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第十三屆第三次球理事會議暨「全球馬英九後援會哲師聯歡大會」,昨日假台北市國軍英雄館開幕。來自全球各個國家、地區的三百多名代表出席了大會,澳門地區也有六名理事、顧問出席大會。昨晚,中國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蕭萬長從南台灣趕回台北,向與會的二十五個國家或地區的馬英九後援會授旗,並主持誓師聯歡。「澳門地區馬英九後援會」總幹事郭贊守也從蕭萬長手中接過了戰旗並在主席台上揮舞。今日上午,與會代表還將就「如何匯集海內外同胞力量支持馬蕭贏得大選」,進行專案研討。另外,前「監察委員」葉耀鵬和著名專欄作家蘭萱,向大會作了「總統選情」專題報告。
大會的其中一項議程,原定由秘書長吳振波作會務報告。但曾因為籌辦兩岸僑聯「和平與發展論壇」奔走而中風的吳振波,今次又因籌備這次年會操勞過度,大會開幕前一日遽然逝世,面容安祥,終年八十四歲。當大會主席向與會者宣佈這一噩耗後,全體與會者肅立致哀。
吳振波是廣東五華客家人,出生於一九二四年。曾任中國國民黨海外工作會總幹事、秘書;駐秘魯總支部常委、特派員;「僑務委員會」主任秘書、僑務委員。逝世前任「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秘書長、理事長,中國僑政學會秘書長,僑聯文教基金會秘書長。
吳振波接任「僑聯總會」秘書長後不久,即發生「政黨輪替」。民進黨委任的「僑委會」委員長張富美,拋出了「新僑」、「老僑」論,極大地傷害了廣大華僑、歸僑的心,吳振波即以主持《僑訊》筆政之便,每期撰寫專文予以批判,並強烈地表達了反對「台獨」的態度。二零零四年三月,陳水扁憑靠「兩顆子彈」再次當選「總統」,對海外各地親台僑社產生重大衝擊。二零零四年五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吳振波在泰國芭堤雅國賓大飯店主持了「亞洲僑聯高峰會議」,匯聚亞洲各地區一百二十多名主要負責人的智慧和卓見,面對台灣所處的困境,決定「僑聯」今後的方向和策略。吳振波在會上作了題為《當前海內外的政治情勢》專題報告指出,對於中共的政權,我們華僑有各種不同態度,但對於中共兩台辦的「五•一七聲明」,堅決反對「台獨」,反對國土分裂,反對陳水扁和民進黨撕裂族群,以及主張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我們應該表示讚同。他在大會上指出,「僑聯總會」今後的政治立場,應以「反台獨」為優先,在現階段「反台獨」比「反共」更重要。追求兩岸和平統一,不僅是民族大義,也是兩岸長治久安、互利雙贏的保障。在和平統一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先生二零零三年三月八日在西柏坡的講話中提到共產黨員應本著「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理念來做事,這其實與兩岸共尊的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及西方「民有、民享、民治」的理念是不謀而合的。我們期盼兩岸的領導人及主要政黨領袖能在這些有共識的基礎上展開對話,確保兩岸的和平發展。
當時,本欄就分析指出,以「反共救國」起家的「僑聯總會」,已經淡化其「反共」色彩,並與此同時加強其「反台獨」的力度。而且,對於其老「死對頭」──中國共產黨的一些理論、施政及對台政策,也改採肯定和接受態度。這是一個明顯的變化,有利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海外僑胞,共同「反獨促統」,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鬥。本欄的報導分析,受到了北京的高度重視,並刊登在「內參」刊物《台港澳情況》上。
二零零五年「胡連會」後,吳振波提出了組團訪問大陸的計劃,全球各地「僑聯」組織反應熱烈。為此,他先行到北京和深圳「打前站」,作行程安排。這是他離開祖國大陸五十多年後,首次踏上大陸的土地。同年八月二十四日,吳振波率領一個由全球各地僑領組成的七十多人「華僑救國聯合總會全球代表大陸參論團」,進行主軸為「結合海外廣大華人的力量,促進海峽兩岸的互惠合作與進步繁榮,進而謀求中國未來之民主和平統一,並期盼兩岸共同維護海外華人權益與增進僑社之興盛發展」的參論活動。此行受到了大陸的對口團體──中國僑聯和宋慶齡基金會的熱情接待,並與台僑,僑辦和政協部門的負責人會面。這次「破冰之旅」,相當成功。翌年六月又組團進行第二次訪問。
經過兩次訪問大陸後,吳振波向中國僑聯主席林兆樞建議,兩岸僑聯團體在深圳聯合舉辦「和平與發展論壇」。該議獲得熱烈回應,經多次磋商,最後決定於今年七月六日在廈門舉辦「和平與發展論壇」。為了做好籌備工作,吳振波不顧八十高齡及高血壓疾病,冒著酷暑,親自前往廈門磋商。由於連日奔波,不幸在廈門中風,在當地黨政領導關懷下,醫生全力搶救,終轉危為安。後經台灣「陸委會」及海基會開通「小三通」緊急救助專線,經金門直折返台治療。
吳振波的辛勞,換來了堪稱為「國共論壇」的子論壇──兩岸僑聯團體「和平與發展論壇」的成功。正當他繼續籌劃明年在澳門舉辦第二屆「和平與發展論壇」時,卻不幸積勞成疾,騎鶴西歸。昨日,出席「僑聯總會」的全球代表,都誓言要繼承吳秘書長的遺志,完成其未完的事業,與中國僑聯攜手合作,繼續辦好「和平與發展論壇」,促成全球華僑、華人的大團,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台北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