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六屆「立法院」第六個會期,於昨日結束。也就是說,如果在明年二月一日之前,不召開臨時會,本屆「立法院」算是吹起「熄燈號」。昨日,藍綠各位「立委」各奔前程,正在爭取連任的,奔回自己所在選區拼選戰;確定不再參選的,則穿起博士服,舉行小型「畢業典禮」--慶祝修完三年「立法課程」後,回家尋找職業出路。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立法院」每年有兩個會期,由「立委」自行集會。第一個會期從二月到五月底,第二個會期從九月到十二月底,必要時可以延長。「立委」每年二月一日、九月一日起報到,由各黨團協商決定開議日期。依慣例,通常第一個會期會延至六月份結束,第二個會期則大都從九月中旬才開始。若經「總統」解散後改選者,於選舉結果公告後第三日起報到,第十日開議。「立法院」於停開院會期間,遇有重大事項發生,經「立委」四分之一以上之請求,可以恢復開會。此外,經「總統」之諮請或「立委」四分之一以上之請求,亦得召開臨時會。而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院」解散後,應於六十日內舉行「立委」選舉,並於選舉結果確認後十日內自行集會。休會期間,遇有「行政院」移請覆議案時,應於七日內自行集會。「立法院」經「總統」解散後,在新選出的「立委」就職前,視同休會。惟遇有「總統」發佈「緊急命令」的情況,則應在三日內自行集會。
從第七屆即新一屆「立法院」起,「立委」每屆任期為四年,故以後每屆「立法院」共有八個會期。而且,此後每屆「立法院」與每任「總統」的任期基本上同步,就為可以「立委」選舉和「總統」選舉合併進行,提供了前提條件。日後,如經過「立法院」決議,延長一屆直轄市長的任期一年,也可實現「總統」、「立委」、直轄市長「三合一」選舉,此後直轄市長即回復到法定的四年。亦即與「總統」、「立委」同步。這樣就可實現「三合一」選舉與縣市長、縣市議員選舉相隔兩年進行,亦即實行選舉的集中化和選期均衡化,可節省社會成本。
第六屆「立法院」第六個會期昨日結束後,國民黨內部即傳出不排除將會在第六屆「立委」任期(至明年一月三十一日止)正式結束前發動一次臨時會。估計,這是因應本月二十八日馬英九「特支費案」二審宣判倘出現狀況所預採的危機處理措施,以利尋求修法解套。另外,也有可能在陳水扁強硬推銷「公投綁大選」及「一階段領投票」之下,召開臨時會審議修改「選罷法」和「公投法」,向「二階段領投法」提供法源依據。但「憲法」規定,「立法院」通過的法案必須由「總統」簽署頒佈才能生效,或許陳水扁將會拒簽這些「限扁法案」。而此時由於「立法院」屆期已滿,將不會發生所謂「解散立法院」或「立法院」再次以三分之二同意通過法案,陳水扁不能不簽的「憲政危機」。
在第六屆「立法院」第六個會期的最後三天(連續三天的院會視為一次會),朝野「立委」既有鬥爭,又有協調合作,進行法案「大清倉」,通過了《離島建設條例》等多個法案,二零零八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也獲得通過,但「法官法」等法案則因未獲藍綠黨團共識而未有通過。按照《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這些未獲三讀通過的法案,視同廢案。在「立法院」新的屆期開始後,各相關提案單位必須重新提案,那怕是原文不動地將舊法案重新提請,也須如此。
最令人感到興趣的是,前日「立法院」通過的二零零八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竟然是以僅刪減百分之零點八的「歷史新低」紀錄,獲得輕鬆過關。泛藍「立委」並未像以往那樣挾其多數議席優勢,大幅刪減「總統預算」,是基於兩個方面考量:
一、明年「總統」選舉,馬英九贏的機會不小,亦即國民黨有可能重新執政。因此,大幅刪減預算,等於是自斬手腳。
二、「立委」選舉在即,大幅刪減預算極有可能會為民進黨提供攻擊國民黨的「子彈」,不利選戰。
實際上,二零零一年的第五屆「立委」選舉,民進黨文宣部即是針對國民黨黨團大幅刪減「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的情況,製作了一系列「再怎麼野蠻」的電視文宣。其內容是國民黨「立委」刪減了維修河川、學童午膳費之類的預算,令到河川失修,學童捱餓,然後就以一句「再(在)怎麼野蠻(取其中的「在野」諧音),也不能刪減預算」,來攻訐國民黨,結果,這些文宣打動了部份中間選民的人心。再加上新成立的親民黨也扯走了國民黨部份選票,國民黨就由第一大黨淪為第二大黨,民進黨卻成了「立法院」內第一大黨。
這個教訓,相當深刻。故此,在今次「立委」選戰開打後,國民黨反其道而行之,搶先打出「再怎麼執政」系列文宣廣告。而民進黨則不甘示弱,也重新製作了新一輯「在怎麼野蠻」文宣廣告,如果國民黨「立委」大幅刪減預算,就正好是自動「撞上槍口」,為民進黨提供「相罵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