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國民黨黨團提出的《中央選舉委員會組織法(草案)》,昨日在「立法院」再度闖關。正如人們事前所預料的那樣,民進黨「立委」必然會重演年初首度審議「中選會組織法案」時,以鎖門、搶話筒、佔據主席台等流氓手段,阻止王金平主持會議的方式,以杯葛審議法案的「院會」一幕,令到該法案再次受阻。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今次國民黨黨團雖然也下達了甲級動員令,但「立委」們的反制動作並沒有很堅決、激烈,相反刻意讓出主席台的掌控權,還好整以暇地拍照、錄影,「蜻蜓點水」地做了一些舉示「我要開會」大字報的「假動作」,讓王金平宣佈暫停該法案的審查,交付協商,等於是「闖關」失敗。這正如民進黨「立委」喧聲「攏是假」那樣,其實國民黨昨早也是在「演戲」,並無一定要讓法案成功闖關之意。
那麼,國民黨「演戲」給誰看?首先,是「演」給泛藍執政的十八個縣市的政府和選委會以至將會被安排參加投開票所工作的選務人員看,以示國民黨中央堅決支持他們按照「二階段領投票」作業安排的決心和實力。其次,是「演」給廣大中間選民看,以凸顯民進黨是何等的橫蠻、粗野、破壞秩序,與強拆「大中至正」牌匾的做法形成鮮明的互照,希望能喚醒中間選民,在「立委」和「總統」投票中作出正確的抉擇。當然,在這套「戲碼」中,國民黨是在當「導演」,真正「演戲」的是民進黨「立委」。
實際上,國民黨本身不想也不敢像年初那樣「來硬的」,因而只是按照預定的「劇本」,「演」到恰到好處時就落幕。其原因有三:一、時機不適合。因為如果「來硬的」,反倒將被民進黨「立委」反咬一口,攻擊國民黨「蠻不講理」、「以大欺小」,這將對中南部國民黨「立委」參選人造成負衝擊。現在,「立委」選情對國民黨相當有利,陳水扁氣急敗壞,正想盡辦法在藍、綠候選人惡鬥的選區,為民進黨候選人「加力」。如果國民黨在「中選會組織法案」「闖關」問題上過猶不及,很會製造顛倒是非話題的陳水扁就有了「相罵本」。倘此,很可能會令國民黨「立委」選情出現變數。
二、鬥志不旺盛。目前正是「立委」選舉的緊張時刻,國民黨各位已被提名參選爭取連任的「立委」,心思都放在自己所在選區的經營,而無心將太多的精力放在「立法院」的費耗。另外,若干未獲提名的現任「立委」,也是無心戀戰。再加上國民黨內部對「中選會組織法案」的「合憲性」,尤其是「中選會」委員按政黨比例分配名額的做法,是否會抵觸「大法官會議」對「NCC」按政黨比例分配委員名額的規定作出「違憲」定性的「釋憲文」,心存疑慮。因此,即使是國民黨團祭出了「甲級動員令」,也只有那些已獲下屆「立委」提名的北中部「立委」在配合「演出」,其餘者並不賣命。既然人心不齊,注定是「闖關」失敗,又何必硬來。
三、會授人挑撥分化把柄。在整個「中選會組織法」「闖關」的過程中,可見黨中央與「立法院長」王金平的態度並不一致。秘書長吳敦義及對他言聽計從的主席吳伯雄是「強硬派」,而王金平則是「溫和派」。為此,綠營已在運用其一貫擅長的「造謠反間計」放出風聲,謂吳敦義此舉是要刻意暴露王金平「主持議事不濟」的弱點,為自己下屆競選「立法院長」掃平道路。如果黨中央「來硬的」,王金平再次陷於進退兩難維谷,民進黨的造謠家們就大有「文章」可做,必會引發國民黨內「中央派」與「地方本土派」的大分裂。基此,國民黨不敢就「中選會組織法案」拼到底。
當然,從另一角度看,今次國民黨中央「導演」的這齣「戲碼」,卻又折射了國民黨現在終於也懂得了耍弄謀術,讓民進黨一頭衝落國民黨一手挖好的陷阱。
實際上,過去人們常說民進黨懂得耍弄謀術,製造陷阱性話題,誘導國民黨隨之起舞而栽落陷阱,如「入聯公投」、「去蔣化」等均是如此,現在又來個拆卸「大中至正」牌匾。經常吃虧的國民黨,這次學得聰明了,來了個「以毒攻毒」,明知民進黨「立委」不惜流血衝突及國民黨動員能力有變數之下,刻意創作了「中選會組織法案闖關」的「劇本」,設法凸顯民進黨的橫蠻無理,讓中間選民看清楚民進黨的真面目。這正是昨日國民黨「立委」不但是「提醒」記者們趕快拍下民進黨「立委」癱瘓議場的情景,而且自己也頻頻拍照存證的原因所在。
其實,這種挖好陷阱讓民進黨栽跌落去的謀術,已在「二•二八株連九族法案」中運用得淋漓盡致。--當王幸男等民進黨籍「立委」提交該法案時,國民黨團已預估到這個違反人權的法案必會引發民間強烈譴責,因而在該法案付交程序委員會審議時,程序委員會的泛藍委員,并沒有仗著程序委員會因按政黨比例分配名額,而使泛藍委員佔有過半優勢,像過去那樣將之攔下,而是讓其過關。民進黨不知是計,相反還彈冠相慶,興衝衝地將之提交「院會」審查,結果果然如國民黨所料,該法案一經曝光,當即引發輿論和社會大嘩,就連民進黨內一些人也連連搖頭。此役,充分暴露了民進黨中深綠者打著「民主」旗號反民主的醜惡靈魂。國民黨的「引君入甕」謀術相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