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推動和平談判更要做好軍事鬥爭準備

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有關台灣工作方針政策的論述,在台灣地區引發強烈的反響。其中有媒體和學者提出,胡錦濤在強調兩岸同胞要共同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的同時,卻未有提及到「入聯公投」,也未有提及《反分裂國家法》以至「啟動非和平手段」,出乎人們意料之外。這是因為,民進黨當局早已作好準備,要借用「十七大」報告中的「強硬內容」尤其是抨擊「入聯公投」的論述,來作為煽動對立情緒的「工具」,及民進黨候選人的「吸票機器」。顯然,北京已從過去的做法中吸取教訓,並沒有按民進黨當局的「設計」的方向發展。相反,還盡量採用台灣民眾聽得懂和容易接受的語調和詞彙,來闡述北京的對台工作方針政策,並向執政民進黨發動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的「心戰」,使到民進黨當局措手不及,猝不及防。

在原定對中共「十七大」的攻防計劃流產之後,陳水扁心猶不甘,回過頭來集中攻擊「兩岸簽署和平協議」這個命題,宣稱若在「一中原則」的框架下,就不是和平協議,而是「投降協議」。還聲稱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必須符合三項條件:放棄「一中」原則,廢除《反分裂國家法》,撤除針對性的九百多枚飛彈。

陳水扁的談話內容,再次與其「保護傘」--美國政府南轅北轍。實際上,胡錦濤的「十七大」報告,受到白宮的歡迎。白宮新聞秘書強卓還指出,胡錦濤報告中呼籲兩岸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是「走向正確方向的一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湯普森也表示,華盛頓鼓勵海峽兩岸展開任何有利於達成和平協議的行動。張卓還表示,白宮注意到胡錦濤「溫和的措詞」。

白宮的觀察是相當銳利、準確的。但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措詞溫和,主要是考慮到既然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就應是以說理的理性措詞來爭取台灣民心。而且,也是為了避免為民進黨當局利用為煽動對立情緒,撕裂族群的工具,而非是示弱。更重要的是,不要給民進黨當局留下絲毫的「最佳助選員」幻想。

實際上,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就對「台獨」分裂活動作出了嚴厲的警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連續兩個感嘆號,已凸顯了這兩個「不容」、「不允許」的強硬力度。這是人們評價胡錦濤對台政策中「硬的更硬」的具體展現。

其實,「硬的更硬」,不單止是在「十七大」報告中關於對台工作方針政策部份中展現出來,更是在有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部份中得到充分的展現。--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代表中共全黨宣佈,將全面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做好軍事鬥爭準備,提高軍隊應對各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貢獻力量。就是在全面闡述軍隊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中,突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的對台軍事鬥爭的準備工作。

實際上,其中的「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之語,其針對性很強,指向性也很明顯。「做好軍事鬥爭準備」,當然是要做好能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提高駕馭和指導戰爭的能力,掌握戰爭的主動,周密規劃、全面部署和深入開展戰爭的準備,爭取一戰即勝。而軍事鬥爭準備的意旨,就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台灣當局企圖將台灣從中國版圖上分割出去,當然是軍事鬥爭的主要目標。

很明顯,「十七大」報告是將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的鬥爭,分置在對台工作和國防建設兩個領域之內。在對台工作領域內,主要是強調「和平統一」,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兩岸談判,以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而在國防建設領域內,則是強調做好軍事鬥爭準備,隨時準備粉碎「台獨」勢力將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的圖謀,以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兩者之間,是同等並列,也是相輔相承的,缺一不可。

當然,這種將同一大題的兩項子題分置於兩大領域之內的做法,也充分反映了北京的高度政治技巧。這就很好地回答了台灣媒體和學者關於「十七大」報告對台事務部份為何會較為理性溫和,因而避免了被民進黨利用為「助選工具」的問題。

但陳水扁不知是真的看不懂「十七大」報告,還是看懂了卻要詐傻扮懞,卻大談甚麼「三個條件」,真是「表錯情」。實際上,倘若撤除導彈,那還叫甚麼「做好軍事鬥爭準備」?這只不過是痴心妄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