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3日,國務院宣布,元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接任廖暉的港澳辦主任職務。同時對廖暉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廖暉從事港澳辦主任的13年期間,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
翻開中國近代史,人們會驚訝地發現,廖承志一家是一個特殊且富有傳奇色彩的革命家庭。在新中國的史冊裡,祖孫三代人同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廖家也是唯一。
廖家一部家庭奮鬥史幾乎就是一部中國現代革命史 一個多世紀以來,廖承志一家三代出了5位革命家。
廖承志的祖父廖竹賓:反清革命志士,早年參力口了當地反清的“三合會”,並參加了旨在推翻清王朝的“三合會起義”。
父親廖仲愷:有孫中山的“錢荷包”之稱,他是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堅實支持者,卻又能與時俱進。孫中山晚年重新思考中國革命方向,從對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崇拜轉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廖仲愷是最有力的支持者,為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廖仲愷鞠躬盡瘁,堪稱第一功臣。
更難得的是,廖仲愷的夫人何香凝,兒女廖承志、廖夢醒都秉承他的遺志,獻身於人民的事業,可謂“滿門忠烈”。
廖仲愷的夫人何香凝:1905年加入同盟會,是最早的女會員。她曾是孫中山的戰友,又始終是中國共產党人的朋友,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她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傑出女性。
廖承志: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黨和國家的優秀領導人。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少年喪父,後隨母投身革命,他先後坐過8次牢。頭4次是在外國,3次在日本,一次在荷蘭。後兩次是在國內破國民黨逮捕的。在參加過紅軍長征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只有他是戴著手銬走完長征的。
廖承志的姐姐廖夢醒:1931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精通日、英、法語,破譽為“紅色翻譯家”。
一個不戀富貴,不求權勢,前僕後繼,矢志革命的家庭,這在中國近代歷史中並不多見。
新中國成立後,廖承志一家先後又出現了三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何香凝曾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是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曾擔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和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的兒子廖暉則是剛剛卸任的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曾擔任過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在新中國的史冊裏,祖孫三代人同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廖家也是惟一。
一串閃光的名字,一個奮鬥的家族,翻看廖家的歷史,令人肅然起敬。不論是在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還是在曲折坎坷的建設時期,他們為國家的富強和民主而奮鬥的足跡,始終沒有停止過,他們追求理想的信念,從沒有動搖過。愛黨愛國,爭取民族解放,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是為家傳,代代相習,不曾中斷。
廖家一鄒家庭奮鬥史,幾乎就是一部中國現代革命史,這一點在當今中國無人能出其右。
致蔣經國的公開信邁出了打破兩岸阻隔的第一步
金陵無限好,來到正清明;信筆記心事,鮮花唁老親。
1983年4月清明節,75歲的廖承志最後一次來到南京鐘山南麓天堡城下為父母親掃墓,這是他每年的必修課,同時,他也寫下了生平所作的最後一首詩,一個多月後,廖承志在北京駕鶴西去。
廖承志和蔣經國是當年被人們稱為“國民党三大公子”中的兩位,相同的是,二人都是名門之後,都承繼著前人的蔭育和志向,不同的是,二人所走的道路同中有異:身為國民党元老之後的廖承志是先人國民黨,後人共產黨,並從此一生跟共產黨走,百折不回。
而蔣經國則相反,他是先人共產黨,再人國民黨,在蘇聯還曾宣佈與蔣介石斷絕父子關系,但是後來則背離了共產主義信念,並“世襲”了“蔣家王朝”的天下,在台灣繼蔣介石之後接任“總統”。但有一點他還是值得後人敬重的,那就是他始終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反對“台獨”。
1982年7月,蔣經國在悼念父親蔣介石的文章中,寫到“切望父靈能回到家園與先人同在”,還表示自己“要把孝順的心,擴大為民族感情,去敬愛民族,奉獻於國家”。
時隔58年之後,廖承志像他的父親廖仲愷一樣,嘗試著再次開啟國共合作的大廠,一封公開信,一顆赤子心,言及理至,語近情出;廖承志上承父意,下表民情,於公於私,台情合理。國共兩黨捐棄前嫌,攜手振興民族大業,應該說這是他父輩的願望所系,也是民族的福祉所在。
公開信一氣呵成,舉世震驚,有人評論說:“此信寫得文采斐然,古風撲面面,溫潤感人,絲絲人扣,確實令人印象極深。不僅如此,廖承志的行文不但展現了共產黨強大的政治力量,也以同窗兄長的口吻對蔣經國於以鼓勵和勸慰,有相當程度不可替代的私誼力量。”
文章發表後,經過幾年多方努力,蔣經國終於放棄了“三不”政策,開放廠對祖國大陸的探親旅遊,邁出了打破兩岸阻隔的第一步。
忠孝傳家,書畫繼世
廖承志對自己的孩子要求是很嚴格的,廖暉早年在哈軍工上學時,廖承志要求他和其他學員一樣,嚴格遵守學院的規定,不得有任何特殊。但是,奶奶何香凝卻十分疼愛孫千。她有時會給孫子悄悄地送點零食,廖暉遵照父訓和校規,不敢收奶奶的東西。後來學校知道後,變通了一下,允許他收下奶奶給的東西,但是應該和同寢室的同學一起分享。這一下,同屋的可沾了光了。
一次,外孫于硯文在家裏對炊事員老梁發脾氣,此事讓廖承志知道後.他嚴厲地批評了于硯文,並要求于硯文寫一份檢討,並且要送給他看,經他認可才成,經過三次修改,于硯文的檢討終於被通過了。接著,廖承志親自帶著于硯文來到炊事員老梁的房間,讓孩子當著老梁的面,大聲朗讀自己寫的檢討書,得到了梁爺爺的原諒。
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達就是真理。”
1997年4月,何香凝美術館建成,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廠館名。美術館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它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國家級美術館,也是繼中國美術館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現代博物館。
長征途中,廖承志的繪畫才幹,曾救過自己一命。同時,廖承志還在沿途畫了許多肖像和風景,其中就有朱德和劉伯承以及其他革命者的肖像畫,只可惜,這些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現在都已失落。
擅長繪畫的廖承志也喜歡以畫“言志”,以畫“勵志”。1979年5月,他率“中日友好之船”代表團訪問日本吋,為中日友好議員聯盟濱野清吾會長創作了一幅《自畫像》--熊貓。這只“熊描”卻你一般:它雙腳直立,挺胸凸肚,雙手交叉著放在腹部,笑容可掬,儼然一位和平友好的使者。這是廖公,這就是世界人民友好使者的“中國形象”!
雖然經歷廠各種各樣的磨難,但是這個家庭始終保持著一種民主、開明、快樂、和諧的氣氛,而這些世世相袈,代代相傳,最後成為一個家族世代傳承和恪守的傳統習慣,就是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