到澳門特區政府應有的重視。依然是「博彩業掛帥」,忽略了其他各行業「適度多元發展」,因而才有博彩業的過度發展,客觀上侵蝕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以至生存的空間,廣大中小企業主紛紛大喊「救命」。與此同時,博彩業的過度膨脹,在客觀上加劇了通貨膨脹,引致中下階層生活品質倒退,生存權益受損,從而人心不穩,直接誘發了「五一」大遊行,損害澳門社會和諧。正因為如此,才有全國政協澳區委員將調查研究工作的議題,鎖定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澳門和諧社會建設」。

對於澳門博彩業過度發展可能會引發的種種負面後果,其實中央政府早就洞若觀火。因此,胡主席在「四點希望」中,鄭重地指出了「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矛盾仍然存在。要謀劃長遠,在鞏固現有優勢的同時,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發展後勁。要繼續加強和完善對博彩業的管理,促進旅遊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與此同時,中央政府也從當時澳門特區整體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基本安定的表面現象中,洞察到澳門特區的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衍生了許多與之不相適應的隱患的本質。為此,胡主席語重心長地要求澳門特區政府,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政府的管治水平;要集中精力,大力促進澳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著眼長遠,加緊培養澳門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要維護安定,努力建設包容共濟的和諧社會。在全澳上下一片贊歌聲中,在特區政府一派洋洋自得、躊躇滿志、顧盼自雄的心態中,這「四點希望」可說是及時地敲響了警鐘。如果特區政府能夠深刻領會、認真落實執行「四點希望」,相信特區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及「和諧社會建設」,就會推動得更好,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複雜、尖銳的社會問題。即使是有外部政治勢力煽動挑撥,「五一」遊行也不致鬧到如此劍拔弩張。

重溫胡主席的「四點希望」,「有很強的針對性、預見性、指導性」的評價,又何其精準、切中事理!尤其是其中的「預見性」,或許在客觀上還多少帶有那麼一點埋怨特區政府將胡主席「四點希望」當作是「耳邊風」,以至「恨鐵不成鋼」的意味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