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行政區劃調整的時代來臨?

近一年來,國內有數個城市陸續進行了調整行政區劃的大手筆改革,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廈門等。除上述直轄市、經濟特區外,部分大中城市也著手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或正醞釀調整。

北京市近日推動的行政區劃改革吸引了公眾的眼球,故宮所在的北京市東城區,以及中南海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區同時向南擴充版圖,“吞併”崇文、宣武兩區。實際上,近一年來,國內已有數個城市陸續進行了調整行政區劃的大手筆改革,包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廈門等。除上述直轄市、經濟特區外,部分大中城市也著手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或正醞釀調整。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焦洪昌指出,很多行政區劃的調整都是跟經濟發展關聯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要突破傳統行政區劃的界限,必然要引起行政區劃的變化。“最近的調整非常大,有可能在中國形成一個趨勢,或將形成某種示範效應。”

北京整合核心區資源

對於北京市政府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的請示,國務院近日做出批復,同意撤銷北京市東城區、崇文區,設立新的北京市東城區;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調整後,新東城區面積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5萬;新西城區面積5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6萬。

據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杜立群介紹,崇文區和宣武區是北京18個行政區中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兩個,發展空間受到局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明顯滯後於核心區北部。此番區劃調整,既可以共享行政資源,使城市管理更加靈活,也能在一定範圍內彌補北京城北、城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差距,發揮北京作為首都的核心功能。

北京市政府消息稱,此次涉及北京最核心區的區劃調整,有四大好處:一、有利於推進核心區南北區域均衡發展;二、有利於提高核心區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三、有利於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保護;四、有利於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對北京最大的影響是發展空間。北京四個城區發展一直不平衡,東西城發展比較快,宣武崇文發展較慢;宣武崇文是有空間沒有錢,而東西城是有錢但沒有發展空間。”焦洪昌分析,此次行政區劃調整能夠緩解北京發展空間不均衡的問題,使南北發展保持平衡;同時,將會大大提高行政效率,減少管理重複等問題,防止在小範圍內互相爭項目。

焦洪昌說,從行政區劃合併來說,此次調整是實現“大北京戰略”的一個方面。前兩年北京忙於奧運會、國慶60周年慶典等,在經濟發展上如果再沒有大的舉措戰略,就可能落後于上海、天津等城市。

兩特區範圍擴至全市 徹底解決“一市兩法”

就在北京公佈區劃調整的第二天,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擴容,範圍從原來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區擴大到全市,將寶安、龍崗納入特區範圍,特區面積從327.5平方公里擴大至1991平方公里。這也意味著深圳進入了“大特區”時代,特區一體化進程駛入快車道。從2010年7月1日開始,101項特區法規開始在全市適用,這標誌著長期以來困擾特區內外執法的“一市兩法”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1992年7月1日,深圳市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擁有了“特區立法權”;2000年7月1日,立法法正式實施,賦予深圳市“較大市立法權”。由於特區立法只在327.5平方公里的關內實行,關外的寶安、龍崗等區實施的則是通行廣東省的法律法規,造成了特區內外法規適用的不統一。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主任陳滌表示,隨著特區擴容,困擾立法機關和執法部門的問題將迎刃而解,寶安、龍崗都將適用同樣的法規。

同為經濟特區的福建省廈門市,特區範圍也將與深圳一樣擴大到全市,以解決長期存在的“一市兩法”問題。

今年6月20日,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在海峽論壇大會上透露:“國務院已批准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 這意味著,廈門經濟特區將從島內130多平方公里延伸到島內外1500多平方公里,並實現行政區劃、經濟特區、台商投資區“三區合一”。

早在2003年,廈門市就有過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劃調整,從7個區調整為6個區後,各區管轄面積、人口規模、經濟總量趨於均衡,完善了市、區行政管理體制,增強了區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作用。

增加新成員 上海新浦東“二次創業”

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宣佈開發開放上海浦東。19年間,浦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被譽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

2009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將原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新浦東雄踞東海之濱、杭州灣畔,內連揚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積1210平方公里,占全市1/5左右,常住人口412萬,經濟總量占全市1/4以上。

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浦東新區,並不僅僅是面積、人口、生產總值上的擴大,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載的國家戰略和整體功能的顯著提升。

新的浦東新區不僅擁有著陸家嘴、外高橋、金橋、張江四大傳統國家級開發區,同時增加了洋山保稅港區、上海臨港新城等正在快速發展的新的國家重要產業集聚區,如虎添翼。從此,浦東開發開放、綜合配套改革、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等三大國家戰略聚焦此地,金融、航運、貿易、行政管理體制等多個領域的改革先行先試政策彙聚於此。

天津三區並為濱海新區

2009年11月,天津官方宣佈,國務院正式批復濱海新區行政體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同意併入新設立的濱海新區。2010年1月11日,天津濱海新區政府機構正式揭牌。

1994年,天津市決定10年基本建成濱海新區,2000年設立了濱海新區工委和管委會。原來的天津濱海新區包括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3個行政區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港區3個功能區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分區域,近年功能區拓展為9個。

調整後的天津濱海新區,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00萬,包括塘沽、漢沽、大港3個城區和先進製造業產業區、臨空產業區、濱海高新區、臨港工業區、南港工業區、海港物流區、濱海旅遊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中心商務區9個功能區。城區管理機構主要行使社會管理職能,功能區管理機構主要行使經濟發展職能。

觀察人士認為,與此前7個公安分局、5個工商局、6個國稅局、6個法院、5個檢察院的繁冗構架相比,調整後的濱海新區因其行政架構統一、分工明確的特點,被寄予更多期待。

重慶設內陸唯一國家級新區

今年6月18日,適逢重慶直轄市成立13周年,中國內陸唯一的國家級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掛牌成立。

兩江新區位於重慶市主城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包括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3個行政區部分區域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兩路寸灘內陸保稅港區,規劃面積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開發建設面積550平方公里。

根據國務院的批復文件,兩江新區將是政策最優的新區,其政策不僅是西部大開發政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政策、國務院3號文件政策的疊加,同時,重慶兩江新區政策將比照浦東新區、濱海新區。

“兩江新區計劃用10年時間打造。到2020年,其GDP將從現在的800億元發展到6000億元,等於再造一個現有的重慶經濟。”重慶市長黃奇帆說,兩江新區政策之優,不光是體現在稅收等直觀的剛性政策上,更重要的是在於改革創新、開拓開放的先行先試權上。兩江新區將在住房制度、戶籍制度、對外開放模式等方面率先進行改革,不僅對西部,甚至對全國都會具有示範意義。

(吳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