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活動看臺灣統派衰落

就在藍、綠兩陣營均為今年底明年初「立委」、「總統」選舉忙個不亦樂乎之際,台灣地區的著名統派團體--勞動黨、中國統一聯盟、夏潮聯合會等聯合舉辦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昨日舉行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活動的第二場活動,以「從三‧二九青年節時代背景談兩岸關係的歷史性變遷」為主題,討論「面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當前青年近代的展望與出路」的議題。好一副「走自己的路」的樣子,難免讓人為其「不爭」——既無能力也無意願透過參加公職選舉爭取其政治地位而有點焦急和無奈。

過去長期以來,在人們的認知中,總認為台灣地區擁有一個強大的「統派」,而泛藍陣營就是「統派」的群眾基礎,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都是「統派」政黨,《中國時報》、《聯合報》和「中天」、「TVBS」等電視台是「統派」媒體。與之相對應的,是以民進黨、台聯黨、建國黨為政黨基礎的泛綠陣營是「獨派」,《自由時報》和「三立」、「民視」等電視台是「獨派」媒體。

其實,這只不是一個天真的誤會。實際上,如果要說民進黨、台聯黨、建國是「獨派」政黨,《自由時報》、「三立」、「民視」是「獨派」媒體的話,那倒是十九不離八的。但要說中國國民黨是「統派」政黨,《中國時報》等是「統派」媒體,那就不一定準確了。應當說,新黨尚可算是「統派」政黨,其黨員雖然不多,但政治立場明確,堅決反對「台獨」,是明確主張兩岸和平統一的政黨。親民黨則是帶有一定色彩的「半統派」政黨,統一立場不夠明顯,但明確反對「台獨」。至於中國國民黨,其實只能說是反對「台獨」的政黨,而不能說是「統派」政黨。其主席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中的「不統」,就已表明了其是一個既拒「統」又反「獨」的政黨。其實,馬英九所堅持的政治路線就是變相的「台獨」路線,即是台灣「極統派」激烈反對的「B型台獨」路線。

台灣地區真正的「統派」政黨,除新黨外,就應是勞動黨和中華統一促進黨。勞動黨是一個社會主義政黨,實際上當年它從工黨分裂出來另行創黨後,就計劃將黨名命名為「共產黨」。但在到「內政部」進行政黨登記時,受到《國家安全法》和《人民團體法》關於「不得主張共產主義和分裂國土」的規定所限,而只得改名為勞動黨。勞動黨不但在意識形態上主張民主社會主義,而且在統獨立場上強烈反對「台獨」,主張結束國共兩黨的對峙狀態,促進國家統一。勞動黨在台灣地區舉辦的遊行活動,都高擎五星紅旗,並高歌《歌唱祖國》等紅色歌曲。

遺憾的是,年前「大法官會議」作出「六四四號解釋文」,指「不得主張共產主義和國土分裂」之規定「違憲」,「內政部」允許政黨可以命名為「共產黨」之時,勞動黨沒有緊抓這一契機,申請恢復其「共產黨」的正名,而被一些投機分子搶注「共產黨」,混淆視線。到目前為止,台灣地區以「共產黨」命名的政黨,有「台灣共產黨」、「中華民國共產黨」、「台灣民主共產黨」等,也有人以所謂「中國共產黨臺北市特別支部」的名義招搖撞騙。這些人,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都搞不清楚,對中國共黨的情況也是不甚了了,只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目的是為了「吸睛」而已。

正如前述,勞動黨與新黨、中華統一促進黨等政黨,才算是真正的「統派」政黨。但中華統一促進黨有「幫派」背景,其總裁是前「竹林幫」領袖,綽號「白狼」的張安樂。張安樂當年被捲入「江南案」,遭到美國司法檢控及台灣警方通緝,近年主要在深圳經商。由於是外省人子弟,「反獨促統」意識特別強烈。因此,其「黨綱」開張明義表明,該黨主張:一、 台灣應在「一國兩制」相尊重的原則下與大陸和平統一,統一以後整個中國的主權由兩岸人民共用 。二、 統一以後,由兩岸人民共同組成的大陸中央政府代表整個中國行使國家主權 ,同時大陸中央政府也將負起整個中國的國防與外交責任 , 台灣則成為中國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特別行政區,簡稱「台灣特區」。三、 統一以後的國號簡稱「中國」,或由兩岸共同協商決定。四、 統一以後,代表整個中國的國旗可由兩岸共同協商決定,但台灣特區的區旗則仍然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五、 統一以後,台灣特區將由特區居民經全民普選,自行選出包括特區首長在內的各級政府領導及民意代表。六、 統一以後,一切有關台灣特區內部事務均由特區政府自行處理 ,大陸 中央政府不加以幹預。七、 統一以後,台灣特區擁有獨立的司法管轄權及司法終審權,以保障台灣居民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自由。八、 統一以後,台灣特區的一切財政收入均由特區政府自行支配,大陸中央政府不在台灣特區徵稅。必要時,中央政府還將對台灣特區進行財政補助。九、 統一以後,台灣居民赴大陸就學、就業 、經商均可享受大陸居民待遇。以往當我們在電視屏幕上看到連戰、吳伯雄等往返大陸,陳雲林、黃華華等訪問台灣,都有一批黑衣人在機場作外圍保安,就是中華統一促進黨的成員們的傑作。可以說是為反對「台獨」敢於流血犧牲,其精神令人欽佩。

但即使如此,台灣「統派」力量仍然單薄,「促統」輿論也不夠雄厚,而且還越來越隱形。在台灣很少人敢於表達自己是「統」的。雖然最近以來,兩岸關係形勢發生或正在發生新的重大變化。然而,在兩岸關係這一新的形勢背後,卻似乎是只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卻不談兩岸和平統一,不講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更令「統派」的存在失去正當性。這種形勢的發展,會不會讓台灣島內統一力量與統一聲音越來越小?真是令人擔憂。尤其是他們沒有任何政治資源與社會力量,而且嚴重青黃不接,中堅力量基本上都是五十、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中老年,青年人甚少。而在物質方面,「統派」在島內的經濟力量甚弱,處境艱難。在民間往來方面,由於「統派」沒有經濟力,也沒有政治權力,大陸對「統派」的尊重程度不夠,在接待標準與應給予的待遇上顯得不夠,遠遠不能與國、親、新三黨的領導層在大陸享受的待遇相提並論,甚至不如民進党人士在大陸所受的重視程度。

這也難怪。由於李登輝、陳水扁在台灣曾先後荼毒二十年,也由於兩岸分隔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原因,再加上現時的中國國民黨,為了選舉而逐步走向本土化,真正的「統派」確是漸失市場,處境也日益困難。在資源不足、後繼無人之下,逐漸被邊緣化。就以昨日舉辦活動的幾個「統派」團體來說,其實就是「來來去去幾十個人」,各個團體之間的人員結構互有重疊。他們只能是以舉辦研討會、出版刊物如《海峽評論》、《統訊》,發表文章等,來堅守陣地。對此,不禁令人感到擔懮。大陸應該以適當的方式來培養與支持島內的「統派」,不能讓他們感到心寒,不能讓他們既流血又流淚,讓島內這一堅持統一的火種延續、發展、壯大。