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家庭生活三面受壓苦旱亟時甘霖早降 弱勢家庭生活三面受壓苦旱亟時甘霖早降

前昨兩日亞洲股市連續暴跌,遍地哀鴻,慘烈之狀不亞於十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由於這次股災的肇因,是受美國次級房貸危機所累,美元匯值受到較大的壓力。再加上內地有財經學者提出「大量拋售美元」的建議,更使美元匯率如驚弓之鳥,其對日元進一步貶值,已可預期。而與此同時,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也有增無減。這就導致間接與美元掛鉤的澳門元,無端受累,其匯率根本無法反映本應較為堅挺的澳門元的真實幣值。

另一方面,據國家統計局本周一發佈的數據顯示,七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百分之五點六,創十年新高。中國已連續五個月CPI增幅超越百分之三的紅線。內地經濟學者認為,中國通貨膨脹的「子彈」已經出膛,不但將傷及資本市場,而且也對民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生活產生影響。

這就是說,澳門居民的消費價格水平及澳門的幣值正受到人民幣升值、內地消費價格總體水平急升,及美元疲弱的三面夾攻。一方面,由於澳門幣間接與美元掛鉤,而人民幣不斷升值,使到主要是來自內地的副食品的價格,不斷攀升,澳門居民都普遍感受到了通貨膨脹、物價上升的壓力。尤其是約佔七成的工資收入水平低於「中位數」的中低收入階層,生活壓力加重,叫苦連天,更增添了「未能享受到澳門整體經濟發展的成果」的挫折感。另一方面,由於澳門元對人民幣相比貶值,在粵澳經濟進一步融合,澳門居民也多到珠海消費的今天,澳人的購買力已大受削弱,使他們加深對特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有關澳門元不與港元/美元脫鉤決定的無奈和不滿。

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本欄曾以《另類通貨膨脹:澳門元矮人(民幣)一截》為題議評指出,澳門元應與美元間接脫鉤,而與人民幣掛鉤。因為澳門元現今是堅挺貨幣,不但有強勁的經濟發展狀況及政府財政盈餘作後盾,而且也有充裕的外匯儲備作支撐。澳門元與本身經濟發展狀況與比澳門較為遜色的香港所發行的港幣掛脫,就已脫離了澳門的實際情況。澳門元因港幣與美元採聯繫匯率而間接地與經濟發展疲弱的美國所發行的美元掛鉤,就更是違背經濟規律。但問題是,人民幣至今仍不是可在國際貨幣市場自由兌換的貨幣,故澳門元在與人民幣直接掛鉤後,可能會對依「澳門基本法」規定可「自由兌換」的澳門元,在國際市場上的流通造成一定的影響。

由於在兩岸四地中,內地、澳門、香港的經濟發展勢頭不同程度地向好,外匯儲備也名列全球前茅;而台灣地區的經濟也在復甦之中,外匯儲備也在國際上排列較高位置;故曾有人建議,參考「歐元」的經驗,兩岸四地實行統一貨幣,發行「中元」,以代替目前的人民幣、澳門元、港幣及新台幣。這一議題甚佳,無論是在財經角度還是從政治層面,都有利於促成國家的統一大業。但在目前,時機尚未成熟。要待二零零八年台灣大選後,由中國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獲勝,按照其前主席連戰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談所達成的「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問題」共識,或許就是開啟兩岸四地統一發行「中元」協商的時候。屆時,澳門元就可與人民幣並駕齊驅了。

當然,政府堅持澳門元仍繼續與美元掛鉤,自是有其理由,也可能因為澳門是國際城市,並實行「一國兩制」,不宜與並非國際流通貨幣的人民幣掛鉤。至於兩岸四地統一發行「中元」的問題,更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至少也是待到兩岸統一之後才能實施,遠水救不了近火。

特區政府似是已覺察到通貨膨脹加劇及兩極分化、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的問題。實際上,特首何厚鏵上周四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就承諾,將在短期內對社會上一些低收入家庭,採取直接金錢資助其生活補貼措施,使基層居民保持一定的生活素質。何厚鏵又表示,具體操作辦法,將會盡量聽取各方面意見,希望盡快落實此項措施。

由於通貨膨脹勢頭之急,幅度之大,已壓到中低收入家庭喘不過氣來,故有關的直接津貼貧困家庭措施,不宜再拖。早一日實施,就使貧困家庭能早一日紓困。如果再拖下去,再好的政策,也發揮不了它的應有作用。

還有,特區政府在研究具體操作辦法時,也須注意特首的美意是否會遭到執行部門「打斧頭」的問題。實際上,這方面不是沒有教訓。就以我們所在的新聞行業為例,一個新聞從業員的醫療保險問題,就長期處於「議而不決」狀態。另外,年前何特首在與新聞界春茗時,曾主動提出,鑑於通脹壓力加大,政府將適當增加對各報社的資助,以俾記者加薪。但執行部門七弄八算之下,最後各報社每年增加的款項,才三幾萬元,根本難以達成何特首「為記者加薪」的美意。

希望,特區政府在落實何特首關於發放生活津貼給弱勢家庭的承諾時,能夠吸取此類「上面政策對頭,下面執行走樣」的教訓,以免糟踏特首的美意,甚至是連累特首的誠信也遭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