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之熱點焦點亮點難點冰點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地方兩會密集召開。圍繞“十二五”總體部署和2011年工作重點,各地把調結構、控物價、保民生、促改革放在了突出位置,新的政策措施令人振奮,新的亮點熱點備受關注。

熱點:破除GDP崇拜,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新的一年,制定什麼樣的經濟發展指標是政府工作報告最令人關注的問題。北京和上海兩地不約而同地弱化GDP增長指標,將“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目標鎖定在8%左右,相對2010年10%左右的增長速度,降低的幅度很大。這意味著地方正逐步淡化經濟增長速度指標,轉而引導各方把注意力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北京市市長郭金龍表示,“降低我們的發展速度,有利於我們的結構調整。”上海市市長韓正也表示,上海經過二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以投資拉動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刻不容緩。具體到各項指標上看,北京市調結構的方向鎖定在第三產業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1年北京將大力發展旅遊消費,積極推進北京旅遊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全面推進商貿流通規範化、現代化、特色化、國際化發展,加快建設國際商貿中心。上海市則將著眼點瞄準新興產業,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上海要啟動建設商用飛機發動機裝試基地、民機航電產業基地等一批項目,密切跟蹤上海數據港雲計算服務平臺等一批新興產業領域項目,啟動運作新材料等創業投資基金等。此外,貴州、內蒙古、廣西等西部省份亦在採取不同方式在全省佈局新興產業,完善和改進自己的產業結構。

當然,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因此,在京滬等地弱化經濟增長指標的同時,很多地方GDP增速仍然、也必須保持在一個高位。但這並不意味著,把調結構、轉方式作為主線,就必然要以放緩速度為代價,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1月6日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提出,部分省市“十二五”時期經濟發展目標定得過高,從目前能源發展水平來看難以實現,要求這些省市合理制定發展目標。目前,一些省市發改委部門,已經接到國家發改委的口頭通知,要求將過高的“十二五”經濟增速降下來。一些規劃“十二五”經濟增速遠在10%以上的省份,已經將速度修改為10%左右。

焦點:穩定物價放在突出位置,綜合措施控制CPI

2010年的物價漲幅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破3”、“破4”、“破5”,引起公眾的極大關注。在地方兩會上,物價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首要問題。京滬兩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出,今年CPI將控制在4%左右。其中,北京市提出,將加強價格調控和市場監管,切實做好價格穩定工作;完善綠色通道政策,保障農產品貨源供應,加強生活必需品儲備,必要時實行價格臨時干預。而上海市2011年擬建立蔬菜供應和價格應急預案,一旦出現大幅上揚就會啟動預案,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上海市商委披露,市農委已經擴大了綠葉菜的生產面積,市商委也加大全國的產銷對接、基地培育,目前已在全國各地建立了30多個穩定的蔬菜供應基地,一旦出現供應量緊張,就會及時補充。

浙江省省長呂祖善1月16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把穩定市場物價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要切實推動“菜籃子”工程建設,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和儲備體系建設,建立農產品市場准入和質量可追溯制度,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應和質量安全。強化市場監測預警,努力保持重要消費品和服務價格基本穩定。認真落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價格補貼機制,確保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與此同時,要切實加強社會公共安全管理。深入開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治理行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全面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完善隱患治理分級掛牌督辦制度,切實預防和減少重特大事故發生。

亮點:追求民生福祉,民生指標成硬杠杠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題為《共同增進各國人民福祉》的新年賀詞,強調“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地方兩會上,民生話題受到的關注度最高,住房、醫療、教育、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涉及民生之事,成為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強調的內容。

與GDP指標的調低相比,民生指標實現“兩個同步”、提高“兩個比重”,成為地方兩會的一個亮點。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兩個8%特別引人關注:一個是“十二五”期間GDP年均增長目標規劃為8%,比“十一五”規劃的目標低1個百分點;第二個是城鄉居民收入“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目標為8%,比“十一五”規劃目標高2個百分點。這是北京市首次提出實現GDP增速和居民收入“齊步走”。天津市同樣把民生保障放在了工作的中心位置:進一步增加群眾收入,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水平,完善醫保制度,提高城鄉低保、特困救助標準。

作為西部領頭省份之一,2011年陝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十二五”開局之年,陝西省必須在改善民生方面扎扎實實辦幾件實事,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新增財力80%用於民生,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將在兩年內實現城鄉全覆蓋。據悉,2011年陝西省一級的財政新增安排資金124億,其中98.8億都用於民生,這是歷年來最多的。而四川省更是高調提出要將2011年新增財力全部投入民生,總額達到100億元。其中,教育支出74.46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159.1億元,主要用於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就業再就業補助、優撫對象生活補助、自然災害救災救濟、國有企業破產改制補助、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等等;醫療衛生57.3億元,節能環保9.45億元,住房保障支出33.39億元。同樣處在西部,寧夏2011年民生計劃草案在2010年完成30件實事的基礎上,2011年新增6項實事,包括關愛老年人生活、維護農民工權益、實施幼兒園建設工程、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實施文化快餐工程、實施“菜籃子”工程。特別是新疆,第一次將30萬戶困難農牧民的“安居富民”工程寫入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難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大收入制度改革力度

2010年,中國辦成了一系列大事,辦好了一系列喜事,辦妥了一系列難事,但同時也看到,仍有許多輿論熱點事件全面挑戰社會公平底線。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徵,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但目前我國城鄉收入、貧富差距有不斷拉大趨勢,與此相關的還有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等屢屢引發社會衝突事件,社會公平正義還沒有得到相應的維護。2010年9月16日,胡錦濤主席在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中所作的《深化交流合作 實現包容性增長》的開幕式致辭中又提出了 “包容性增長”新概念,指出“我們應該堅持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方面的障礙。”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四個更加”,其中就提出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地方兩會上,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從不同切入點落實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一主題,推出了不少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對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這個熱點話題,地方兩會上代表委員們最為關注。在2011年重慶市兩會上,政協委員提交的《改革收入分配機制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案建議,要建立完善“抑高扶中補低”的分配機制和“高慢低快”的增長機制,建立最低工資標準與經濟發展水平同步提高機制。值得欣慰的是,重慶市率先將基尼係數寫入“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將衡量社會貧富差距的指標基尼係數由0.42降到0.35。“十二五”期間,重慶將瞄準縮小“三大差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鄉差距由3.3縮小到2.5。基尼係數由0.42縮小到 0.35,主城與區域的差距從2.2:1下降到2:1。而在全國收入分配制度尚未出臺前,北京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提出,研究制定該市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繼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完善社會救助政策,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消費預期。

冰點:樓市醞釀新一輪調控,保障房成政策重心

前不久,住建部下發的《關於報送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計劃任務的通知》提出,2011年計劃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1000萬套。2011年1月18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會議上強調,各級政府要增加投入,保障土地供應,落實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抓緊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運營、退出等管理制度。從一線城市京滬的地方兩會來看,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也對保障房建設進行了部署,並納入了民生計劃。

在今年的重慶市兩會上,高調披露了房產稅開徵的時間表:“十二五”期間,重慶將加強財稅調節,開徵高檔商品房房產稅。這句話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這也是地方政府第一次明確了房產稅的徵收時間表。重慶市財政局表示,財政部已經原則同意重慶進行商品房房產稅試點改革,待國務院認可後即可啟動實施,最快將在2011年一季度出臺文件開徵房產稅。據相關人士透露,重慶高檔大戶型商品房的界定標準為上年主城區商品房銷售均價的2~2.5倍,計入徵收房產稅商品房的建築面積為144平方米以上;而個人擁有多套房產建築面積總量超過200平方米也將被徵收房產稅;房產稅稅率為1%,即按房產每年評估的市場價的1%交納;計稅房既包括增量房,也包括存量房。

除了重慶,上海是另一個準備進行房產稅改革試點的城市。上海市市長韓正提到,2011年主要任務是表示將按照國家部署做好房產稅改革試點各項準備工作。上海市房管局負責人表示,上海版房產稅方案已經上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與重慶版房產稅方案有區別。有關人士透露,上海房產稅方案有三個關鍵細節:“只對新房徵收”“人均免征面積60-70平方米”“稅率0.5%-0.6%”。

但作為房地產調控熱點地區,北京並不著急進行試點。北京市副市長吉林在1月15日北京兩會政務咨詢會上表示,北京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