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錫(方方土)政治豪賭以正常國家決議文為籌碼

民進黨的「長昌配」成局後,更顯得游錫(方方土)「斯人獨憔悴」--只有為另兩位「天王」「抬轎」的份兒,自己卻無「轎」可坐。而且,隨著「長昌配」競選總部的成立,自己也將逐漸陷於邊緣化。「長昌配」選贏了,勝利成果沒有自己的份;「長昌配」敗選了,自己卻要揹上「輔選不力」的罪名。但游錫(方方土)卻又不甘心就此淡出,只好退而求其次,爭取做個「深綠」陣營「二老闆」,就可成為「大老闆」陳水扁一人之下,眾多「深綠」團體及原教旨主義者萬人之上的「共主」。為此,他就把自己的政治前程,豪賭一舖--以「正常國家決議文」為籌碼,向謝長廷、蘇貞昌以至陳水扁「梭哈」。於是,就有了游錫(方方土)日前要脅陳水扁,聲稱如不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他就不知如何為「長昌配」輔選,因而只能是辭去民進黨主席之舉。

然而,「正常國家決議文(草案)」的立議原意及其內容,都不是謝長廷的「心頭愛」,相反他還認為是妨礙他贏得「總統」選舉的絆腳石。因而抵制推出「正常國家決議文」,更是反對「正常國家決議文」作為其競選綱領。曾熱衷推出「蘇修路線」的蘇貞昌,對推動「正常國家決議文」也欠缺積極性。就連一心要推動「入聯公投」的陳水扁,也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符合台海現狀為由,並不主張推動「正常國家決議文」。這就注定了昨日的民進黨中執會,難以按照黨中央機關的意願,搶灘成功。

實際上,昨日提交中執會審議的「正常國家決議文」草案新版本,盡管已刪去被視為「衝著謝長廷而來」的「要破除『憲法一中』的迷障」的敏感內容,但與會的謝長廷本人及「謝系」中執委仍諸多質疑及反對意見,甚至具體挑剔到「決議文」將廢除「五權憲法」而改為「三權分立」體制的問題。由於意見不一致,更由於「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擔心會流失大量中間及淺綠選票,故昨日的中執會根本就不能完成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草案)」的原定任務,而決定由「九人小組」再開會討論擴大中執委參與整合的版本,最後交由「總統」、下任「總統」參選人及黨主席確認,再提交八月三十日舉行的中執會審議。

但按民進黨有關內規規定,中執會向「全代會」提案,必須在開會前一個月為之。也就是說,如果八月三十日的中執會仍未能審議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草案)」,就趕不及向已定於九月三十日舉行的第十一屆第二次「全代會」提交。要不,就是按照謝長廷的意願,不將審議表決「正常國家決議文」納入「全代會」的議題;要不,就是「全代會」遷就中執會審議「正常國家決議文(草案)」的時程,延期舉行。

謝長廷反對「正常國家決議文」,除了是他主觀認定該「決議文」是游錫(方方土)衝著他而來,要絆掣他的政治障礙之外,他也不同意「決議文」的立議原意和其中相當一部份的內容。按照謝長廷的想法,「台灣前途決議文」已解決了民進黨的方向和路線問題,如果再通過一個內容與「台獨黨綱」近似的「正常國家決議文」,按照「後法優於前法」原則,就等於是否定了「台灣前途決議文」,回到「台獨黨綱」的原點。這不但有悖於他的政治認知,而且也擔心將會嚇跑中間及淺綠選民。

在這方面,陳水扁與謝長廷是殊途同歸。--陳水扁不贊同「正常國家決議文」,並非是反對「決議文」所宣揚的「台獨」分裂內容,而是因為他能當選「總統」,與民進黨能及時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有關。而且,他當選的是「中華民國」的「總統」,而不是「台灣共和國」的「元首」,因而在道義上,他必須恪守「台灣前途決議文」所主張的「台灣已經獨立,國號叫中華民國」。如果再通過回到「台獨黨綱」原點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也就等於是否定了他自己的「中華民國總統」的「法統地位」。

一些「極獨」中執委如蔡同榮等,也不滿意「決議文」。這並非是因為他已經放棄「台獨」立場,而只不過是他不滿黨中央強作出頭,剝奪了他研擬「決議文」的主導權及光芒。實際上,當初民進黨中執會是議決由蔡同榮牽頭成立九人小組負責草擬「決議文」的工作的。但九人小組成立後,曾先後三次流會,一直未正式開展工作。黨中央焦急萬分,於是就指示政策會,繞過九人小組自行草擬「草案」。這看在蔡同榮的眼中,當然是「奪權之痛」。遭此「屈辱」,即使是「決議文」的內容符合自己的心意,心中也極是不快,因而也就「恨烏及屋」地不開腔支持這個「決議文」。

不過,從種種跡象看,謝長廷為了獲得黨內尤其是黨中央的支持,已經調整策略,不再硬橋硬馬阻檔「決議文」,而是要聚攏集中力量,在「全代會」審議「決議文草案」時,修改其中的一些「刺眼」的文字,爭取「決議文」較為符合他的原意。這樣,他在選戰中,也就持有了強有力的輿論武器。但謝長廷能否如願以償,仍需拭目以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