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作出鄭重承諾粵港澳合作將晉新階段 汪洋作出鄭重承諾粵港澳合作將晉新階段

近日內地進行中共「十七大」及十七屆一中全會結束以來幅度最大的一次省級主官調整。其中最為港澳居民關心的,是中共政治局委員、原重慶市委書記汪洋,出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而同為政治局委員的原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則「另有任用」。但據小道消息說,張德江是已被中央安排出任國務院副總理,接替即將卸任的吳儀。不過,此項任職仍須經過明年三月召開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投票決定及國家主席任命的程序。

汪洋前日在中央組織部長李源潮宣佈他的廣東省委書記任命的由廣東省委召開的全省領導幹部會議上的講話,專門提及到港澳事務。他說,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也是廣東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充分發揮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與港澳經貿聯繫緊密的經濟優勢,堅持相互支持、互利共贏,進一步提高粵港澳合作水平,開創粵港澳合作的新局面,為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張德江在「告別演說」中,在回顧他在廣東五年的工作時,並未提及港澳事務。

汪洋的這個「進一步提高粵港澳合作水平,開創粵港澳合作的新局面,為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表態,似乎預兆著,汪洋在出任廣東省委書記後,粵港澳區域合作將會有較大的突破,并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而且是朝著有利於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方向發展。這是七百萬香港居民和五十萬澳門居民之福。

汪洋如此自覺地看重粵港澳合作,看來其動力主要是來自如下兩個方面:一、在外因方面,是來自中共「十七大」精神的鼓舞和激勵。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上指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重大課題。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著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鼓勵香港、澳門各界人士在愛國愛港、愛國愛澳旗幟下和衷共濟,促進社會和睦;加強內地與香港、澳門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積極支持香港、澳門開展對外交往,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澳門事務。

十七大「報告」中的這段內容,強調了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性和任務的長期性,把香港、澳門管理好和建設好。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關係到國家發展的全局,關係到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影響重大。因此,經「十七大」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總綱」部份的第二十個自然段,也鄭重地增寫了「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這就顯示,保持香港、澳門繁榮穩定,是中共全黨的奮鬥目標之一。

要落實貫徹「十七大」的這個精神,當然是必須執行「十七大報告」中所提出的幾項任務。而廣東省作為與香港、澳門山水相連、地理位置最接近的省份,執行其中的「加強內地與香港、澳門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就更是責任比其他各省、區更加重大。汪洋作為新到任的廣東省委書記,更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當然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已經成為中共全黨意志的這些要求。

其二、在內因方面,得益於汪洋本人曾擔任過的職務所鑄就的「全國一盤棋」意識及重視內地與港澳的跨境合作,較少地方地益保護主義情緒。實際上,從中共中央授權新華社發佈的汪洋的簡歷看,他曾任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也曾任國務院副秘書長、機關黨組副書記。這兩個任職經歷,使他能夠擺脫此前曾任地方官員﹝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長﹞時的地方利益保護主義觀念,鑄就了「全國一盤棋」及區域合作的意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國家發計委的職能之一,是「引導和促進全國經濟結構合理化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而國務院辦公廳也負有協調全國各地區合作發展的責任。這就使他十分重視內地與港澳的區域合作,他在出任廣東省委書記之後,就可大展身手,將自己的理念化為實際行動。

無可諱言地說,在過去的五年,粵港澳合作雖然有較大的進展,但與中央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離,未能盡如人意。尤其是廣東省的GDP繼超越香港之後,又趕上了台灣,財大氣粗之下,有點兒瞧不起香港,更遑論澳門。本來,當張德江初調廣東時,人們以為他會以其主政浙江省時,主動搞好與上海市關係的經驗,來處理與港澳的關係。但可能是上海強於浙江,與廣東GDP強於港澳、尤其是前幾年香港經濟形勢不那麼好相比,存在著「位勢轉易」效應,似是「張氏浙江經驗」未能在粵港澳關係方面發揚光大。單是對橫琴發展的定位安排,就令人頗為失望,幸得溫家寶總理及時糾偏。

如今,自覺落實貫徹中央要求的汪洋書記,將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視為「廣東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並作出了相關的承諾。我們期望,在汪洋主政廣東之後,粵港澳今後發展的合作形勢,將出現嶄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