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黨也搞公投綁大選不讓綠黨獨享紅利

本欄上周六才預測《未來數月繞著公投綁大選將會有連場激戰》,指的是民進黨為了能打贏二零零八年「總統」選舉這一仗,必會再次實施「公投綁大選」,爭取再次透過「公投」來提高投票率,讓民進黨提名的謝長廷得以當選,以實現其「永續執政」之夢,及避免陳水扁被泛藍群眾追究司法責任。但意想不到的是,中國國民黨也有樣學樣,決定也運用「公投綁大選」的武器,對民進黨進行反制。繼上周三國民黨中常會通過「反貪腐,護國產」公投的「連署案」後,吳伯雄主席昨日在中山會報中指出,既然民進黨「公投綁大選」勢所避免,國民黨就應全面應戰。除了「反貪府,護國產」公投外,另外應再提出「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優勢」公投案。該後一項「公投案」,將於今日提交中常會審議通過。

由此看來,在明年三月的「總統」選舉中,台灣地區的選民必須投五張選票。其中一張當然是「總統」選票。而其餘四張則為民進黨和國民黨各自提出的兩張選票。其中民進黨的公投題目分別是「全民追討不當黨產公投案」和「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案」,而國民黨公投案的題目則分別是「反貪腐,護國產」及「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優勢」。即使是像二零零四年「公投綁大選」那樣,將兩道公投題合併在一張選票中,競選當日每位選民至少也須投兩張選票。或許出於國、民兩黨提交的「公投案」不方便混在同一張選票中並陳,以利於選民能夠清楚準確地區分兩黨所分別提交的公投題的考慮,那就是每位選民須投三張選票。如果「中選會」按照陳水扁的設想舉行「三合一選舉」,亦如「總統」、「立委」選舉和公投綁在一起進行,那麼,每位選民還須多投下「立委」選舉的兩張選票:其一是所在選區的「區域選舉」候選人,其二則是政黨選票,亦即是決定「不分區立委」分配席次的選票。

吳伯雄說,無論「中選會組織法修正案」過與不過,民進黨一定都會祭出「公投綁大選」策略,因此國民黨必須提反制。這確是事實。因為即使「修正案」無法通過,現行的《公民投票法》仍然有效,民進黨仍是依據「公投法」中的相關條文,發動「公投連署」,並向「中選會」提交跨過「公投」門檻的「連署書」,「中選會」就必須接納並實施「公投」。何況,民進黨所提「全民追討不當黨產」公投案,已經在第一階段連署徵集到「提案」所需的連署人數,現正向第二階段的徵集「連署」人數進展,相信定能在六月底前完成。

既然「公投綁大選」是勢在必行,國民黨也就不再堅持在「公投法修正草案」中引入禁止「公投綁大選」條文的立場。為此,昨日邀請國、民兩黨協調「中選會組織法案」的「立法院長」王金平於晚上宣佈,兩黨同意修改「公投法」、「中選會組織法草案」等,只要「公投」提案通過相關門檻,提案人可決定是否將「公投」與「中央級」選舉合併進行。

既然如此,國民黨就不能像二零零四年的「公投綁大選」那樣,讓民進黨獨享「公投紅利」。於是,就有了國民黨也提出「公投案」,並也要求將之與「總統」選舉綑綁在一起進行,亦即亦來一個「公投綁大選」,以對民進黨進行反制。

其實,國民黨也來湊「公投綁大選」的熱鬧,除了是要在「公投綁大選」的形式上反制民進黨之外,可能還有如下三重政治考量:其一、以「反貪腐,護國產」公投來反制民進黨的「全民追討不當黨產」公投,並以「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優勢」公投來反制民進黨的「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來凸顯民進黨「公投案」的荒謬,以佔領道德戰略制高點。實際上,這是將反制陳水扁「正名」運動的戰略,提升到「反貪腐」、「追討國產」的道德制高點,而不是糾纏在可能是蒼白無力的「蔣介石功過」的層面,就取得了化被動為主動的奇效,連消帶打,剝奪了民進黨當局「去蔣」、「追討黨產」的道德說服力。實際上,陳水扁家族貪污的「國家財產」,是屬於全民共有,卻明搶暗掠;而國民黨遭受陷構的「黨產」問題,則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且屬於人民團體的層次。這招以「國產」來反制「黨產」的手法,已在政治道德層面佔盡上風。而「反貪腐」與「去蔣化」相比,前者是涉及全民利益,後者則是政黨惡鬥的產物,也使民進黨當局處於下風。

與此同時,在中國擁有聯合國安理會的否決權,及聯合國大多數會員國都堅守第二七五八號決議立場的嚴峻現實之下,所謂「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只不過是炒作議題而已,即使是「公投」獲得通過,也不可能實現。而「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優勢」,則是台灣地區可操之於己的內部事務,不受國際社會及環境的限制和影響,倘獲通過當即可以付諸施行,且與台灣人民的福祉密切相關。兩者比較,當可顯出民進黨與國民黨對發動「公投」的誠意的強烈差比。因此,國民黨也加入「公投綁大選」大戰,實質上是一場搶佔政治道德戰略高地的鬥爭。

其二、既然民進黨要將「公投綁大選」當作是選舉利器,要藉此將民進黨候選人的潛在支持者都「CALL」出來投票,以提高其得票率,國民黨同樣也可將「公投綁大選」視為選舉利器,喚起其潛在甚至是失望支持者的危機意識,化消極為積極,踴躍出來投票,以提升馬英九的得票率。

其三、既然民進黨要搞「公投綁大選」的其中一個用意,是明知不可為也要為之,要藉「炒」熱「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議題,使「法理台獨」的意識荼毒台灣民眾,並成為部份台灣民眾反向有認識,及藉「炒」熱「全民追討不當黨產」的議題,來煽起泛綠選民對國民黨的不滿和仇恨,那麼,國民黨也同樣可用此「草船借箭」的手法,與民進黨來個針鋒相對:以炒熱「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優勢」議題,宣揚民族自強及區域合作意識;以炒熱「反貪腐」議題,進一步強化對陳水扁家族是「貪腐家族」的認識和情緒。即使公投題目未能跨過高門檻而通不過,也已達到了「針鋒對麥芒」的反制目的。由此可見,國民黨的吳伯雄、吳敦義「雙吳體制」,確是具有較高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