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郝龍斌以凱達格蘭大道加註「反貪腐民主廣場」,及對「教育部」以掛布幔形式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處以連續罰鍰,並以突然襲擊手法,扯下「民主紀念館」布幔,獲得泛藍支持者拍手叫好,贊揚他作風果敢決斷,雷厲風行,而且不受法條程序束縛,善於利用法條空隙,與民進黨當局鬥勇鬥智。為此,有泛藍支持者議論:如果仍是由馬英九任台北市長,他能否有如此「大快人心」的表現?
同樣的議論,也發生在昨日召開的中國國民黨中常會之後。這次中常會爽脆地通過了由王建(火宣)等人提案的「還我國產,反貪腐公投」連署案,將請中常委、黨籍「立委」、縣市長暨黨中央同仁參與連署,並向其分配連署數量責任配額,以積極推動連署,擴大成效,爭取在六月十五日完成連署,七月三日遞交「中選會」進行查核工作。中常會還要求各執政縣市樹立「反貪腐紀念碑」,以宣示徹底杜絕貪污,追討被民進黨當局污掉的「國家」資產,有效遏止「扁政府」的貪污腐敗對「國家」造成的嚴重損害,並讓清廉成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而黨主席吳伯雄更是代表國民黨宣讀台北市政府的「聲明」,支持郝龍斌市長依法行政,迎向挑戰,取締非法,更支持台北市政府將凱達格蘭大道命名為「反貪腐民主廣場」。為此,也有人議論:如果是繼續由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中常會能作出這項發動「反貪腐公投」及在執政縣市樹立「反貪腐紀念碑」的決議嗎?
實際上,由吳伯雄主持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及郝龍斌領軍的台北市政府,不但是在作風上大為迴異於馬英九,而且在鬥爭策略上,智慧度也高於馬英九。尤其是將反制陳水扁「正名」運動的戰略,提升到「反貪腐」、「追討國產」的道德制高點,而不是糾纏在可能是蒼白無力的「蔣介石功過」的層面,就取得了化被動為主動的奇效,連消帶打,剝奪了民進黨當局「去蔣」、「追討黨產」的道德說服力。實際上,陳水扁家族貪污的「國家財產」,是屬於全民共有,卻明搶暗掠;而國民黨遭受陷構的「黨產」問題,則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且屬於人民團體的層次。這招以「國產」來反制「黨產」的手法,已在政治道德層面佔盡上風。而「反貪腐」與「去蔣化」相比,前者是涉及全民利益,後者則是政黨惡鬥的產物,也使民進黨當局處於下風。
準此,如果馬英九能在繼續彰揚自己的高人氣和清新形象優勢的同時,也能吸取郝龍斌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就將更為有利、有效地反擊民進黨當局的「污名戰」,相信定能呼喚回已經流失的失望支持者,重新攀上民意支持度新高,拉開與謝長廷的距離,並形成凌厲氣勢,在「二零零八」代表全台灣愛和平、求穩定,謀發展的民眾實現「藍天換綠地」。
回頭說到國民黨中常會通過的「還我國產,反貪腐公投」連署案。該「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的全文是:「您是否同意制定法律追究國家領導人及其部屬,因故意或重大過失之措施,造成國家嚴重損害之責任,並由立法院設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政府各部門應全力配合,不得抗拒,以維全民利益,並懲處違法失職人員、追償不當所得?」
按照《公民投票法》規定,「還我國產,反貪腐公投」案,只須有二萬五千名選民提案,並徵得八十三萬名選民連署,就可成案。「中選會」在收到提案及連署書後,經查核合格,必須在十日內公告該「公民投票案」成立並予編號,及宣佈公投日期。由於民進黨當局正在籌劃,以「節省社會成本」為由,將「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案,綑綁「總統」選舉進行,故即使是「中選會」明知將「反貪腐公投」與大選合併進行,將會有利於國民黨候選人的選情,但也不敢讓這個「反貪腐公投」單獨進行。否則,「節省社會成本」就將會成為雙重標準,「中選會」必須揹負「不公平」的責任。當然,「中選會」仍可以其他理由,將國、民兩黨的「公投案」錯開進行,即其中一案與「立委」選舉合併,另一案則與「總統」選舉綑綁,但民進黨當局已不能像二零零四年的「公投綁大選」那樣,獨享「紅利」了。
郝龍斌和國民黨中央的反制行動,讓人們看到了國民黨仍有希望,並相信台灣仍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