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本澳人才政策更有利社會穩健發展

當今任何地區之間的競爭及發展,關鍵是擁有多少各類型人才,人才的培養及引入都是有作為的政府最為關鍵的問題,閉關自守及自給自足,永遠也跟不上國際社會進步的步伐。本澳亦不例外,都需要不同及各類型適合時代發展的人才資源,因未來正是人才之戰,國內及外國很多地區都早早推行相應的政策與措施釆吸納、培養及逗留人才,振興經濟取得很好的效果。

本澳回歸十一周年來的財政經濟豐厚,一切都是來源於中央政府的“施惠”,單靠本澳自身的條件,當然不能取得今時今日的經濟成果,本澳在回歸前的經濟情況與現時的經濟環境,這正好是鮮明的對比。另一個問題是,以前與香港相比,就有“大香港細澳門”的講法,這是經過回歸十一年來的努力,這種講法已經逐步減退,關鍵只要本澳的經濟迅速發展,若將這種經濟發展的勁頭持續發展,還關鍵是怎樣提升本地人才資源,以及提升本地居民的整體學歷與質素,與擁有完善的各類人才的儲備力量。

未來城市之間競爭的趨勢,不可避免的是,本澳亦參與其中的互相競爭的圈子之內。本澳未來是與附近地區相競爭,不時則退,將來擁有多少有作為的人才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打造國際旅遊休閒中心地位目標及配合未來中央政府的“十二五規劃”發展,關鍵是需要各類人才,特區政府現是時候及是適時機進行人才政策的調整及制訂,並應持開放及大膽的方式,在培養本地人才之餘,更需要引進國內或外國地區的各類有作為的專業性、適合本澳社會發展的人才,相信本澳未來有完善及適合本地社會發展的人才政策,對本澳的經濟、社會民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更加有利,社會亦會更加和諧、穩健發展。

筆者認為,澳門特區政府對於吸引外地人才或專才方面還屬於較為保守,這一點是可不否認的事情,特區政府回歸祖國十一年來,雖然有很多有心的學者或專家,或是有名氣的政要人物都向特區政府提議過,本澳要發展必須制訂完善人才政策及大力發展人才之戰。可是,這些建議提出後,往往會遭受本澳的一些保守派的致力反對,他們主要是深怕“輸不起”,但是他們自己素質不高,又不去繼續進修,真是可悲的做法,他們不會認識到人才不完善,一定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或許特區政府早前一心還是關注發展經濟及搞好民生等問題,對於發展人才政策的問題上還是“膽大膽細”,持敢想不敢為的態度。可是當本澳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時候,或許現時的特區政府已經真正意識到本澳有人才缺乏的“危機”意識。

也值得一提的是,本澳有輸入外地雇員政策,但其中的宗旨並不是屬於輸入人才一個類別,而是以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而定,在本澳工作的外地員工無論做多少年,他們都沒有一種歸屬感,他們沒有實質的保障,若政府不給予續期就會被“打道回府”,同時,他們沒有社保或居住環境差,現行的法律是沒法讓他們在這個“家”能安居樂業或落地生根。這往往是一些企業最為頭痛的問題,一些外地員工做了三、幾年有了經驗及技術與技能之後,就會因在本澳沒有找到歸屬感就“打道回府”,這些例子數不盡數,使得企業人才的流失,面對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而倒閉。從很多國家或地區的經驗來講,真正的招納人才政策與輸入外雇政策,兩者的性質有天地之別,前者可以在當地有安居樂業的安全感,後者沒有什麽保障的危機感。即使現時有企業以外雇的形式引進各類型的適合其企業發展人才,以及對整體社會發展有作為的人才,但是正因為政府推出的政策沒有讓這些人才有保障性,往往起不到較大的效果。而由於人力資源緊缺,各類企業還不斷施以“銀彈”策略用以留住人才。因此,最為關鍵的是特區政府是怎樣研究或推出相應適合本澳社會持續發展的人才政策,一方面大力培養本地人才,另一方面透過優惠的政策吸納外地人才。

另外,本澳人口超過五十四萬,但失業率還是處於較為低的水準,企業或政府部門對人才的“渴望”是屬於非常強烈,人才短缺,也是使本澳各界倍感壓力。制訂長遠的人才戰略,提高勞動力的品質是更是本澳發展的當務之急。本澳的人力資源短缺問題,也主要由於人力資源供需關係引發。人力資源的供給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內生,指本地培育人才;二是外來,指通過外部輸入人才。客觀來說,澳門目前的人力資源短缺,既有內生,也有外來的原因造成。以內生人才來看,一是澳門近年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趨勢,培養步伐還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二是本地人口的素質和文化水準仍有待提高,這是致使澳門勞工、專才短缺的因素之一。從外來人才看,政府為瞭解決人力短缺矛盾,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行,雖採取了從外部輸入勞工和專才的一些政策、措施,但政策實施受到了阻力,不夠順暢。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順應全球經濟發展大勢,不斷加強對外的經濟合作與聯繫,實施“遠交近融”策略,積極發揮區域貿易服務平臺的功能和仲介作用。因此,擴大澳門與中國內地、泛珠三角地區、葡語國家以及世界各國經貿、旅遊、文化交往合作等領域的人才,也是澳門在未來發展中極為需要的。

有很多專家都認為,解決當前人力短缺矛盾,也為了澳門的長遠發展,必須儘快制定當前和長遠的人才開發和培養戰略。因為,每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力資源都有相對的優勢和局限性,要加快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培養,首先要明確人才開發與培養的目標和方向。澳門也同樣,需要明晰人力資源的主要需求領域、應用領域在哪里,從而才能確定澳門未來需要開發和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從這一層面來看,澳門人才的開發和培養,不僅需要經濟類專才,更需要能在促進社會穩定、政治清明、培育先進文化、循序漸進發展民主政治等方面有所作為的人才。例如社會服務、政治、法律、文化等各領域,都急需各類專門人才加盟服務,促進澳門這些領域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日前行政長官崔世安率領的政府代表團到新加坡人力部考察,雙方就兩地的人力資源政策交換意見,這也能說明特區政府對本澳人才或人才資源問題還是非常重視的。其實新加坡的人力資源政策亦有值得本澳去借鑒之處。新加坡政府為了吸引人才,推出了一系列計畫,比如國外人才居住計畫、減少就業障礙計畫、術移民計畫、外籍人士居留權計畫、特殊移民計畫等等,盡可能地為外來人才提供方便。新加坡國體面積狹小,人口也不多,資源匱乏,人才幾乎是這個國家賴以發展的惟一資源,其中吸引留學生或有經驗的專業性人員,則成了新加坡人才計畫的一個重頭戲。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新加坡政府一直奉行開放和寬鬆的留學政策,並逐步整合國內高校,嚴格管理私立院校,以期更多青年人才前來新加坡深造、工作,以及移民。

當前面對全球金融動盪局面,新加坡政府繼續實施兩種人才策略,即在全國重點發展教育與員工終身技能培訓計畫,同時廣納外來人才和引進客工,壯大全國勞動隊伍。這樣兩種政策和策略並施,概括為一點就是堅持“人本理念”,突出以人為本,發揮兩種人才優勢,實為確保新加坡進步與發展和應對世界金融海嘯、經濟衰退的高明之舉。 新加坡政府多年來建立完善並實施人才延攬政策,引進外來人才“為我所用”,為加速新加坡的發展,加大了助推力。新加坡既要注重本地人才的大力培養,同時又要不斷的引進外來人才,兩種人才策略並舉,實為利國利民的良策。

新加坡的人才政策是成功的,如今,在新加坡的居民中,平均每6個人就約有1位外籍人士,他們增強了新加坡的經濟實力。根據新加坡貿工部的統計,20世紀90年代的10年間,外籍人士對新加坡GDP的成長,就有41%的貢獻度,其中37%還是來自有專業技術的白領階層。

因此,本澳未來人才政策研究及制訂,借鑒外地的經驗是有必要之行。未來本澳除做好培養本地急需的各類人才之外,還需在準確、客觀分析和評估的基礎上,儘快確定和落實輸入專才的計畫,以免擔誤經濟發展步伐。同時,澳門近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優越的投資環境也吸引著許多內地人才前去就業,若將這部分的有作為的專業性的人才轉為本地人才去培養及發展,更加有利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對輸入人才資源方面起到事到功倍的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