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姜增偉考察對澳農副產品保供工作說起

據新華社報導,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昨日率領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新聞辦、廣東省人民政府和供澳相關企業,在澳門考察內地農副產品保供工作。在澳期間,姜增偉一行考察了澳門批發市場和佑漢街市,與商戶、市民進行交流,瞭解肉、菜、蛋、米、面及水產品的的供應和銷售情況。姜增偉在分別與特首崔世安、澳門中聯辦主任白志健、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會面時表示,針對當前南方雨雪冰凍天氣導致供應偏緊、春節期間澳門市場農副產品需求增加等情況,中央政府十分關心澳門同胞的生活需求。目前,已採取系列措施,確保供澳商品數量充足,品質安全可靠。中央政府支持澳門業界加強與內地農副產品出口企業的聯繫,拓展新產品、新渠道,更好地保障澳門居民日常生活消費,維護市場穩定。

姜增偉此次到澳門考察,可能是雙重疊加效應。一方面,是為了具體落實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去年十二月會見赴京述職的特首崔世安,及溫家寶總理去年十一月視察澳門特區時,為幫助澳門特區解決輸澳農副產品的價格及安全等問題所作出的承諾;另一方面,則是針對春節期間澳門市場農副產品需求增加,而目前南方雨雪冰凍天氣導致供應偏緊的情況,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以便於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調度協調,更好地保障對澳農副產品的供應工作。

如同內地一些地方近期的天氣那樣,內地對澳門的農副產品供應,可能會出現「雪上加霜」的效應。這裡所說的「雪」,是指因近期以來受人民幣升值及內某些地方遭受乾旱或洪澇災害,導致輸澳農副產品遭受通貨膨脹和供求失衡的雙重夾擊,而出現了價格異常上調的問題;而所說的「霜」,則是指當前內地南方幾個省、區遭受雨雪冰凍天氣影響,導致當地對澳門春節應節供應有所緊俏。

姜增偉指出,中央政府十分關心澳門同胞的生活需求。目前已採取系列措施,確保供澳商品數量充足,品質安全可靠。中央政府支持澳門業界加強與內地農副產品出口企業的聯繫,拓展新產品、新渠道,更好地保障澳門居民日常生活消費,維護市場穩定。應可讓廣大居民和業界放下心頭大石。

澳門由於高度城市化,而且面積細小,早就沒有自己的農副產品資源生產,一直都是依靠內地供應。從糧、油、菜等食品,到澳門人飲用的水,都莫不是如此。在過去,內地對澳門供應農副產品,是當作外貿任務來抓。改革開放後,國家對外創匯能力大為增強,農副產品供澳所創收的外匯與各類出口輕工業產品的創匯能力相比,已是微不足道,此時便調整為保障港澳居民生活為主。尤其是在香港、澳門相繼回歸後,這個調整就更為明顯,可以說是傾盡全力,優先供應。

每當特區遇到困難之時,中央政府總是在第一時間表達關切之情,伸出援助之手,成為特區戰勝困難的堅強靠山。即使大前年南方遭遇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運輸不便,內地有關部門也想方設法全力保障對澳門的供應、甚至價格的穩定。

近年來,澳門飲水一度受到鹹潮嚴重困擾,是在中央政府及內地有關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從上游調水壓鹹補淡,其後又提出在上游修建水庫的長期治理方案。

為了保障對澳門的農副產品供應,從中央駐澳機構到內地供應商,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澳門中聯辦主任白志健就曾專門到內地的供澳蔬菜生產基地考察,調研如何更好保供的問題。在二零零八年的南方「雪災」影響供應港澳鮮活食品緊張,可能會引發港澳人心躁亂之際,商務部和廣東省政府在廣州聯合召開「保障港澳市場食品穩定供應工作會議」,作出了六項措施,以保障供港澳食品穩定。但由於周日關係,澳門特區政府出席會議的代表未能及時向市民報告會議的情況。澳門中聯辦為了抓緊時間穩定人心,由經濟部副部長李春滿出面,及時召開了記者會,傳達了會議內容。

溫家寶總理去年十一月視察澳門特區,其中的一項工作重點就是實地瞭解澳門的市場供應及物價問題,並指出澳門是屬於「輸入性通脹」。溫總理返京後,立即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價格形勢,研究部署穩定消費價格總水準、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及保障對澳門特區農副產品的供應工作。去年十二月崔世安首次赴京述職,中央政府安排他先後與多個中央部委會面,介紹並反映澳門的情況。其中,崔世安與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會面時,談到了供澳農副食品的安全問題,支樹平局長承諾為澳門居民做好把關工作,並同意減少輸澳農副產品的中間環節,有助降低產品價格,亦建議澳門的進口商可尋找更多供應商,擴大輸澳農副商品的渠道。今次,姜增偉副部長又率團來澳實地考察,進一步落實溫總理的指示,其中就包括國家質檢總局的工作人員。

其實,作為商務部副部長的姜增偉,今次的考察還可進一步擴寬其內容,包括對供澳農副產品體制進行改革。前一段時間,澳門社會就有質疑,內地貨品來澳後至落到消費者手上的過程中,先後經入口商、總經銷商、分銷商、批發商到零售商等環節,而每經一個環節亦增加食品的價格。再加上消費者對入口的價格並不瞭解,商人往往以「人民幣升值」、「貨源短缺」以及舖租及人力資源等成本等「理據」,調高貨品的價格,最終無法讓消費者分享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影響社會的和諧。為此,不少社會人士建議當局減少輸澳農副產品的中間環節,營造薄利多銷的競爭環境,從而真正讓全澳市民受惠。而姜增偉昨日所說的「中央政府支持澳門業界加強與內地農副產品出口企業的聯繫,拓展新產品、新渠道,更好地保障澳門居民日常生活消費,維護市場穩定」,是否就是對此的回應?值得推敲。倘答案是肯定的話,應在實地調查研究之後作出權威性的結論,並因應實際情況進行改革。

當然,如果姜增偉時間有富裕,或是下次再來,還可進一步擴大調查研究的範圍,研究考察澳門與台灣商洽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問題。實際上,無論是內地與港澳的「CEPA」,還是兩岸間的「ECFA」,姜增偉都是內地(大陸)方面的主談人和主簽人,也是「經合會」的召集人。現在,既然海峽兩岸間已有「ECFA」,內地與港澳兩特區之間也有「CEPA」,在一個中國架構下,就只欠缺港澳與台灣的類似更緊密經貿關係架構了。當港澳也能與台灣洽簽更緊密經貿關係協議,兩岸四地就將形成大中華經濟體,極大地增強經濟實力,並可在此經濟基礎上,促進上層建築的改變,為兩岸進行政治對話創造良好環境。

但由於與供澳農副產品的性質不同,倘進行這方面的考察,隨同他來澳的就將不是國家質檢總局的人員,而是國台辦的人員。而且春節假期即將到來,這可要另行安排一個時間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