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務操作機關算盡民進黨聰明反被聰明誤

隨著明年初「立委」、「總統」選舉的日漸逼近,越來越暴露了民進黨人在選制設計和確定選舉日期等方面的「失算」。原本以為可以為民進黨「加分」的權謀,極有可能會適得其反,變成將會使民進黨「失分」的重要弊因。

民進黨人對選制、務設計最大的失算,是有關「立委」議席減半及改制為「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問題。當初提出這一訴求的,是民進黨的「聖人」林義雄。當時,「立法院」首次履行「修憲權」,進行第七次「修憲」的首期程序。為了向仍在猶豫不決的同黨戰友和敵黨政客施加壓力,他率領一群以反「核四」人士為主的群眾,在「立法院」外夜以繼日地靜坐。林義雄提出這些訴求的主要理由是:「立法院」二百二十五席「立委」與美國相比,每名「立委」與選民的比率過高,增加了低素質候選人當選的機會,因而是否贊成「立委減半」就成了政黨是否認同「改革」的分水嶺。「中選區複數應選名額」的選制,容易讓一些 「黑金」型人物靠買票當選,只有將選制改為「小選區單一應選名額」,才能保證「清流」人物當選。而「一票制」容易被政黨鑽空子,以提名形象較佳者作「區域立委」候選人,並將形象欠佳者塞進「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安全名單的辦法,達到「天使帶動魔鬼」的目的。民進黨以及國民黨迫於「聖人」的壓力,及擔心會被抹黑為「反對改革」,不顧親民黨、台聯、新黨的反對,強行通過了含有「立委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等內容的「修憲案」。

但新選制實施的結果,卻使民進黨吃了大虧。首當其衝的是台灣選民結構仍是藍大於綠的基本盤,使到「單一選區兩票制」的設計,頗為不利民進黨。本欄日前曾分析,金門、連江、澎湖、台東、花蓮、基隆等人口特少但仍分配一個議席的縣市,因是泛藍地盤而讓藍軍白佔了六個議席。原住民的六席也幾乎全是泛藍囊中之物。這就使泛藍不用費勁就拿下了十二席,而且還是每一席位所代表的選民數目偏少,呈現「票票不等值」。另外,泛藍實力較大的北中部縣市,因人口較多而獲分配較多議席,而南部縣市雖然是民進黨的「天下」,但因人口相對較少而使所獲分配議席較少。由於選區的劃分和議席的分配都有利於藍軍,這就將會形成民進黨在「立委」選舉中,雖然總得票率將能保持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基本盤,但當選議席卻可能只佔總議席百分之三十幾的「不對稱」情況。因此,民進黨內部普遍認為,明年初的「立委」選舉,民進黨必輸無疑,只差在小輸還是大輸而已。這也正是近來身兼民進黨主席的陳水扁之所以那麼氣急敗壞地走極端路線的主要原因,希望能把對民進黨失望而有可能會拒絕投票的深綠選民激發出來投票,盡量爭取「小輸算贏」。

「立委」議席減半及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民進黨造成的另一負面衝擊,是由於名額減少,且單一選區只能推出一名候選人,致使民進黨在初選時,各派系參選人為了爭出線,而互相踐踏。「謝系」、「游系」與「蘇系」聯手打擊「新系」,造成黨內大分裂。更嚴重的是各派系在惡鬥中使用了卑劣的手段,使民進黨本已在執政後貪污嚴重而受到破壞的「清流」形象,雪上加霜。這場惡鬥下來,「新系」人馬對「謝系」結怨甚深,直到現在仍不願表態是否進駐謝長廷的「總統」競選總部。謝長廷缺少了擅於操盤、曾為陳水扁兩次「總統」選舉立下汗馬功勞的「新系」的輔選,戰力必將不足。

民進黨人選務安排的另一失算之處,是將「立委」、「總統」選舉的日期拉得太近。這有可能會由於民進黨在「立委」選舉中的選情慘淡,對兩個月後「總統」選舉的選情造成嚴重的衝擊,「一損俱損」。

本來,民進黨人的打算,是在把「總統」選舉與「立委」選舉合併一起進行後,可用「母雞帶小雞」的手法,由「總統」候選人來帶領黨籍「立委」候選人的選情。為此,就操縱「中選會」,將「立委」選舉的日期從慣常的十二月上旬挪後,並以圖也把「總統」選舉日期挪前的方式,實現「二合一」選舉。

但由於「憲法」規定,「立法院」的會期由二月一日開始。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又規定,「立委」選舉必須在現屆「立委」任期結束前十日前進行,再加上選舉投票日是安排在星期六進行,故「立委」選舉日期即使再往後移挪,也不能拖過一月十九日,後來是確定一月十二日。

但與此同時,「憲法」規定,「總統」任期是從新一屆的五月二十日開始;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卻又規定,新一屆「總統」必須在現任「總統」任期結束三個月內進行。也就是說,「總統」選舉的日期即使再往前挪移,也不能早於三月二十二日。結果,已經往後挪移的「立委」選舉日期,難以與無再往後前挪移的「總統」選舉合併進行。

由於民進黨初選產生的「總統」候選人,並非是陳水扁認為戰力較強的蘇貞昌,而是戰力稍遜的謝長廷;也由於民進黨的「立委」選情,將不容樂觀,故民進黨人終於驚覺,將「立委」選舉日期往前挪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由於兩項選舉的日期相隔不遠,「立委」選舉的失利,將會對「總統」候選人的選情造成負面衝擊。

本來,謝長廷還認為,「鐘擺效應」將會發揮作用,亦即民進黨「立委」輸選,選民們會在「總統」選舉時還民進黨一個「公道」。在一般情況下,這個「鐘擺理論」確是有一定道理。但問題是,民進黨的政績太爛,且貪瀆嚴重,也使其「清流」形象殞落,致使「鐘擺效應」難以得到應驗。

這一點,連陳水扁也察覺到了,因而批評謝長廷不要指望「鐘擺效應」,而是要警惕「西瓜偎大邊」效應,要他趕快參加為黨籍「立委」候選人輔選,不要將自己的選戰與「立委」選舉作出切割。但謝長廷雖然不再堅持「鐘擺效應」,卻仍以「民主效應」作回應。

如果謝長廷的選情果是在「立委」選舉後,發生選民們「西瓜偎大邊」心理,紛紛轉向馬英九的話,民進黨當初指令「中選會」將「立委」選舉日期挪後,就真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