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入聯公投本質並無不同藍更陷於被動

就在聯合國秘書處退回陳水扁申請「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書函一事,中台辦、國台辦負責人發表了近年來罕見語調嚴峻的談話,強調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全中國十三億人民共同決定。在這個根本原則問題上,北京沒有絲毫妥協的餘地。北京將堅定不移地推動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也做好了堅決制止一切「台獨」冒險活動的必要準備,絕不允許「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如果陳水扁當局不顧警告和國際輿論的譴責,一意孤行,鋌而走險,心須承擔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嚴重後果。圖謀分裂國家的民族敗類,最終都逃脫不了歷史的懲罰。

有論者指出,這篇談話內容,不象以往的由國台辦發言人發表,也不是以涉台系統某一位負責人的名義宣讀,顯然是代表了較高的層次,而且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而談話中使用了「民族敗類」一詞,並宣稱已經「做好了堅決制止一切『台獨』冒險活動的必要準備」,也折射了北京「硬的更硬」的機制,已經啟動。

實際上,恰恰就在此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向台灣《中國時報》透露,台灣朝野推動的「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公投案」如果過關,北京已將此進程傾向定調為《反分裂國家法》的規範:「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的成立要件,迫使北京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加以反制。盡管余克禮此言是個人所言,但以他是北京涉台決策幕僚的身份,及曾參與《反分裂國家法》草案研擬工作的背景,此言多少也反映了官方的立場和態度。當然,「非和平方式」並不一定就是「戰爭手段」,如近期北京動用各種政治外交手段,透過美國、日本、歐盟等重要國家發表聲明向台灣施壓,也是其中的一項措施。故相信這次的反應必不會僅止於「文攻武嚇」層面,但為避免被民進黨逆向操弄為「助選」手段,必會趨良避窳,採取既能阻遏「台獨」分裂活動,又不致被民進黨逆用操弄的妥適措施。

當然,「硬的更硬」,並不妨礙「軟的更軟」繼續全面深入實施。實際上,就在兩台辦負責人發表強硬談話的次日,中台辦與中國國民黨大陸台商服務聯繫中心訪問團在北京舉行了國共有關機構第三次保護台商合法權益工作會談,並達成了十項共同意見。這「十項共同意見」,標誌著國共兩黨保護台商合法權益工作不斷走向深入,為兩黨黨際交流與合作注入了新的內容,並促使保護台商合法權益工作平台朝制度化和常態化方向發展,為認真解決台灣同胞在祖國大陸投資、經商等活動中涉及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提供有力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台灣地區,不但是陳水扁當局在大搞「申請入聯」和「入聯公投」活動,而且曾經極力反對陳水扁當局推動「入聯公投」的國民黨,也居然搞起了「入聯公投」。目前,國民黨已徵集到十餘萬人的連署,跨過了第一階段所需的八萬人「門檻」,正準備將該「公投案」送交「中選會」和「投審會」審查,並計劃發動十萬人的「入聯公投」大遊行。盡管國民黨的「入聯公投」,是使用「中華民國」的名稱,但在本質上與陳水扁當局所採取的「台灣」名義,並沒有甚麼不同。因為「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都同樣違反了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也同樣是分裂國土的行為。

國民黨也搞「入聯公投」,顯然是為了選戰考量:一是為了奪回選戰主導權,避免民進黨壟斷選戰的話語權,及藉「公投綁大選」催熱選情;二是要藉也搞「入聯公投」,分散扯薄民進黨「入聯公投」的得票率,使其「入聯公投」議題跨不過「門檻」而遭否決。大選過後,即清掃戰場,設法消彌藍軍也發動「入聯公投」的負面影響。

但即使如此,國民黨也是做了「動機與效果不統一」的蠢事,而且也有被民進黨牽著鼻子走或跟隨民進黨的調子起舞之嫌。重犯當年從反對「公投立法」,到為了奪回主導權而搶先拋出《公民投票法》草案並強渡關山,挾藍軍佔議席過半優勢將之通過,但卻被陳水扁所利用的錯誤。

實際上,表面上看,國親兩黨所研擬的「公投法案」,雖然「門檻」設計很高,後來「公投綁大選」的兩道「公投」議題也因此而遭到否決,但「公投法」設置了第十七條「防御性公投」條文,卻給陳水扁當作是「巧門」,利用其無須連署也不用受時程限制,只須由「行政院會」提出即可進行的「巧門」,發動了「防御性公投」,為陳水扁實施「公投綁大選」,從而哄托了選情、扯高了得票率,而提供了機會。

國民黨今次也來湊「入聯公投」的熱鬧,坐證了陳水扁搞「入聯公投」的「正當性」,有「長對手威風」之嫌。這本身就將使自己在大選中的各項訴求,減弱「正當性」及失去感召力。如果馬英九選輸的話,那就怪不得別人「很會選舉」,而應當首先檢討自己的「長對手威風,滅自己志氣」的策略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