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回歸十周年紀念日的即將到來,台灣各有關方面也紛紛以各種方式探討香港回歸十年來的經驗與教訓,或是表達自己的看法。其中《聯合報》、「中央」、「TVBS」等媒體的專題報導,頗為正面。而「陸委會」作為台灣當局主管港澳事務的機構,當然也不能在這股「評香港回歸十年熱」中置身度外。因此,今日將有兩場活動,與「香港回歸十周年」有關。其一是被喻為「陸委會白手套」的「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將於上午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廳舉辦「香港主權移交與一國兩制施行十周年的回顧與反思」座談會,「陸委會」副主委游盈隆將前往與談;其二是「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將於下午在「陸委會」十五樓視聽室與國內外媒體茶敘,談論近期兩岸關係的一些熱門話題,其中一項就是香港回歸十周年。另外,據說「陸委會」還將為香港回歸十周年發表「說貼」。
與民間的正面態度相比,作為對「一國兩制」政策持批評態度的「陸委會」,當然不會為香港回歸十周年說好話。尤其是因為香港特區政府對台灣官員的入境審查較嚴,「陸委會」派駐香港的官員的工作簽註的發出,也是一「卡」數月,更將是「陸委會」批評「台港關係倒退」的重要「事證」。
其實,就是「陸委會」自己內部,在推展港澳工作方面,也將遇到「青黃不接」的問題。這是因為,一方面,現任港澳處長蔡之中,雖然距離退休年齡尚有六、七年,但因「年資」已足,而申請退休並已在香港回歸十周年前夕獲准,並定於七月十六日正式卸職。接替他的羅木坤,則從未有過港澳事務工作的經驗。新從法政處調升為港澳處副處長的吳瓖卿(女),也是未接觸過港澳事務工作。(港澳處前副處長黃健良已調聯絡處,擬任外長)至於具有港澳事務工作的等同處長級級的官員,曾任港澳處副處長,後任「陸委會」研究委員(與處長同為十二職等)的蕭澤振,已於去年退休;而曾任港澳處長,後任「陸委會」參事(與處長同為十二職等)的厲威廉,也已申請退休獲准。缺少了這些「編制外」的「老港澳」的襄助,港澳處兩位新任正副處長在熟悉業務方面,可能要花多一些時間。幸好,港澳處內的四位科長(全是女將),都是得力能幹之輩,或可作兩位新任正副處長的「堅實基礎」以至是「堅強後盾」。
另一方面,現任「陸委會」香港事務局局長(即香港中華旅行社總經理)鮑正鋼的駐港任期已告屆滿,而他本人也已申請退休,新的局長「總經理」楊家駿(現任「陸委會」法政處長),其工作簽註又「卡」在香港特區政府手中遲遲未能拿到,故香港的「前線」工作仍是由一位已經獲批准退休的人士在主持。
不過,楊家駿雖然人未能到香港履任,但已積極佈局。此就有傳言稱,原在法政處任職的吳瓖卿獲升調港澳處副處長,就是楊家駿積極向上級爭取後的安排。這個佈局,將有利於日後他到香港履任後,「前方」與「後方」的溝通協調能保持暢順。
蔡之中、鮑正鋼、厲威廉等中層官員的申請退休,固然是他們已分別在年齡、「年資」等方面完全符合台灣當局公務員制度中的退休條件,退休後可拿到與誰職時相同的薪俸等優渥條件有關。但從另一角度看,似又是折射了兩個層次的問題:一、這些老公務員都是外省籍,因而顏色偏藍,而且其中一些人與馬英九私交甚篤「厲威廉的夫人、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厲秋桂芳,經常在政治活動中與馬英九「出雙入對」,但他們連再多幾個月都「等不下去」了,反映了他們對明年三月的「政黨輪替」前景,並不樂觀。二、曾有所傳聞的調派「陸委會」中層官員到西方主要國家的設想,已因「陸委會」前主委吳釗燮調駐美國,無人再繼續堅持此議,及或許是也遭到「外交」系統的杯葛,而告夭折。
實際上,在去年間就曾盛傳,吳釗燮鑑於台灣當局「外交部」派駐各主要西方國家的「代表處」的「外交」官員,在向駐在國的官員、議員、意見領袖及新聞工作者宣介及辯解台灣當局的大陸政策時,往往都是習慣成自然地以「外交」思維及口吻為之,有關靈活、「道理」越說越不清,隔於被動。因此,他主張將「陸委會」的中層官員,包括在位者和閑置為參事,研究委員會者,派到各西方主要國家的「代理處」,擔任職級相應的職務,並專責與駐在國的官員、議員、意見領袖及新聞工作者的溝通協調工作,並以他們在「陸委會」長期工作的經驗,以較為靈活、溫和的口吻為之,爭取獲得他們的認同和支持。而這些中層官員,其中不少就是過去在「新聞局」等部門有過駐外經驗的,更是事半功倍。但如今這些曾被盛傳有可能「出使」的中層官員都已申請退休,也就證明了這項安排設想,已經「流產」。
(台北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